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汇海融天下 一岛观澜鉴初心——读李淑艳《博鳌亚洲论坛》随笔有感
作者:王福平
诵读:好运 小格 小黎
音频合成:小黎
编辑制作:小格
三江汇海融天下 一岛观澜鉴初心
——读李淑艳《博鳌亚洲论坛》随笔有感
作者:王福平
【好运】 拜读李淑艳女士发表于《鞍山记忆》5222期的海南“候鸟”随笔之九《博鳌亚洲论坛》,字里行间满是对这座南海名镇的深情礼赞。北方立冬已至,寒意料峭袭人,而中国最南端的海南依旧郁郁葱葱,花香袭人。这篇随笔恰似一缕跨越山海的暖风,带我们走进这座被誉为“中国达沃斯”的历史名镇,在自然肌理与人文底蕴的交织中,感受博鳌独有的灵秀与厚重。
【小格】 博鳌之美,在于天赋异禀的自然肌理与深刻的象征寓意。李淑艳女士在随笔中提及,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精髓在于选址的精妙——东屿岛上,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三江奔涌汇聚,东屿、沙坡、鸳鸯三岛隔岸相望,东部玉带滩横亘海陆之间,将山、河、湖、海、岛屿、田园等景致巧妙串联。这般得天独厚的风光,绝非单纯的山水画卷,更蕴含着“海纳百川”的深邃寓意。三江汇流如亚洲各国文明的交融共生,三岛相望似邻里邦交的和睦共处,玉带滩分隔河海却又连通内外,恰如博鳌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同时,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漫步沙滩,清新空气裹挟着海风的温润,临街而立的椰子树亭亭玉立,翠绿叶片在风中摇曳,尽显南国风情,让人仿佛置身画中,心生无限向往。
【小黎】博鳌之重,在于联通世界的使命担当与辉煌的发展历程。这座小镇能从默默无闻的渔港蜕变为全球焦点,离不开博鳌亚洲论坛的深远影响。1998年,前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沃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共同倡议成立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2月27日,论坛正式落户海南博鳌,从此这座小镇便肩负起连接亚洲、对话世界的重任。自2002年起,每年一度的论坛年会在此召开,各国政要、商界精英、学界翘楚齐聚一堂,共商亚洲发展大计,共话世界合作未来。从议题设置到成果落地,博鳌亚洲论坛始终聚焦亚洲、放眼全球,为促进地区合作、推动世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的博鳌,已成为亚洲开放包容的象征,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每一次论坛的召开,都让这座小镇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好运】 博鳌之韵,在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与生动的民间传说。其名始于明朝,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淀,愈发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传说中,龙头龟背麒麟尾的鳌在此兴风作浪,危害百姓。观音菩萨闻讯,聚百川千水为万泉河,降惊涛骇浪为龙滚河,合纵溢恒河流为九曲江,引三江汇聚鳌头直泻南海,镇住鳌怪。民间流传的“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说便由此而来。随后,观音乘“鳌”西去,卸下的莲花宝座化作如今的“莲花墩”,“鳌”的原身化作“东屿岛”,而这片美丽神奇的宝地便被世人称为“博鳌”。这则传说不仅为博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此外,博鳌地处海南省东线中部,北距海口106公里,南距三亚188公里,年均气温24.1℃,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度假旅游的绝佳之选,也为其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小格】 李淑艳女士作为鞍山“候鸟”一族,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将自己在博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娓娓道来。她的随笔不仅勾勒出博鳌的自然之美,展现了论坛的国际格局,更深入挖掘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在她的笔下,博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地理名词,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灵魂的地方。读罢此文,我们不仅领略到博鳌的风光旖旎,更感受到这座小镇背后所蕴含的包容精神与时代力量。正如三江汇海的壮阔景象,博鳌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包容的胸怀凝聚共识,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小黎】感慨之余,赋词一首以抒胸臆:
《沁园春·博鳌颂》
南海之滨,三江汇涌,一岛观澜。
望玉带横陈,分清浊浪;
椰林挺秀,映碧云天。
鳌化东屿,莲凝宝墩,千古传说入画笺。
风云会,聚寰球贤达,共话安澜。
今朝再谱新篇,引万国衣冠聚此间。
赞包容开放,初心不改;联通世界,使命在肩。
潮起东方,帆扬四海,共济同舟向远帆。
擎旗处,看亚洲崛起,光耀尘寰。
“胸有丘壑容四海,心藏经纬纳千川。”博鳌小镇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智慧,都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携手同行。感谢李淑艳女士的精彩随笔,让我们得以跨越山海,领略这座国际名镇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们对“交融汇聚”的时代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愿这份包容与开放的力量,如博鳌的潮汐般生生不息,滋养万物;愿博鳌亚洲论坛继续秉持初心,为亚洲发展、世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11-14.写于睿达花园寓所(1750字)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