量子诗歌文化传媒“名篇·名家·名评”系列之古玛老师的十一首现代诗
策划:紫气婴儿 张青杰 王红民
主持人: 公主小妹
制 作: 公主小妹

◆鹤子
整整一千年,物事烟消云散
而一只鹤,白羽上沾满前朝的烟火
啄开云雾遮障
依然在湖面上空,唳声不绝先生曾与风尘对弈,总输掉半目
青衫逍遥,终在孤山落子
黑白自定义,一半梅在南坡,一半鹤放半空
才构成心的平局 有人说先生驯养了白鹤
却不知,是鹤用单足立世的从容
抚平他浪迹的潮声
在氤氲秋光里飞翔,映照先生恬澹的魂魄世事苍茫,陵墓草衰
来拜谒先生的游客已是屈指可数
我都看作是四方飞来的鹤
在满湖烟雨里,寻觅鹤子,也不是一只鹤
它是一个动词,摁下我暮色中的骚动
衔来落日,放进砚台研磨
我便有了,写给自己余生的长信
◆青玉案
冷月悬在青玉案
仿佛还留着阑珊灯火,七月梅雨
故人已去
唯青玉在风中,温润如初青为木,玉藏土,案几当属金
相生相克,一如求之不得
你爱这词牌,却是一道古老符咒
道出世间意难全
任落寞在你的新词里流淌——
一条没有渡口的河是碧色通透,是平仄交错
可触摸,可低吟
我凝望它月下的清辉
读懂你未说尽的叹息——
在青玉的纹理中,渐渐凝固
◆秋天的拉姆
青海湖的蓝,与静
都粘着神性
牦牛也是。那个跳藏舞的拉姆也是藏王宴上,褐色的手奉上青稞酒
酒香弥漫,如青海湖溢出来的水气
她的舞姿在藏乐声中飘动,如冈拉梅朵的化身
而眼神却满是宁静当她兜售小小转经筒,来到身边
我问,为何总是神情淡漠
她莞尔一笑
那么一瞬,只是一瞬
青海湖的沉郁又漫回她眉间俗世啊,要允许
神的落寞
就像拉姆心头那缕蓝色的忧郁
◆月光
今夜无月
凉风吹不起秋的浪漫两根拐杖相偎在湖边长椅旁
他们高举月饼,相视一笑,一人一口有时,圆满只需一个仪式
——他们能享受乌云背后的月光行色匆匆,有些人从来不仰望星空
有些人,总将悲欣存苍穹
◆中秋冥思
从前,月饼太甜
似乎一年的甜蜜这天得补上
月亮也特别圆
睁着小眼睛想象天上的嫦娥不说沧海桑田
至少老屋换成了高楼
分月饼的手,却再也抚摸不到
我生命的中秋,月不再圆,饼不再甜眼角的鱼尾纹吴刚也该有了
白兔的牙齿也该掉了
唯独嫦娥不变其美
款款走来,笑容一定是我母亲的模样
◆野 花
专拣野路登山的驴友
惊叹你的艳丽,这么小的火焰
细茎上开满了蓝精灵
却没有一个人叫得出花名你低头时像在沉思,孤傲地立于鹰嘴岩
任风撬开岩缝,骚动的影子和挣扎的光斑
跟我们一样,头顶浮云、苍穹、雷雨
还有不被命运宠幸后的自得有幸相识,在爬满虫豸和蚂蚁的山道
山道淹没在环湖的群山
太阳的触角抚摸群山,也抚摸你我
最终流向深空,抚摸那些遥远的星球——它们亦如你,拒绝被命名却兀自发光
◆多年以后
挤出地铁,嘈杂恍若旧梦
一架影子摇晃着回到江边小屋偌大的夜空,一只孤单的鹭鸶
并紧双脚,划着无力的翅膀
如一艘奇幻的飞艇掠过头顶
穿过城市,要回到湿地芦苇筑的巢不要以为这只是我们一瞬的偶遇
把你镶嵌进了文字
多少人读到,就会有多少次邂逅许多年以后,有人破译了鸟语
那里也该有一则你叙说的古老寓言:
从前,江边有个疲惫的夜归人……
◆灵魂相近的人
伏天。正午,响起敲门声
一部书楣写满品鉴的诗集
留白处,允许我冥思的野马再去驰骋热浪里,电扇低鸣
与君赤膊对酌
戏谑好酒莫乱性
一出“青梅竹马”的续集,在出租房开演从诗经聊到佛经
高山流水,从荷马流向百年孤独
半酣。第五交响曲呈起伏之势
在时光里倒流良久。门又带上
背影依然是旧模样
如那年雨季
秉烛夜谈,留下一堆有趣的话题记一场酒肉穿肠过的摆渡
◆留意一株青蒿
我们总爱摇头晃脑吟唱
“离离原上草……”,却惦记远去的王孙
