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微光
结业考核前的夜晚,秀兰躺在宿舍坚硬的上铺,睁眼望着天花板上雨水渗漏形成的、如同命运地图般蜿蜒的污渍。身旁的小远在睡梦中不时抽噎,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下铺传来其他学员沉重或辗转的呼吸声,空气里弥漫着廉价花露水也掩盖不住的焦虑气息。
明天,就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那本《高级母婴护理实操手册》几乎被她翻烂,书页边缘被手指摩挲得起了毛边,上面用捡来的铅笔头密密麻麻写满了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注记。硅胶娃娃冰冷的触感,各种仪器按钮的位置,急救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像烙印一样刻在她的脑海里,甚至侵入她的梦境。她反复在脑中模拟,手指在单薄的被子上无意识地比划着,一遍,又一遍。
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着心脏。她怕。怕那些刁钻的理论题,怕操作时突如其来的手抖,怕林老师那双能洞察一切缺陷的锐利眼睛,更怕失败后那万丈深渊——带着无处可去的孩子,抱着冰冷的骨灰盒,回到那个同样没有希望的故乡。
她轻轻起身,生怕惊醒儿子。从床底拖出那个旧布包裹,层层打开。建国的骨灰盒在窗外城市霓虹的映照下,泛着幽暗的光。她将脸颊贴在那冰冷的木质表面上,仿佛在汲取某种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力量。
“建国,”她在心里默念,声音颤抖,“明天……保佑我……为了小远……”
没有回应。只有骨灰盒坚硬的棱角硌着她的皮肤,带来一种近乎残忍的清醒。
考核在培训中心最大的那间模拟病房进行。气氛肃杀。林老师亲自坐镇,还有两位陌生的、表情严肃的考评员。学员们按抽签顺序依次进入,出来时有人面带喜色,有人脸色惨白,有人甚至眼圈通红。
秀兰抽到了靠后的签。等待的时间像在油锅里煎熬。她看着前面的人进去又出来,感觉自己像个等待宣判的死囚。小远被临时托付给一个还算面善的室友照看,但她总觉得能听到儿子遥远的哭声,这让她心神不宁。
“李秀兰。”
终于轮到她了。她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她深吸一口气,用力到肺部发疼,然后迈着有些虚浮的脚步,走进了那间决定她命运的屋子。
理论问答环节,她的大脑一片空白,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仿佛瞬间蒸发。她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汗水湿透了后背。林老师的眉头越皱越紧。
到了实操环节。抽到的题目是——“模拟护理一位产后情绪低落、伴有轻微乳腺炎初兆的产妇,并独立为新生儿进行抚触和喂养。”
秀兰的心沉了下去。这是综合要求极高的题目,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沟通和安抚能力。而沟通,恰恰是她最薄弱、最恐惧的一环。
她走到模拟病床前。扮演产妇的是一位表情淡漠的考评员。秀兰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一个生硬而颤抖的微笑。
“您……您好……我……我是护理员李秀兰……”她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带着浓重的乡音。
“产妇”只是抬了抬眼皮,没有任何回应,气氛瞬间尴尬。
秀兰强忍着落荒而逃的冲动,开始按照流程操作。她先检查“产妇”的乳房,触诊时因为紧张,手法显得有些粗重。
“轻点!疼!” “产妇”不耐烦地呵斥道。
秀兰的手像被烫到一样缩回,脸瞬间涨红,连声道歉:“对……对不起……” 巨大的挫败感几乎将她淹没。她仿佛又回到了面试那天,那种无所适从、低人一等的感觉再次袭来。
她手忙脚乱地准备给新生儿(硅胶娃娃)做抚触。因为心神不宁,按摩油瓶没拿稳,差点滑落。她笨拙地涂抹着,动作僵硬,完全失去了练习时的节奏。考评员们在纸上快速记录着,不时交换着眼神。
完了。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她甚至能想象出林老师失望的眼神,想象出考核不通过的通知,想象出她和儿子流落街头的场景……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到了放在角落操作台上的那个旧布包裹的一角——那是她进来前,坚持要放在视线所及之处的建国的骨灰盒。
那一刻,仿佛有一股电流穿过她几乎僵硬的躯体。
不能放弃!
你已经无路可退了!
