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道德经》第一至四章
老子(李耳)
导读:《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李耳)。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全文约五千余字,内容涵盖哲学、政治、伦理等领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第一章 论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音:
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 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 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 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ǎo. cǐ liǎng zhě tóng chū 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 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表述,那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命名,那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用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注释:本章开篇立论,提出了"道"这一核心概念,并指出"道"是不可言说和命名的永恒存在。"有"和"无"是"道"一体的两面,是认识"道"的途径。
第二章 相对相生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注音:
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 è yǐ; ji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è, qián hòu xiāng suí. shì yǐ shèng rén chǔ wú wéi zhī shì, xíng bù yán zhī jiào, wàn wù zuò yān ér bù cí,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gōng chéng ér fú jū. fū wéi fú jū, shì yǐ bù qù.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本章阐述了事物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圣人治国修身遵循"无为"和"不言"的原则,不强行干预,不居功自傲。
第三章 无为而治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音:
bù shàng xián, shǐ mín bù zhēng; bù guì nán dé zhī huò, shǐ mín bù wéi dào; bù jiàn kě yù, shǐ mín xīn bù luàn. shì yǐ shèng rén zhī zhì, xū qí xīn, shí qí fù; ruò qí zhì, qiáng qí gǔ. cháng shǐ mín wú zhī wú yù, shǐ fū zhì zhě bù gǎn wéi yě. wéi wú wéi, zé wú bù zhì.
译文:
如果社会上没有恭维有才华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认为他是珍贵的话,那么就不会有偷窃之人,不显耀引起贪心的事物,就不会导致民心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原则就是:要使人民都虚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没有野心,使人民身体强健,全民都形成了谦虚谨慎不出风头、安居乐业不欲壑难填的风尚,即使其中有个别的"聪明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社会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这里的"无为"是有特定的含义,不是无所作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说你的行为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天下就没有你管治不了的事情。
第四章 道冲不盈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音:
dào chōng ér yòng zhī huò bù yíng, yuān xī sì wàn wù zhī zōng. cuò qí ruì, jiě qí fēn, hé qí guāng, tóng qí chén. zhàn xī qí ruò cún, wú bù zhī shuí zhī zǐ, xiàng dì zhī xiān.
译文:
"道"就像一个大的容器,但它的作用是用之不竭的。"道"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就像是万物发源的根源一样。"道"是如此深邃啊,它好像是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它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它好像是在天帝的祖先之先。
注释:本章描述"道"空虚无形,但作用无穷,是万物的本源。"道"隐没于现象世界之后,调和光芒,混同尘世,难以察觉。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