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右玉县,县人大代表侯彩英的名字,总是和一把剪刀、几根柳条紧密相连。她将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淬炼成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不仅“剪”出了乡亲们的新生活,更“编”出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一心为民的履职答卷。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光自己富不算富,要带领大伙儿一起富,才对得起这个身份和选民的信任。”侯彩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时间回溯到2009年,她的剪纸技艺已声名远播,屡获大奖。但荣誉背后,她思考得更深更远:“剪纸市场有限,如何能让更多人靠手艺吃饭?”怀着这份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她成立了右玉县惠丰职业培训学校和惠农民间工艺合作社,免费向城乡妇女、贫困群众传授剪纸和后来发展的柳编技艺。
创业的路是艰辛的。发展柳编产业时,没有学员,她挨家挨户动员;没有技术,她自费远赴山东、河南请教。为了培养第一批熟练工,她甚至自掏腰包,在加工费基础上额外给学员补贴,一度投入近三十万元。“那段时间很难,但看到学员们逐渐掌握技能,能靠双手增加收入,我觉得一切都值了。”侯彩英回忆道。

如今,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把锥子一把剪,马扎一坐编起来,不用出力不晒脸,足不出户就挣钱”。这正是侯彩英履职成效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她累计免费培训手工艺人才1.7万余人,带动上千人实现阶段性、季节性、家庭式就业,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她的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培训基地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成为了右玉县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从非遗传承人到群众致富的领路人,侯彩英的角色在变,但初心未改。她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乡亲,成功地将防风固沙的生态柳条变成了“摇钱树”,将传统技艺化为了“聚宝盆”。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手艺人的坚守,更是一位人大代表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她用实干和奉献,在右玉大地上写下了一份合格的履职报告。(苏建成)
责编/刘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