她猛地闭上眼睛,再次睁开时,眼神变了。她不再去看考评员冷漠的脸,不再去听内心恐惧的嘶吼。她的世界里,只剩下眼前这个需要照顾的“产妇”和“婴儿”。
她重新拿起按摩油,这一次,她的动作虽然依旧不算优美,却稳了许多。她回忆着林老师说的“轻、慢、柔”,回忆着练习时指尖的感觉。她开始低声哼唱起一首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名字的、模糊的乡下摇篮曲,那是她小时候,母亲哄她入睡时哼唱的调子。歌声粗糙,甚至有些跑调,却带着一种原始的、温柔的力量。
她不再试图用生硬的语言去沟通,而是用动作,用那不成调的哼唱,用专注而平和的眼神,去传递一种无声的安抚。她为“婴儿”抚触的动作渐渐流畅,仿佛那不是冰冷的硅胶,而是一个真正的、需要爱与呵护的小生命。
做完抚触,开始冲泡奶粉。她的手指依旧粗大,但动作却异常稳定和精准。试水温,量水量,舀奶粉,摇晃奶瓶……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
整个模拟病房里,只剩下她粗重但平稳的呼吸声,那不成调的、温柔的哼唱声,和奶瓶摇晃时细微的声响。
当她最终将奶瓶轻轻递到“婴儿”嘴边,完成整个流程时,她才发现,自己早已汗透衣背,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她忐忑不安地抬起头,看向林老师和考评员。
林老师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但那双锐利的眼睛里,似乎少了几分苛责,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极其微弱的动容。
她没有当场宣布结果,只是淡淡地说:“可以了,出去等通知吧。”
秀兰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间屋子的。她抱着那个旧布包裹,牵起在门外等待的儿子,走到走廊尽头的窗户边。窗外,省城的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但她仿佛看到,在那厚重的云层后面,有一丝极其微弱的……
光。
那光,不是来自太阳,不是来自霓虹。
而是从她这具饱经淬炼的……
残躯
深处,挣扎着透出来的……
微光。
---
(第二十五章 完)
第二十六章:渡口
考核结果是在三天后的傍晚公布的。所有学员被召集到培训教室,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前台那个女孩拿着一份名单走进来,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目光扫过众人时,带着一种决定他人生死的漠然。
秀兰坐在最后一排,紧紧攥着小远的手。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乖乖地靠在她身边,大气不敢出。她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的声音,震得耳膜嗡嗡作响。这三天,她几乎夜不能寐,一闭上眼就是考核时自己笨拙出错的情景,就是林老师那审视的目光。
女孩开始念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资格的名单。每一个名字被念出,都伴随着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或压抑的喜悦。名额有限,名单越来越短。希望像沙漏里的沙,一点点流逝。
秀兰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沉入冰冷的深渊。果然……还是不行吗?她这样的基础,这样的笨拙,带着孩子,还中断过培训……怎么可能通过?她甚至已经开始绝望地思考,带着这两万块所剩无几的“赔偿金”,下一步该去哪里流浪。
就在她几乎要彻底放弃,准备接受这残酷的判决时——
“……李秀兰。”
她的名字,清晰地,平静地,从女孩口中念了出来。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秀兰猛地抬起头,眼睛因为难以置信而瞪得极大。她看着前台女孩,看着那张毫无波澜的脸,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了幻听。
周围瞬间投来各种目光——惊讶,羡慕,嫉妒,甚至还有一丝不解。显然,她的通过,在有些人看来是个意外。
“李秀兰?”女孩见她没有反应,又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烦。
“在!我在!”秀兰像是被烫到一样猛地站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变了调,带着哭腔。她慌忙弯下腰,连连鞠躬,“谢谢!谢谢!”
女孩只是公事公办地将一份文件和一个小小的、印着公司logo的浅蓝色工作牌递给她:“这是你的上岗证和工牌。公司会陆续给你派单,具体工作和注意事项,会有带教师傅联系你。住宿问题自己解决,公司不负责。”
秀兰用颤抖的、布满老茧的双手,接过那薄薄的几页纸和那个轻飘飘的塑料工牌。上岗证上,印着她那张憔悴的、带着一丝惶恐的登记照,下面打着“实习母婴护理员”的字样。工牌上,她的名字——“李秀兰”——三个字,第一次如此正式地与一个职业联系在一起。
那纸张和塑料,轻得几乎没有重量。
但此刻在她手中,却重逾千斤。
这不是一张纸,一个牌子。
这是一张……
船票。
一张驶离绝望深渊、通往未知彼岸的……
船票。
泪水,毫无预兆地汹涌而出,模糊了眼前的一切。她不再是那个只能哭泣、只能哀求的农村妇女李秀兰。她是“实习母婴护理员”李秀兰。尽管前面还有“实习”二字,尽管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但她终于,终于抓住了一点实实在在的、可以称之为“希望”的东西。
她紧紧地将上岗证和工牌捂在胸口,仿佛要将它们融入自己的骨血。她拉起懵懂的小远,再次深深地朝前台女孩,朝这间改变她命运的培训教室,鞠了一躬。
然后,她抱着那个装着骨灰盒的旧布包裹,背着所剩无几的行李,牵着儿子,走出了“安心家政”的大门。
外面,华灯初上,省城的夜晚刚刚拉开序幕。车流如织,霓虹闪烁,这片曾经让她感到无比陌生和畏惧的“陌林”,此刻在她眼中,似乎有了一条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可以走下去的小径。
她站在人来人往的街边,看着手中那张浅蓝色的工牌,看着上面自己的名字。风吹起她干枯的头发,带着城市夜晚特有的、微凉而复杂的气息。
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她要独自面对挑剔的雇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在照顾别人的孩子的同时,安顿好自己的儿子。她要在这座冰冷的城市里,找到一个能容纳他们母子的、哪怕是最便宜的角落。
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般的、混杂着悲伤与力量的复杂情绪。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命运摆布的浮萍。
她终于,用自己的双手,握住了一丝改变命运的……
桨。
尽管这桨还如此稚嫩,如此沉重。
但她已经,踏上了那个名为“生存”的……
渡口。
彼岸依旧迷雾重重。
但至少,她……
启航了。
---
(第二十六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丛书》杂志社副主编。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