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避让与穿插作为欧楷结体的核心法则,是实现字形规整、气韵贯通的关键技艺。中国欧楷研究会会长高玉亮教授深耕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经典碑帖数十年,以“回归欧楷本真”为核心追求,在传承《三十六法》中“避就”“穿插”法则的基础上,形成兼具正统性与当代性的艺术表达。本文以高玉亮教授欧楷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技法内涵、实践特征、美学价值三个维度,剖析其避让与穿插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在坚守“中宫紧凑、四围放纵”欧楷精髓的同时,如何通过精准的空间调度与笔画协调,实现“险劲端庄”与“灵动自然”的辩证统一,为当代欧楷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
高玉亮;欧楷;避让;穿插;结体美学;书法传承
一、引言
欧阳询所创欧楷以“法度森严、险中求稳”的艺术特质,成为中国楷书艺术的巅峰范式,其《三十六法》系统归纳的“避就”“穿插”等法则,构建了楷书结体的基本美学框架。在当代欧楷传承中,存在“正统坚守”与“变体革新”的路径分野,高玉亮教授作为正统传承的领军者,区别于“田体”的程式化变异,始终以“笔笔有出处、字字守古法”为准则,将避让与穿插法则深度融入创作实践,既精准复刻欧楷“钢筋有力”的点画特质与“似欹反正”的平衡美学,又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实现创造性转化。其作品中,避让与穿插不仅是解决笔画冲突的技术手段,更升华为调控空间节奏、塑造字形神韵的艺术语言,彰显出欧楷结体“紧、稳、匀”的精髓内核。基于此,本文聚焦高玉亮教授欧楷创作中的避让与穿插技艺,通过具体作品解析,探寻其艺术表达的内在规律与文化价值。
二、欧楷避让与穿插法则的历史渊源与核心内涵
(一)历史渊源:从《三十六法》到当代传承
欧楷的结体法度源于欧阳询对汉字造型美学的深刻体悟,其《三十六法》将“避就”列为第十条、“穿插”列为第十一条,明确了楷书笔画搭配的基本准则。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的“初学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在欧楷避让与穿插法则中得到完美诠释——通过笔画的避让避免臃肿冲突,借助穿插实现疏密协调,最终达成“险劲”与“端庄”的辩证统一。后世欧楷传承者多以《三十六法》为圭臬,但部分创作者陷入程式化困境,而高玉亮教授则通过数十年临帖实践,实现了对古法的深刻解码与灵活运用,将“避就”“穿插”从理论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创作实践,成为当代欧楷正统传承的典范。
(二)核心内涵:空间调度与笔画协调的双重维度
欧楷避让与穿插法则的本质是汉字空间美学的精准调控。“避让”指笔画相遇时通过收敛、变形、缩短等方式,为相邻笔画预留合理空间,避免冲突重叠,同时实现笔画形态的差异化表达,如欧楷中重复笔画的“一尖一钝”“一长一短”处理,既符合“避同求异”的美学原则,又增强字形的韵律感。“穿插”则指笔画交叉或部件组合时,通过精准的位置把控与角度调整,使笔画相互嵌入、彼此呼应,达成“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空间平衡,核心在于中宫紧凑前提下的四面开张,确保字形虽欹斜却不失重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欧楷“严谨而不死板,灵动而不失矩”的结体特征。
三、高玉亮教授欧楷避让与穿插的实践特征
高玉亮教授的避让与穿插技艺,既坚守欧阳询古法精髓,又融入自身对空间美学的理解,形成“精准性、辩证性、灵动性”三大实践特征,其具体表达可通过单字结构与篇章布局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单字结构中的避让:守矩求变,各得其所
