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路这家杂粮煎饼店,排队半小时也愿等 文,高玉亮
清晨7点,上海浦东长岛路的早高峰如期而至,德艺书画馆对面,“山东杂粮煎饼”小店前已排起蜿蜒长龙,与马路对面的书画馆的雅致气息相映,勾勒出独特的街头烟火图景。
“姑娘,等久啦,还是加脆饼、少刷甜酱是吧?”店主男师傅一边快速转动鏊子摊面糊,一边熟稔地和排队的顾客打招呼。排在队伍中的白领陈小姐笑着点头,她在附近写字楼上班,每天都会提前20分钟出门来买煎饼,“之前在山东上大学,就爱吃这口,回上海后找了好久,就这家的味道最地道”。队伍里既有像陈小姐这样追寻记忆味道的食客,也有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孩子不爱吃早餐,就馋这刚出锅的煎饼,脆饼酥、面糊香,吃着也放心”,一位正在排队的妈妈说。还有些路过德艺书画馆的市民,被煎饼的香气吸引,也主动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这家小店已经在长岛路扎根20多年。每天凌晨3点,夫妻俩就开始忙碌:用小米、绿豆、红豆按固定比例磨成粉,加温水醒发面糊;用黄豆、芝麻、香料慢火熬制专属酱料;提前炸好脆饼,确保每一份食材都新鲜入味。摊饼时,两口子的动作都行云流水: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手腕轻转便铺成均匀的圆饼,磕入鸡蛋、撒上葱花,待饼边微卷,刷上浓稠酱料,放上脆饼、生菜,卷折成型,不到1分钟,一份热气腾腾的杂粮煎饼就做好了。
“咱做吃的,就得实在。”男人一边给顾客递煎饼,一边说,为了保证口感,面糊的配比、酱料的熬制时间,他从来不敢马虎,哪怕每天要卖出400多份煎饼,也坚持手工制作。正因如此,哪怕早高峰时排队要等半小时,也没人愿意换地方——“别处的煎饼要么面糊发黏,要么酱料齁咸,这家的味道一直没变过”,一位老顾客的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上午9点多,早高峰渐退,队伍慢慢缩短,但仍有零星顾客前来。阳光洒在德艺书画馆的门牌上,也映着小店蒸腾的热气,这份从山东远道而来的风味,在浦东的街角扎下根,成了不少人清晨里最难忘的烟火滋味。2025/11/16高玉亮
中国欧楷研究会是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的国家级书法艺术研究机构。2025年10月2日,中国欧楷研究会第一次领导会议在上海浦东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研究会章程,确定了组织构架人员 。在以高玉亮会长为首的研究会是以“传少年以国粹,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聚焦欧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书法艺术高质量发展。其成立对于系统传承欧阳询楷书艺术,促进欧楷艺术的学术研究、教育普及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欧楷研究会
总第034期
编辑:肖井志 编审:萧关明 终审:高玉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