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径崎岖攀援苦 罡风凛冽刺骨寒
踏上那条狭窄陡峭的山径,沈知涯才真正体会到何为“登天之难”。路径崎岖不平,布满了棱角尖锐的碎石,每一步都需要极其小心,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坠。有些地段几乎垂直,需要他如同猿猴般,手脚并用,扣紧岩壁上那些冰冷湿滑的缝隙,才能艰难向上攀援。
越往上,空气愈发稀薄寒冷。凛冽的山巅罡风开始显现威力,这风并非寻常气流,其中夹杂着精纯而暴烈的天地灵气(或可称为煞气),如同无数无形的冰刀,穿透他单薄的道袍,直刺骨髓。即便他运转真气护体,依旧能感到那股深入灵魂的寒意和撕裂感。
他的呼吸变得粗重,每一次吸气都感觉肺部如同被针扎般刺痛。眉毛、发梢上很快凝结了一层白霜,连呼出的气息都在瞬间化作冰晶。脚下的岩石覆盖着薄冰,更是增加了攀爬的难度和风险。
山径崎岖攀援苦,罡风凛冽刺骨寒。
真气护体犹难御,步步惊心向上难。
他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寻一处相对背风的岩石凹陷处,运转《因果经》心法,调和体内被罡风扰乱的氣息,驱散寒意。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与真气,但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抬头望去,那小径依旧蜿蜒向上,没入浓稠如墨的云雾之中,仿佛永无尽头。但他目光坚定,调整好状态后,便再次起身,迎着头顶那仿佛能冻结灵魂的罡风,继续向上攀登。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云海翻腾现眼前 如临仙境亦如渊
不知攀爬了多久,当沈知涯奋力翻过一块巨大的、如同鹰喙般突出的岩石后,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他已然穿过了那层浓稠的云雾,置身于云海之上!
脚下是翻滚不息、浩瀚无垠的白色云海,如同波涛汹涌的汪洋,将山脉的下半部分完全吞没。头顶的天空,不再是铅灰色,而是呈现出一种纯净深邃的墨蓝色,几颗格外明亮的星辰(或许是某种洞天幻象)悬挂其上,洒下清冷的光辉。
云海之上,山势并未终止,而是呈现出数座奇峰突起的壮观景象。这些山峰通体覆盖着晶莹的冰雪,在星辉下反射着璀璨的光芒,如同传说中的琼楼玉宇。空气中流动的灵气(或罡气)变得更加精纯、暴烈,但也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接近本源的道韵。
此地,宛如仙境,却又充满了致命的危险。那美丽的冰雪之下,可能隐藏着万丈冰缝;那精纯的罡气,若无法承受,便会撕裂经脉。
云海翻腾现眼前,如临仙境亦如渊。
美景之下藏杀机,道韵之中蕴考验。
沈知涯站在鹰嘴岩上,稍稍平复了一下急促的呼吸,感受着此地独特的气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强烈的牵引感,并非来自这些冰雪奇峰,而是源自云海更深处,那片被更加浓郁灵光笼罩的主峰之巅。
前路,依旧漫长。但他已然踏过了第一道重要的关卡——穿越云雾层。他寻了一处相对平缓的冰岩,盘膝坐下,准备在此稍作休整,适应这云海之上的环境,再图后续。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冰岩调息抗罡风 真气运转渐适应
在鹰嘴岩上寻得的这处冰岩凹陷,勉强能遮挡部分最为凛冽的罡风。沈知涯盘膝坐下,立刻运转《因果经》心法,引导体内真气对抗外界无孔不入的冰寒与撕裂感。
起初,真气在经脉中运行得颇为滞涩,那精纯而暴烈的罡气不断试图侵入,带来阵阵刺痛。但他谨守心神,以《因果经》独特的法门,并非强行驱逐,而是尝试去理解、适应、甚至引导这股外来的力量。