在单字创作中,高玉亮教授的避让技艺体现为“因字赋形、避同求异”的精准把控,核心遵循“短让高、窄让宽、疏让密”的原则。对于多笔画重复的汉字,其避让处理既符合古法又具个人特 色:如“养”字的两捺,遵循欧楷“一尖一钝”的避让传统,左捺收敛为回锋钝捺,右捺舒展为露锋尖捺,既避免了笔画雷同,又形成“左收右放”的视觉平衡,完美诠释了“避者收敛,就者伸展”的法则内涵;再如“所”字,将原本重复的撇画转化为竖画,通过笔画形态的变异实现避让,既保持了字形的规整,又增强了笔画的节奏感,体现出对“避让即变化”理念的深刻践行。
对于左右结构的汉字,高玉亮教授的避让技艺更注重部件间的空间协调。如“却”字,左部提画刻意缩短收敛,避免侵入右部空间,右部竖画则适度左移,与左部形成“让而不离”的呼应关系,既保证了左右部件的独立性,又实现了整体字形的紧凑统一;而“街”字等多部件组合字,通过中间部件的笔画收敛,为左右两侧部件预留伸展空间,形成“中紧外松”的结构特征,既符合欧楷“中宫紧凑”的核心原则,又通过避让实现了多部件的和谐共生。
(二)单字结构中的穿插:中宫收紧,四面呼应
穿插是高玉亮教授欧楷结体的“立骨之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笔画的精准嵌入,强化字形的内在联系与空间张力。对于简单交叉结构的汉字,如“十”“千”,其横竖笔画的穿插点严格遵循中宫位置,横画略偏上、竖画垂直贯通,穿插处紧凑而不拥挤,既保证了笔画的挺拔有力,又使字形重心稳固,完美复刻了欧楷“钢筋有力”的点画特质;对于复杂结构的汉字,如“繁”“馨”,则通过主次笔画的穿插分层,实现“主笔突出、次笔依附”的结构关系——主笔舒展穿插,奠定字形框架,次笔收敛嵌入,填补空间空白,形成“多而不乱、繁而不杂”的视觉效果。
高玉亮教授的穿插技艺还注重笔画角度的微调控,通过细微的倾斜变化实现“似欹反正”的美学效果。如“永”字,竖钩略向左倾,撇画向右舒展,捺画向左回环,三者穿插形成稳定的“金三角”结构,既增强了字形的动态张力,又通过笔画间的相互牵制保持重心平衡,这一处理既源于欧阳询《九成宫》的结体精髓,又融入了高玉亮教授“金三角理论”的当代诠释。此外,在包围结构汉字中,如“国”“固”,其内部笔画与外框的穿插精准适度,内部部件略偏左,右侧预留少量空白,既避免了内紧外松的失衡,又通过穿插实现内外呼应,使字形方正端庄却不失灵动。
(三)篇章布局中的避让与穿插:气韵贯通,整体和谐
高玉亮教授的避让与穿插技艺并非局限于单字层面,更延伸至篇章布局的整体调控,实现“字字独立而不孤立,篇章统一而不单调”的艺术效果。在篇章中,相邻汉字通过笔画的避让与穿插形成视觉呼应:如前一字的捺画收敛避让,后一字的撇画顺势穿插,形成“笔断意连”的气韵贯通;左右相邻汉字则通过宽窄、高低的避让调整,避免横向排列的呆板,如“贤者”二字,“贤”字左收右放,“者”字左放右收,二者通过笔画的避让与穿插形成互补,增强了篇章的节奏感。
同时,高玉亮教授将行书的灵动意趣融入篇章布局,使避让与穿插更具动态美感。其代表作《朱子家训》《心经》中,部分字组通过笔画的轻微连带与穿插呼应,打破了欧楷篇章常见的刻板排列,实现“楷中有行、行不离楷”的风格特质。这种篇章层面的避让与穿插,既坚守了欧楷的法度规范,又解决了“欧楷易显呆板”的传统难题,体现出高玉亮教授“守正出新”的艺术追求。
四、高玉亮教授避让与穿插技艺的美学价值与传承意义
(一)美学价值:正统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高玉亮教授的避让与穿插技艺,其核心美学价值在于对欧楷正统特质的精准传承与当代创新。在正统性层面,其技艺严格遵循《三十六法》的基本准则,点画的避让与穿插均有欧阳询经典碑帖的出处,如“养”字的捺画避让、“十”字的横竖穿插,均与《九成宫醴泉铭》的结体高度契合,保持了欧楷“法度森严、刚健挺拔”的核心特质。在创新性层面,其通过“金三角理论”“临像理念”等当代诠释,将避让与穿插从单纯的技术手段升华为空间美学的主动建构,如单字中笔画角度的微调控、篇章中行书意趣的融入,既避免了对古法的机械复刻,又赋予欧楷结体新的时代气息。