不会细辨这荣枯里的野蒿
它们在你脚下,苦苦地把根扎牢
一如盛夏酷热把外卖送到你手里的人
它们烈日寒霜,他们栉风沐雨
在田间、在工地上浸透衣裤的汗
在遥远的战壕被同类子弹击穿的血
和一株青蒿被踩折后渗出的浆液
在慈悲的眼里是同一个隐喻
它们只为生存蔓延到天涯海角
他们在天涯海角,怀疑生存错配的戏码
它们可以与“黄韭试春盘”,一时荣耀
他们始终是烟火的燃烧者,一地灰烬
当“呦呦鹿鸣”,蒿,不再只被践踏
它贮存的品性和能量化作拯救的神灵
远胜泛黄的经书。我们俯身轻抚它的绿叶
如同善待每一个擦肩而过的奔波背影
他或他们某日会不会,于芃芃的沉默之中
拯救,这颗摇晃的蓝色星球?
◆消失的河流
我曾考察这条河的源头
曲折、断续。隐没在黄河的浩瀚
最近的那段,有丘陵、有茅屋
有从未离开过的岸上人
那些支流向东向西,也向南向北
最悲怆又命定的沧桑
是大河顿失……
我是一脉浊流,曾经湍急也曾经淤塞
回望干涸河床上的草,青了又黄
黄了又青。我无助地呼喊,浪花呜咽
而延伸的细流正在繁衍水草和幼鱼
他们还不懂一条河对消失的上游
那份依恋,那份冥冥中抽刀难断的心流
水声在变小,水流在清澈
我突发奇想:当我露出苍白的卵石
是否早已蒸腾为云
为天下的涓流布施雨露
像我,读到父亲埋在河底
依然湿润的文字
◆大 梦
时间在鸣沙山悬崖,绷紧了弦
突然崩塌
碎成了洞窟、大佛、壁画……狂虐的风沙,何尝不是一种慈悲?
时间被一次次封存
欣喜与灾难一路孪生而来
斑驳的飞天上下飘舞两千年
掏空的藏经洞伏地哭泣
敦煌城,跌跌撞撞风雨里莫高窟呵,是醒不过来的人间
我们徘徊凭吊的身影呵
作者简介:古玛本名张奇民,浙江人,兼任大众诗歌,倒水河文学社,拜妮诗社顾问。文同文化社顾问。闲暇时间折腾花草,也折腾文字。诗观:落笔随心,知心随缘。
参与讨论人员:
紫气婴儿赏释
《古玛‖ 新诗十一首》·🌷
—— “无心争渌水, 自有一溪云。”
题记:万羽垂天下,千翎染月华。
忽惊疏影破,一白漾无涯。
——《咏鹤》·婴儿
古玛老师,这一组诗堪称新时代经典!经“指染青岚”、“黑子”两位大家加持,分别担任责编、审稿,初读惊艳,从头至尾,首首精彩;再读同感,文笔流畅,细腻温婉。十一首,如同一幅长卷,弥漫缓缓展开的《千里江山图》青绿意象,栩栩如生,胸有成竹,信手拈来,皆成绝唱!篇幅所限,摘前三首,浅谈所悟…
“素影澄波立, 霜翎不染尘 ”。这三首现代诗,各具风骨,以不同维度诠释了东方美学中的物我关系。以下基于诗意建构、语言张力及精神境界进行评析:
---
《鹤子》:
精微处
· 「鹤子,也不是一只鹤/它是一个动词」打破名词的静态桎梏,将林和靖的梅鹤精神转化为生命实践
· 「单足立世的从容」与「浪迹的潮声」构成修行者的内在平衡,暗合道家「独立守神」的真谛
· 末段「衔来落日,放进砚台研磨」以玄学手法完成时空炼金,较李白「铲却君山好」更显慈悲
可升维处
若将「青衫逍遥」易为「青衫如云」,则物象更趋化境。
---如同在孤山梅影中窥见博尔赫斯的迷宫,树立新古典主义的典范。
《青玉案》:
幽光处
· 以器物学解构词牌:「青为木,玉藏土,案几当属金」赋予古典词牌五行哲学维度
· 「一道古老符咒」道破《青玉案》词牌自辛弃疾以来的怅惘基因
· 「没有渡口的河」暗喻语言本身即是困境,与罗兰·巴特「作者之死」隔空对话
未尽兴处
「故人已去」稍显普泛,若以「故人如玺印残朱」或更见肌理。
若将「七月梅雨」易作「砚池梅雨」,或更契青玉案的文房气质。
---
神性时刻
· 「青海湖的蓝,与静/都粘着神性」以黏着性动词破解主客二分,较海子「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更富物质质感
