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编者按】
十一月的风,掠过校园的书声琅琅,穿过医院的白色走廊,拂过城市的街巷烟火。当十七日的晨曦洒落,这一天便以三重独特的光芒,映照出人类文明的深邃维度——它是青春的火炬,点燃思想与理想的星火;它是生命的微光,在脆弱中闪耀奇迹的坚韧;它是沉思的钟鸣,叩问健康与责任的重量。
本期特别呈现作者强军先生的散文《十一月的十七日:三重光芒下的生命礼赞》,以诗意的笔触串联起三个看似独立却内在共鸣的主题:国际大学生节的蓬勃朝气、世界早产儿日的温柔守护、国际肺癌日的警醒深思。作者以冷静而温情的视角,既回溯了历史中青年为和平与自由抗争的炽热足迹,又凝视着保温箱里微弱却顽强的心跳,更直面现代社会中疾病与健康的永恒命题。
文中既有对青年群体“铁肩担道义”的礼赞,亦有对早产儿“生命奇迹”的敬畏;既有对肺癌防治的科学呼吁,亦蕴含对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深层叩问。三重光芒彼此交织,最终指向同一个命题——生命的尊严与人类的担当。
在这个深秋的时节,愿读者能随文字穿越历史的硝烟、触摸生命的温度、审视健康的真谛,在十一月的十七日里,读懂青春的热烈、生命的珍贵与责任的重量。(479字)

【散文】
十一月的十七日:
三重光芒下的生命礼赞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十一月的风,裹挟着深秋的凉意,掠过校园的林荫道,穿过医院的走廊,拂过城市的高楼。在这看似寻常的十一月十七日,世界却以三重不同的光芒,照亮了人类文明的不同维度——国际大学生节的青春炽热、世界早产儿日的生命微光、国际肺癌日的警示沉思,如同一幅由活力、脆弱与警醒交织而成的画卷,在时光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国际大学生节,诞生于历史的伤痛与对未来的期许之中。回溯至1939年11月17日,纳粹的铁蹄践踏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九名学生与两位教授的生命戛然而止,鲜血染红了校园的石阶。这是法西斯暴行对知识与尊严的野蛮蹂躏,是黑暗势力试图扼杀思想火花的疯狂行径。然而,正如黑暗无法永远遮蔽光明,一年后的同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代表齐聚布拉格,召开全世界学生大会,以庄严的决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学生日(后称国际大学生节)。这不仅仅是对死难者的缅怀,更是对和平、民主、自由与进步的庄严宣誓。它宣告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青年学子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信念亦不曾熄灭。

这一节日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历史纪念。它成为了全球青年展示风采、贡献力量的重要契机。在校内,文化展览如繁花绽放,每一幅画作、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承载着青春的创意与思考;歌舞晚会则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歌声与舞步中跃动着对生活的热爱。校外,公益宣传的旗帜高高飘扬,志愿者们走进社区、走向街头,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他们为困境中的儿童送去知识的曙光,用耐心与爱心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他们参与慈善活动,以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他们义务献血,以热血延续生命的律动。更有国际文化节,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国度的青年,让他们在艺术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学术的研讨中探索未知的边界。徐州高校曾举办的《永久和平赋》万人签名活动,便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万名学子以笔墨为媒,共同祈愿世界的永久和平,那份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梁启超先生曾言:“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鲁迅先生亦赞叹:“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当代大学生,正是这“铁肩担道义”的中坚力量。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甄别、选择,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于现实中创造价值;他们不再迷信权威,而是勇于质疑、敢于突破,在探索中定义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朝气与创造力,他们的爱心与拼搏精神,如同初升的朝阳,为世界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与可能。在国际大学生节的舞台上,他们不仅展示着青春的活力与风采,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与担当,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我们将目光从校园转向医院的保温箱,世界早产儿日则以一种更为细腻与深沉的方式,提醒着我们生命的脆弱与坚韧。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设立这一特殊的日子,旨在唤起全球对早产儿及其家庭所面临挑战的关注。早产,这一全球性的健康难题,每年夺走无数幼小生命,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据统计,超过60%的早产病例集中在非洲和南亚,而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在这份沉重的数据背后,是医学进步与人文关怀共同编织的希望之光。袋鼠式护理——这一简单却神奇的方法,通过母婴肌肤的亲密接触,为早产儿提供了类似子宫的温暖环境,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母乳喂养,这一大自然赋予的最完美食物,为早产儿提供了必需的营养与免疫保护。这些低成本却高效的干预措施,如同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早产儿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早产儿的关注与投入亦不遗余力。自2016年起,“有爱,有未来”便成为了中文主题,凝聚着社会各界对早产儿群体的关爱与期待。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早产儿干预研究,推广“袋鼠式护理法”,让更多的早产儿得以在爱的包围中茁壮成长。2024年,主题聚焦“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再次强调了亲子互动在早产儿成长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呼吁全社会给予这些小生命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每一个早产儿都是一个奇迹,他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与超越。医护人员日夜守护,用专业与爱心为这些脆弱的小生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父母们则不离不弃,以无尽的耐心与陪伴,给予他们最温暖的依靠。世界早产儿日,不仅是对这些小生命的致敬,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深刻提醒——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与珍视,无论其出生时多么微小与脆弱。

如果说国际大学生节与世界早产儿日分别代表了青春的活力与生命的奇迹,那么国际肺癌日则以其沉重的警示,促使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与自身的关系。2001年11月,世界肺癌联盟发起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肺癌防治的认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肺癌防控工作。

肺癌,这一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在中国便夺去超过73万人的生命,其危害之烈,令人触目惊心。吸烟、环境污染、慢性肺部疾病等高危因素,如同无形的杀手,悄然侵袭着人类的健康。然而,肺癌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早筛、早诊、早治。 2025年国际肺癌日的主题“重视肺癌早筛,规范临床诊疗”,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刻诠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这一天举办义诊及科普讲座,提供免费肺功能检测与肺结节筛查,以实际行动守护民众健康;百度健康等平台则通过线上科普直播,将专业的肺癌防治知识传递给千家万户。这些努力,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盏明灯,指引着人们远离肺癌的威胁。

预防肺癌,从戒烟开始。戒烟五年可降低39%的肺癌风险,十年则降至吸烟者的一半,这组数据清晰地揭示了戒烟对于肺癌预防的重要性。同时,改善环境、减少职业暴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亦是降低肺癌风险的关键。早期筛查同样至关重要,低剂量螺旋CT作为首选筛查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国际肺癌日,不仅是对肺癌这一疾病的关注,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健康并非理所当然,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去守护;它呼吁我们,面对环境污染与不良生活习惯,必须勇于改变,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十一月的十七日,这三重光芒——青春的炽热、生命的微光、警示的沉思——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维图景。国际大学生节,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活力与担当,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世界早产儿日,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每一个小生命都是奇迹的化身,值得我们以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国际肺癌日,则以沉重的警示,促使我们反思与行动,珍惜健康,守护生命。
在这三重光芒的照耀下,我们更应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更加珍视每一个当下,更加积极地承担起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呵护每一个脆弱的生命,让爱与希望在人间流淌;让我们以科学之智,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远离疾病的威胁,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2791字)
共3126字 2025年11月15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