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遗泽
菜市场的湿滑地面泛着鱼鳞和烂菜叶混合的腥气。秀兰攥紧手里最后的五块钱,在收摊的菜贩间逡巡,目光扫过那些将被丢弃的菜叶。就在这时,她听见角落里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像破风箱在撕扯。
一个清癯的老人扶着墙根颤抖,眼镜滑到鼻尖,菜篮滚落在地,土豆西红柿散了一地。周围人匆匆绕行,只有秀兰下意识上前扶住他。触手是硌人的骨头,老人整个人轻得像片落叶。
“您…您没事吧?”秀兰用生硬的普通话问。
老人摆摆手,又是一阵呛咳,苍白的脸泛起病态潮红。秀兰捡起散落的东西,发现除了蔬菜,篮子里还有一本厚厚的《婴幼儿心理学》。封面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让她一怔。
她扶着老人回到附近的老式居民楼。狭窄的单元房堆满书籍,直抵天花板。空气里弥漫着中药和旧纸张的混合气味。墙上挂着合影——年轻的老人抱着婴儿,笑容温暖。如今照片蒙尘,相框角落放着黑纱。
“陈教授,您又一个人出去了?”对门邻居探出头,看见秀兰顿了顿,“这位是?”
“刚…刚在市场上认识的。”秀兰局促地解释。
邻居把秀兰拉到一边低语:“陈教授是师大退休老师。儿子一家去年出车祸都没了,他自己肺癌晚期… … 您要是有空,多帮着看看?”
秀兰看着沙发上蜷缩的老人,他正颤抖着伸手去够桌上的水杯。那一刻,她看见的是公公老木咳血时佝偻的背影。
从那天起,秀兰每天送完小远去临时托儿所(用最后几个硬币换来的两小时照看),就拐去菜市场,买完最便宜的菜后,总会“顺路”去陈教授家看看。
起初只是帮忙拎菜上楼。后来发现老人经常忘记吃药,她就用药盒分好,在手机(建国留下的破旧老人机)上设好闹钟。发现老人吃冷饭,她就在自家做饭时多带一小份,用保温盒装着送来。
她依旧笨拙。第一次熬中药把砂锅烧裂,手忙脚乱收拾时,陈教授却笑了:“没关系,那个锅…是我老伴以前用的。”
他开始教她。不是教护理,而是指着墙上婴儿照片说:“这是我孙子。如果他还活着,该学走路了。”然后自然而然讲起婴幼儿发展规律,讲哭声辨别,讲依恋关系。
秀兰第一次知道,原来孩子的每声哭闹都有不同含义;原来拥抱的力度会影响安全感建立;原来母亲的情绪会通过激素传递到乳汁里。这些知识像钥匙,打开了她在培训时死记硬背却始终隔着一层的迷雾。
有天深夜,秀兰被急切的敲门声惊醒。对门邻居慌张地说陈教授高烧昏迷。她冲过去,发现老人蜷缩在书堆里,怀里抱着孙子的小衣服,额头烫得吓人。
医院抢救室外,医生摇头:“晚期多处转移,住院意义不大… … 建议安宁疗护。”
秀兰听不懂那些术语,但明白言下之意。她把老人接回自己那个石棉瓦棚屋。小远乖巧地睡在角落,她把唯一的床铺让给老人。
最后的日子里,陈教授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每次醒来,看见秀兰在灯下认真做笔记的样子(用捡来的广告传单背面),浑浊的眼睛总会亮起微光。
“秀兰…”弥留之际,他紧紧攥住她的手,力气大得不像病人,“这些书…都给你。知识…不该被埋没…”
他颤抖着指向书架最高处一个铁盒。秀兰取下来,里面不是钱,而是一沓泛黄的手稿——《当代中国城乡育儿观念变迁研究》。
“我写不下去了…”老人喘息着,“但你…你在活这本书…”
在那个暴雨初歇的凌晨,陈教授安静地走了。秀兰按照老家习俗,给他擦身换衣,发现他贴身口袋里装着孙子照片,背面有一行小字:“生命会终止,但爱会在传递中永恒。”
律师来时,秀兰正收拾着满屋书籍。她没想过遗产,直到律师念出遗嘱:“…将我全部藏书及手稿赠与李秀兰女士。感谢她让我在生命终点,重新看见希望的力量。”
秀兰怔怔接过那份沉重的遗嘱。没有房产存款,只有2176册图书和37万字手稿。对旁人或许无用,对她却如暗夜灯塔。
她抚摸着手稿扉页上陈教授的签名,想起他最后的话:“秀兰,你不仅是护理员,更是…文化的摆渡人。”
窗外,城市在曙光中苏醒。秀兰抱紧那沓手稿,仿佛抱住了一把钥匙。
一把能打开命运新可能的…
钥匙。
---
(第三十五章 完)
第三十六章:新生
陈教授的葬礼很简单。秀兰用最后一点积蓄,买了最便宜的骨灰盒,将他与妻儿的照片一同安葬。墓园管理員看她实在困难,悄悄减免了部分费用。
回到堆满书籍的棚屋,秀兰对着如山的藏书发怔。小远懂事地没有吵闹,用小手轻轻抚摸书脊:“妈妈,这些书都是我们的吗?”