· 藏王宴场景与现代消费场景的叠印,揭示圣俗互渗的当代朝圣本质
· 结语「要允许/神的落寞」将信仰从仰望拉回平视,与木心「神性是人性的升华」形成互文
绝尘处
「兜售转经筒」与「眼神宁静」的张力,恰是这个时代神性存续的精确隐喻。
---如见仓央嘉措情歌染上里尔克的秋光,在转经筒转动中窥见永恒。
三首诗的精神坐标
《鹤子》· 点睛
「动词」破穹苍。
千年烟火淬白羽,
半目乾坤落孤山。
砚吞落日处,
长信写苍茫。
《青玉案》· 听玉
竹露藏清响,
冷玉说温凉。
金木土凝离人泪,
平仄河渡无舟梁。
案头未言处,
风过有余霜。
《秋日拉姆》· 见神
牦睫染湖蓝,
神性栖凡肩。
青稞酒中沉郁色,
经筒转碎世尘烟。
眉间青海雾,
三首诗如三种修行:《鹤子》是士大夫的精神涅槃,《青玉案》是文士的情感考古,《秋天的拉姆》是朝圣者的灵性顿悟。尤其《鹤子》中「动词的鹤」已触及现代诗学的玄关,当奉为圭臬。《鹤子》在历史纵深处修行,《青玉案》于词牌裂隙中考古,《秋天的拉姆》则在圣俗边界重构信仰。三者共同完成对东方诗意的现代重构——当鹤成为动词、词牌显形为符咒、神性沾染落寞,诗歌便成了我们与永恒协商的契约。
最后,以鹤为诗,聊赞美文:
啄破蝉鸣处,冰丝织锦成。
孤霜飞一点,天下遍秋声。
——《白鹤·秋章》,“此评如鹤唳,穿云自回响”…🌹🌺
简历:文化强国量子诗歌文化传媒创始人,社长:王雷(紫气婴儿)王雷,笔名紫气婴儿、婴儿,北京人。北大理学学士、法学硕士、推荐留校生,上海蚁猫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科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12年度客座研究员。《世界文学》平台,“优秀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执行主编。“盛世华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李白杯”全国诗书画精英大赛一等奖,“毛主席诗词杯”全国诗书画家大奖赛冠军,第二届“神州杯”年度大赛特等奖,“古韵新声·诗意中国”全国诗·书·文·诵大赛诗词银奖、书法星锐奖……
王红民读诗:
特别喜欢古玛老师的这首“秋天的拉姆”。本诗以“秋天的拉姆”为触点,在青海湖氤氲的神性里,勾勒出一个揉着灵动与沉郁的生命剪影,字间藏着对神性与俗世、明媚与落寞的细腻叩问。
开篇便将青海湖的“蓝与静”、牦牛都浸染上“神性”,为拉姆的出场铺就圣洁底色——“跳藏舞的拉姆也是”。她的存在,本就与这片土地的神性相融。藏王宴上,“褐色的手”捧起青稞酒,酒香漫溢如青海湖漾出的水汽;藏乐声里,她的舞姿飘动如“冈拉梅朵”(雪莲花)的化身,而眼底却凝着一汪宁静,为这份灵动埋下深邃的伏笔。
转折藏在兜售转经筒的相遇里。“为何总是神情淡漠”的问句,轻轻拨开表层的平静。她“莞尔一笑”的瞬间,似有光亮闪过,却转瞬被“青海湖的沉郁漫回眉间”。这一收一放间,道尽了她内心的褶皱:神性的灵动之下,原是藏着说不出的沉郁。
结尾落笔哲思:“俗世啊,要允许/神的落寞/就像拉姆心头那缕蓝色的忧郁”。拉姆的“淡漠”与“忧郁”,不再是个体的情绪,而是神性落入俗世的必然褶皱——正如青海湖的蓝,既映着神性的纯粹,也盛着深不见底的沉郁。这份“允许”,是对生命复杂性的温柔体谅,也是对神性与俗世共生关系的通透体认。