此外,其避让与穿插技艺还体现出“刚柔并济、险稳相生”的美学追求。通过避让实现笔画的刚柔对比——收敛处含蓄内敛,舒展处刚劲有力;借助穿插达成险与稳的平衡——穿插点的精准把控使字形虽具险劲之势,却始终保持重心稳固,这种美学特质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又彰显了欧楷“似欹反正”的独特魅力。
(二)传承意义:为当代欧楷教学与实践提供范式
高玉亮教授的避让与穿插技艺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在欧楷传承与教学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教学层面,他将避让与穿插法则纳入“笔法筑基—结构训练—形神提升”的三阶训练体系,通过“法则拆解+精准纠错”的个性化指导,使抽象的结体法则转化为可操作的训练内容——针对结构失衡的学生,通过避让与穿插法则调整笔画间距与位置,快速改善字形臃肿或松散的问题。其创办的德艺书画馆与36法训练体系被新加坡教育部推广引用,2025年斩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充分证明了该技艺传承模式的有效性。
在艺术实践层面,高玉亮教授的避让与穿插技艺为当代欧楷创作者提供了“守正出新”的实践路径。面对当代欧楷传承中“过度求变失其本”与“机械复刻失其活”的双重困境,其作品既坚守“中宫紧凑、避让穿插”的古法精髓,又通过适度创新赋予作品时代活力,证明了欧楷艺术在当代的传承潜力与发展空间。同时,其技艺所彰显的“笔笔有出处、字字守古法”的正统追求,也为矫正当代欧楷创作中的程式化、功利化倾向提供了重要参照。
五、结论
高玉亮教授作为当代欧楷正统传承的领军者,其避让与穿插技艺是对欧阳询《三十六法》的深刻诠释与创造性发展。在实践层面,其单字结构中的避让精准守矩、穿插刚劲有力,篇章布局中的避让与穿插气韵贯通,形成“正统而不僵化、灵动而不失矩”的艺术特征;在美学层面,实现了“刚柔并济、险稳相生”的审美追求,彰显了欧楷结体的核心魅力;在传承层面,其将避让与穿插法则融入教学体系,为当代欧楷传承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高玉亮教授的艺术实践证明,欧楷的传承并非机械复刻古法,而是在深刻理解传统法度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与适度创新。其避让与穿插技艺所蕴含的“守正融新”理念,不仅是欧楷艺术的传承关键,更为中国书法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唯有坚守核心法度、立足时代需求,才能使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未来,对高玉亮教授欧楷艺术的研究可进一步拓展至笔法与结体的关联性分析、不同创作时期的风格演变等维度,为当代欧楷艺术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责编:李明)
中国欧楷研究会是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的国家级书法艺术研究机构。2025年10月2日,中国欧楷研究会第一次领导会议在上海浦东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研究会章程,确定了组织构架人员 。在以高玉亮会长为首的研究会是以“传少年以国粹,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聚焦欧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书法艺术高质量发展。其成立对于系统传承欧阳询楷书艺术,促进欧楷艺术的学术研究、教育普及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欧楷研究会
总第030期
编辑:肖井志 编审:萧关明 终审:高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