“是我们的。”秀兰将儿子搂进怀里,“是陈爷爷留给我们的… … 武器。”
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不识字就查字典(陈教授留下的《新华字典》已被翻得卷边),不懂术语就问社区图书馆的志愿者。在照顾小远的间隙,在等零工的屋檐下,在菜市场摇曳的灯光里,她啃完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营养学基础》《家政服务标准化管理》。
知识像阳光照进冻土,让她在培训时死记硬背的条款突然有了生命。她明白了为什么飞机抱能缓解肠胀气——原来是腹腔压力原理;懂得了抚触的最佳时间——配合皮质醇分泌规律;甚至能根据不同哭声判断宝宝需求。
转机出现在一个寒冷的早晨。秀兰在劳务市场等活时,看见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哭闹的婴儿手足无措。她下意识上前:“可能是肠痉挛,试试顺时针按摩腹部?”
她用刚从书上学来的手法,配合呼吸技巧,不到三分钟就让婴儿停止哭闹。年轻母亲惊讶地看着她:“您比月子中心的护士还专业!”
这位母亲是某高端母婴论坛的版主。她在论坛发了篇帖子:《菜市场偶遇的育儿专家,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
秀兰的生活从此改变。
开始有年轻父母慕名找来。她依旧带着小远上门服务,但不再隐瞒处境。有位客户看见她们母子住在拆迁楼里,沉默片刻后说:“我公司有间闲置的员工宿舍,你们愿意帮忙看管吗?”
那是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屋,但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搬离棚屋那晚,秀兰抱着建国的骨灰盒在窗前站了很久。楼下是繁华街市,霓虹闪烁,但这一次,灯光似乎不再冰冷。
她将新家整理得干干净净,用第一个月工资买了简易书架,把陈教授的书郑重摆好。小远有了张小书桌,晚上可以在稳定的灯光下写字。
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从单纯母婴护理,到孕期指导、产后康复、婴幼儿启蒙。她创建了简单的服务流程表,用不同颜色标注注意事项。有位客户是设计师,主动帮她制作了精美的服务手册。
“秀兰姐,你应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客户看着她精准调配营养餐时说。
秀兰的心猛地一跳。这个念头太遥远,太奢侈。但她看着书架上陈教授的照片,想起他说的“文化的摆渡人”。
她开始留意相关政策,发现有针对农民工创业的小额贷款。材料准备得很艰难,特别是商业计划书。她熬夜查资料,向认识的客户请教,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规划:“让农村来的姐妹,用专业赢得尊重…”
贷款获批那天,她在银行门口泪流满面。五十平方米的临街店铺,“秀兰母婴护理工作室”的招牌简单温暖。
她招聘的第一个员工,是劳务市场认识的甘肃大姐马金花。培训时,秀兰不仅教技能,还教她们抬头挺胸:“我们提供的不是伺候人的活,是专业服务。”
工作室墙上有幅醒目的字画,是秀兰请人写的陈教授遗言——
“生命会终止,但爱会在传递中永恒。”
开业三个月后,有位特殊客户来访。王太太抱着二胎婴儿,站在门口有些局促:“李老师… … 听说您这里需要志愿者?”
原来王太太产后抑郁辞职后,一直在做公益。她带来社区支持计划,帮助单亲妈妈就业。
看着曾经刁难自己的雇主,如今真诚地称呼“李老师”,秀兰恍惚间听见命运的齿轮在缓缓转动。
她站在工作室窗前,夕阳给街道镀上金边。小远在隔壁写作业,琅琅读书声随风传来。书架最显眼处,并排放着建国的安全帽、老木的旱烟袋、陈教授的手稿。
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在此刻完成了奇妙的…
传承。
---
(第三十六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丛书》杂志社副主编。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