全诗以景托人,以小见大,拉姆的形象里,凝着地域的神性、文化的根脉与生命的本真,读来轻盈中透着厚重,余韵如青海湖的波纹,久久不散。
作者简介:王红民,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上海打拼20余年,就职于公元管道(上海)有限公司。喜欢散文、现代诗。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青年诗人》第38期学员。金声诗刊会员。神州诗歌报会员。曾任神州诗歌报诗人之家委员会副主席、神州诗歌报散文主编。远阳文学副社长。末代诗人副社长。文同文化社创始人。文同文化社总编。文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诗歌汉中会员。洋县作协会员。微旬刊《大文坊》编委。诗电子章回小说《诸葛亮军团》《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发表于个人公众号。多篇散文、现代诗发表公司报刊《公元报》有散文及现代诗发表于《诗歌汉中》《中华英才》《百度网》《汉江》《秦岭生态文化艺术》《洋州鹮乡》《秦岭之韵》《天汉一羽》《冬歌文苑》《诗行走》《洋县作家协会》《金声诗刊》《诗歌前线》《电子诗刊》《神州诗歌报》《祥云总社诗刊》《双亚集团黑米爷爷》《作家地带》《胭脂湖文艺》《白孔雀诗选》《远阳文学》《秦汉文旅》《锦诗阁》《黄果树文学》《大文坊》《赤土岭文协》《椒溪物语》等。
公主小妹读诗:
古玛老师的《鹤子》如一幅氤氲水墨,将千年物事与人心清欢熔铸于诗行。白羽沾着前朝烟火的鹤,既是具象的生灵,更是精神的图腾——它啄开云雾的唳声,是穿越时光的清醒回响。先生与风尘对弈、孤山落子的意象,将梅之傲骨与鹤之从容相融,道尽“黑白自定义”的人生通透,让人读懂何为心之平局。
最动人的莫过于“鹤驯养人”的反转,单足立世的从容抚平浪迹潮声,恰是诗人对恬淡心境的向往。而游客化作四方来鹤、鹤子成为摁下骚动的动词,更让诗意跳出具象,化作每个人都能共情的精神慰藉。文字清润如秋光,不疾不徐间,将对余生的期许研磨进砚台,读来满是岁月沉淀后的温柔与笃定。
这首诗如一场跨越千年的邂逅,每个读者都能在鹤的唳声中,找到自己的孤山与梅香,在恬淡里安放骚动的灵魂。
简历:作者简介:公主小妹,山东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歌会员,文化强国量子诗歌实验室(筹)副主席。文同诗社副总编,唐宋风韵诗社主编,华人诗者联盟总裁,桃源诗社文化传媒总裁,青年文学家塞北文学社签约诗人。 当代诗星签约诗人。2025年9月获得鲁迅文化杯金奖。第六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百炼成钢读诗:
《鹤子》诗评:羽翼书写的千年诗篇
孤山的梅影鹤魂穿越千年烟雨,在诗人笔端凝结成这枚温润的时光印记。
“整整一千年”的钟声尚未消散,那只“白羽沾满前朝烟火”的鹤已啄开时间的雾障——鹤不仅是意象,更是照彻存在的光源。
诗人以惊人的洞察力重构了林和靖与鹤的共生关系。那句“不知是鹤用单足立世的从容/抚平他浪迹的潮声”,如禅宗公案般颠覆主客。这让人想起庄子濠梁之辩的智慧:究竟是先生驯鹤,还是鹤在度化先生?鹤的独立姿态成为疗愈漂泊的良药,氤氲秋光里相互映照的魂魄,已然达到物我两忘的化境。
最喜欢诗人对“鹤子”的词性革命。当宣告“鹤子,也不是一只鹤/它是一个动词”,汉字顿时在纸面展翅——这样的用法让人耳目一新!