他将神识散开,细微地感知着罡风中蕴含的法则碎片——那是极致的“刚”与“寒”,是天地间最本源的杀伐与肃清之力的一种体现。
渐渐地,在他的引导下,部分侵入体内的罡气,不再仅仅是破坏者,反而被他的本心微光所调和,化作一丝丝精纯的能量,融入自身真气之中。虽然过程缓慢而痛苦,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真气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凝练、坚韧,对罡风的抵抗力也在逐步增强。
冰岩调息抗罡风,真气运转渐适应。
化外力为磨刀石,道基愈坚向巅峰。
数个周天之后,他缓缓睁开双眼,呼出的气息不再瞬间冻结,而是化作一道悠长的白练。虽然依旧感到寒冷,但已不像初来时那般难以忍受。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肢体,目光投向云海深处那灵光氤氲的主峰。是时候,继续前进了。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踏雪无痕冰上行 心感指引避裂隙
休整完毕,沈知涯再次踏上征程。云海之上的路径,不再是粗糙的岩石,而是覆盖着坚硬冰雪的脊线。这些冰雪不知积累了多少岁月,坚硬如铁,光滑如镜。
他运转轻身法门,将真气凝聚于足底,踏雪无痕,只在晶莹的冰面上留下极其浅淡的印记。身形飘忽,如同雪魅,在陡峭的冰脊上快速而稳定地移动。
然而,这美丽的冰雪世界危机四伏。在他的因果视野中,看似平整的雪地下方,往往隐藏着深不见底的冰缝裂隙。这些裂隙被浮雪掩盖,肉眼难以察觉,一旦踏空,后果不堪设想。
他不敢有丝毫大意,将感知提升到极致。神识如同最精细的雷达,扫描着前方的每一寸雪地。同时,内心那清晰的牵引感,也仿佛化作了一张无形的安全地图,冥冥中指引着他避开那些致命的陷阱。
时而侧身绕过一片看似平坦、实则下方空悬的雪檐;时而纵身跃过一道虽然不宽、却深不见底的幽蓝冰缝;时而紧贴岩壁,避开上方可能发生的雪崩区域。
踏雪无痕冰上行,心感指引避裂隙。
步步惊心犹从容,缘法护持险化夷。
他就这样,在危机四伏的冰雪世界里,沿着那无形的指引,向着主峰之巅,不断靠近。速度虽然不快,却稳如磐石。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遥望峰顶灵光盛 心潮澎湃近终点
在冰雪脊线上跋涉了不知多久,当沈知涯再次翻越一道高耸的冰坡时,那一直作为目标的主峰之巅,终于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那是一座如同利剑般直刺天穹的巍峨山峰,通体覆盖着万载不化的玄冰,在不知名光源(或许是峰顶自身散发)的照耀下,折射出令人无法逼视的璀璨灵光!灵光如同实质的光柱,冲天而起,甚至驱散了峰顶小范围的墨蓝色天幕,形成了一片奇异的、光怪陆离的空域。
浓郁到几乎化为液体的灵气(或更高级的能量)如同瀑布般从峰顶倾泻而下,使得周围的空气都产生了扭曲的波纹。那强烈的牵引感,在此刻达到了顶峰,源头正是那灵光最盛之处!
历经千辛万苦,穿越戈壁、石林、云海、冰雪,他终于抵达了目标的脚下!
饶是以沈知涯如今沉静的心境,此刻也不由得心潮澎湃,难以自抑。他能感觉到,那里不仅有着他追寻的答案,更可能蕴含着超越他想象的机缘与秘密。
遥望峰顶灵光盛,心潮澎湃近终点。
千劫历尽终至斯,岂因险阻负此缘?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激荡的心情,目光变得更加坚定。最后的冲刺,或许也是最艰难的考验。他调整好状态,将自身提升至最佳,迈开步伐,向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天边的灵光峰顶,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丛书》杂志社副主编。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