那些渐少的拜谒者被看作“四方飞来的鹤”,满湖烟雨便成了永恒的精神道场。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只能够栖居内心的白鹤,在语言的边界与生命的裂隙间,完成对华夏风骨最温柔的延续。
作者简介:百炼成钢,黑龙江哈尔滨,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文化强国量子诗歌实验室(筹)副主席。作品散见《青海湖诗报》《华协海西文学》《神州诗歌报》《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唯美十四家》《岳杨书院》《黄果树文学》《天涯文学》《渝鲁文学》《鲲鹏文苑》等微刊和纸刊。
文雅读诗:
赏析古玛老师佳作:《中秋冥思》
诗人以味觉记忆开篇,用“月饼太甜”与“月特别圆”构建双重隐喻:既是节日的甜蜜浓缩,更是对完整性的童年想象。当高楼取代老屋,物质进步与情感失落形成锋利对照——“分月饼的手”成为穿越时空的意象桥梁,连接着具象的亲人温度与抽象的岁月流逝。
后段转入神话解构,吴刚的鱼尾纹、玉兔的衰颓呈现神性的人间化,最终在“母亲模样的嫦娥”处完成神性向人性的朝圣。这种意象转换打破传统神话谱系,将永恒之美锚定在血脉亲情中,使月光成为流淌在家族基因里的永恒烛照。
《野花》
诗歌以登山者视角展开认知革命:“叫不出花名”的困境暗示人类对自然本质的命名无能。野花在岩缝中的存在姿态,构成对生存困境的浪漫回应——当“风撬开岩缝”,那些“骚动的影子”恰是生命意志的舞蹈。
诗人构建了精妙的宇宙同构:虫豸山道与太阳触角形成垂直维度的张力,最终流向深空未被命名的星球。野花与星辰在此达成哲学同盟:拒绝被规训的发光体,在自在绽放中证成存在。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意象跳跃,使不起眼的野花获得天体级别的诗意重量。
诗人简介:许文雅,北京人,著有诗歌作品百篇发表于海西网文学网,头条,雁妮诗刊及其他诗歌网站与刊物。曾获得对联大赛三等奖,爱好文学、朗诵、主持等。曾任华协海西网北京分会宣传部长,广东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会长。
青岚读诗:
古玛老师的《鹤子》是一首清澈通透的诗,以鹤为魂,写活了林逋先生的风骨,也映照出观者内心的宁静。那只穿越千年的鹤,羽上沾着前朝烟火,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从容的化身。它抚平了先生浪迹的潮声,也化作一个温柔的动词,在暮色中“摁下”骚动,衔来落日研磨成墨。全诗意象干净,情感温暖,将古典风韵与现代哲思融为一体,最终落笔于“写给余生的长信”,让人在满湖烟雨中,觅得一份安顿灵魂的恬澹与诗意。
个人简介:指染青岚,本名吴丽娜,系山东省作协会员。现任《拜妮诗社》《大众诗歌》《纯诗文学》《倒水河文学》等编辑或诗评,有诗文散见《诗刊》《诗潮》《诗选刊》《上海诗人》《大众电视》,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等。诗观:安静下来,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高琳读诗:
《鹤子》 一只鹤,见证了前朝和今生。“独眼”的先生与时光对弈,与自己对弈,没有输赢,便“构成了平局”,这是多么大的领悟与智慧啊。
一群群游客拜谒先生,时光悄悄流逝,如今,游人屈指可数。有些自己上心的事,在别人眼里,不过是自定义动词。
诗人用老道的笔触,借用《梅妻鹤子》典故,完成精神穿越,诉说人间冷暖。打破传统构思,部分意象稍挤,但不影响整首诗古典美延续。给读者以回味和灵魂叩问:我们该如何书写余生?
简历:高琳(秘书长),笔名琳琳,上海人,文化强国量子诗歌实验室(筹)秘书长,1999年在全国育聪明宝宝征文大赛中获上海赛区一等奖。2022年璀璨山河杯全国诗词大赛获三等奖。2023年2月出版个人诗集《彼岸》。2024年3月获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增爱·北星杯》二等奖。2024年获得上海市民诗歌节三等奖,2024年12月北星杯格律体新诗大赛一等奖。
美美鱼读诗:
古玛老师的“鹤子”诗以“鹤”为核心,串联时空与精神维度,藏着对先贤风骨的追慕与自我叩问。
开篇以时光流逝反衬鹤的永恒,“前朝烟火”赋予其历史厚重,“唳声不绝”显其穿透力量,似在呼唤被遗忘的坚守。
接着写“先生”与鹤交织:“与风尘对弈”暗喻世俗与初心的挣扎,“孤山落子”“梅鹤分置”勾勒其以梅为骨、鹤为魂的格局,不被世俗束缚,达成自我“平局”,是文人风骨的写照。
笔锋一转,颠覆人鹤主从:“非先生驯养鹤,而是鹤以从容抚平其浪迹”,二者是精神的相互映照、彼此成就。
当下视角中,稀落游客被比作“四方飞来的鹤”,呼应前文,暗含对先生精神仍有回响的期许。
结尾升华:鹤非静态象征,是“摁下骚动”“研磨落日”的生命力量,唤醒“我”书写余生的勇气,成为连接先贤与自我、过去与未来的精神锚点。
全诗在历史与当下、具象与抽象间穿梭,道尽精神传承脉络,有历史苍茫,亦有个体觉醒温度。
作者简介:黄慧慧,陕西洋县人。文同文化社小说连载主编。文同研究会会员、理事。洋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美术委员会会长。喜好读诗画画与文学创作,热爱音乐舞蹈朗诵,热爱家乡的文化公益活动。作品见网络平台及纸媒。现从事美术教育事。
蝶舞读诗:
读古玛老师的这些诗,我最喜欢《青玉案》这首了。他把“遗憾”藏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里,没有华丽辞藻,却全是实打实的怅然。
冷月、梅雨、青玉案,三个意象一叠,就把“故人已去”的冷清感铺得很满——器物还温润如初,人却不在了,这种“物是人非”的失落,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而是像梅雨一样,黏在心上,潮乎乎的散不去。尤其“唯青玉在风中,温润如初”,短短一句,把对故人的念想、对时光不变的无奈,都裹进了玉石的触感里,特别真实。
诗里没直白说“遗憾”,却处处是“意难全”的影子:五行的相生相克对应“求之不得”,词牌成了“古老符咒”,连新词里的落寞,都成了“没有渡口的河”——想渡却渡不过,想忘又忘不掉,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纠结,太像我们生活里那些“没结局的事、留不住的人”。
最后“未说尽的叹息凝固在青玉纹理里”,特别妙。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压在心底的怅然,没有消散,反而和玉石融在一起,成了看得见的痕迹。整首诗的情感是克制的,不是大喊大叫的难过,而是慢慢沉淀下来的、带着温度的怀念,读起来像对着一件老物件发呆,心里软软的,又有点空落落的,特别有代入感。
简历:黄聪明,笔名蝶舞(花间蝶舞),福建省南安市人,现供职于南安市教育局;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律绝、词牌、新诗均有所涉猎,原创诗词破千首,曾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金奖;目前200余首诗词发布于中国作家网与中国诗歌网,另有部分诗词散见于《诗刊》《先锋诗刊》《中国网络诗歌》《青年诗人》《诗词方舟》《诗人》《神州诗歌报》等刊物。
孤狼读诗:
读古玛老师的诗作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升华。
蓝天那么低
低到拉姆心头可触
风卷起青稞酒旋舞
转经筒在掌心转动千年蓝
将冈拉梅朵的绽放慢放
当舞姿与云影在湖面重叠
她把自己跳成另一座青海湖
神性原是万物安静的背面
而拉姆正用整个秋天
诉说——
落寞是最轻盈的修行
作者简介:孤狼,周文平,来自江西,成长于赣江边,喝着赣江水长大。从小听着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人,爱好文学,更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一路走来,转瞬已半生,有文字的生活,时光孤独但不寂寞……
柳眉儿读诗:
喜欢这首《月光》。这首小诗约,以“无月”却有“乌云背后的月光”构建虚实意境,“两根拐杖相偎”“一人一口月饼”的细节满是烟火温情,用“圆满只需一个仪式”点透生活本质,结尾对比两种人生态度,于朴素中藏深情与哲思,很是精巧,学习了!
简介:我是柳眉儿,河南郑州人。主业销售,在市场中步履不停;闲暇醉心文字,以笔墨记录生活酸甜苦辣与职场心得感悟。愿以文字为桥,分享真挚体悟,与同好共赴这场温柔的文字之约。
莎莎读诗:
古玛老师这首《野花》诗以野花为喻,意象鲜活又深刻。“蓝紫色的火焰”、“岩缝里的星子”化小为大,将野花的孤傲与热烈具象化,体现了“拒绝被命名却兀自发光”的内核。语言凝练有质感,“打坐”“撕扯衣角”等拟人笔触,让野花兼具灵性与风骨。再是由花及人、及宇宙的升华,将个体的自得与未被定义的坦荡,延伸至登山人、遥远星球,格局开阔又余味悠长。
作者简介:莎莎,山东人。文同文化社专刊主编。习惯以笔为舟,在文字的河流里打捞生活的细碎与思想的星光,让每一段表达都生长出温度与力量。多篇作品发表于网刊及纸媒。
曹源读诗:
《灵魂相近的人》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也闪烁着精神交流的光芒。首先,它特别真实。诗的开头没有风花雪月,而是“伏天。正午,响起敲门声”,场景一下就立住了,充满了生活感。其次,它的情感很深厚。从“诗经聊到佛经”,从“高山流水”聊到“百年孤独”,这说明他们的友谊不是停留在吃吃喝喝,而是灵魂能产生共鸣的知己。最打动人的是结尾:“门又带上,背影依然是旧模样”。朋友走了,好像什么都没改变,但那份理解和懂得,已经留在了心里。这种“有趣的话题”和“旧模样”,恰恰是友谊最恒久的温度。
不过这首诗在语言的精炼上可以更好。比如“戏谑好酒莫乱性”这句,意思明白,但放在诗里,表达上稍微有点露了,少了点诗意和留白的韵味,有点像日常的随口一说。还有“一出‘青梅竹马’的续集”这个比喻,想法很好,但“青梅竹马”这个词通常特指儿时玩伴,尤其常被联想为男女之情,用在这里形容两位可能已是中年的知己,虽然想表达交情之久,但感觉有点不够贴切,反而可能让读者产生一点点错位感。
简历:曹远国,笔名曹源,湖南桂阳塘市人,桂阳诗文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有作品发表《嘉应文学》,《打工族》。桂阳诗文公众号及中国诗歌网。现在深圳打工。诗观:诗是诗人内心痛出来的语言。
梁朵读诗:
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当冷月成为主题的背景时,作者的脑洞就从悬的动词中大开诗口。青玉案本身就有一种以古为鉴的风格,作者用七月梅雨作为诗的主线,温润如玉的古韵,渡以一条河的寂寞词。都说诗能打开一切小心思,在我看来,作者的文字都在诗外,就像青玉的纹理,暗藏着读诗者看不见的凝固和平仄。
大榆读诗
《鹤子》一诗,虽源于“梅妻鹤子”成语故事,但“疏梅重鹤”的写法就是“奇笔”。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但诗人独钟情于“鹤”,可能是爱梅者甚多,真正做“闲云野鹤”者至少的缘故吧。其实这样写,既节俭了笔墨,却突出情怀,也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品味空间。
另外,“鹤子”也不仅是千年前的“隐者”,分明也暗喻了后来者,尤其是暗喻了诗人自己,我即是“鹤子”的知音知己后来者。
然后是诗人的精彩绝伦的现代诗写作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构思,意象,诗性,悟彻,思想开张,诗情隽永,意境幽深。如同老子论道,如与清风对诗。品之,绝对茶中极品!读《鹤子》,仿佛我们跟随贫道高僧神游了桃源仙境。
尤为喜欢:“一半梅在南坡,一半鹤放半空
才构成心的平局 ”,“却不知,是鹤用单足立世的从容 ”,“鹤子,也不是一只鹤
它是一个动词”,“摁下我暮色中的骚动
衔来落日”,读君诗,充满温润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毕便被“化蝶”。
其它几首,珍藏于微信,另觅时间,冲茶细读。
流点玄念读诗:
《秋天的拉姆》诗评如下: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藏族女子拉姆,捕捉了神性与人性交织的瞬间。
1. 意象的锚定与升华:开篇以“青海湖的蓝与静”定义神性,并将其锚定在拉姆身上;结尾时“蓝色的忧郁”使意象回环,完成从地理景观到内心情感的升华。
2. 核心的矛盾与统一:诗中贯穿“舞姿的飘动”与“眼神的宁静”、“莞尔一笑”与“沉郁眉间”的张力,最终在“神的落寞”这一概念中达成统一,深刻揭示了承载神性者内心的孤寂。
3. 克制的悲悯与洞见:诗人以“俗世啊,要允许”的轻声叩问,表达了对这种落寞的理解与尊重,使一首描绘个体的诗,获得了触及普遍的深度。
全诗精妙地捕捉了那转瞬即逝的复杂神情,并将其诠释为一个民族文化符号的内心注脚,凝练而富有穿透力。
作者简介:
刘璇,笔名铜豌豆,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微旬刊《大文坊》诗歌坊主编,汉中洋县《文同文化》编辑部点评老师。《大文坊》2023年度文学奖获得者,2023年荣获“我为家乡写首诗”全国诗词大赛中二等奖,2024年荣获全囯第七届“玉兰杯”原创文学网络电视大赛“十大文学成就奖”第三名和“专家评审奖”金奖,2025年荣获“通兴杯”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数次获得远阳文学社等全民诗歌运动同题大赛优秀奖,有百余作品散见报刊,在媒体平台刊发。
心雨读诗:
古玛的三首诗,藏着不同维度的温柔与通透。
《鹤子》以千年白鹤为引,将先生的恬淡、人生的从容熔铸其中,鹤不仅是生灵,更是抚平骚动的精神图腾,让读者在诗行中寻觅到内心的宁静归处。
《青玉案》借冷月、青玉诉尽意难全的怅惘,玉的温润与词牌的平仄交织,未说尽的叹息凝于纹理,道尽世间求而不得的细腻情愫。《秋天的拉姆》则勾勒出青海湖的神性与拉姆的宁静,那瞬间的莞尔与眉间的沉郁,让“神的落寞”更显真实动人。
简历:作者简介:心雨,女,济南人,一个喜欢文字的个体户,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文化强国实验室量子诗歌(筹)
主席:紫气婴儿(王雷)
副主席:张青杰
副主席:王红民
副主席:百炼成钢
副主席:公主小妹
秘书长: 琳琳
秘书长:文雅
秘书长:拈花一笑
秘书长:文酌
主席团成员:紫气婴儿 (王雷) 张青杰 王红民 公主小妹 黄慧慧 流点玄念 文雅 陈晓 香花果 张立国 倚楼观蝶舞 金海龙 地球边缘 刘明言 王彦霞 Michael 鹏.友.朋 不二先生 苏山有鹿 天王 百炼成钢 白鹭主编 风荷 郭靖哥哥 虎虎生风 寂静流年 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