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编者按】
11月18日,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如期而至,这一由联合国确立的全球性纪念日,是人类对儿童权益守护的郑重宣誓,更是对文明底线的坚定捍卫。
本文作者强军先生以细腻笔触与深刻洞见,将儿童比作“未经雕琢的璞玉”“清晨叶尖的露珠”,既描绘了他们本该拥有的澄澈童年,也直面儿童性虐待这一阴暗现实,深刻剖析其对个体、社会与文明的多重伤害。文章围绕教育预防、司法保障、受害者疗愈与国际合作等核心举措,层层递进展开论述,既聚焦女童、冲突地区儿童及网络环境下受害者等高危群体的困境,也串联起纪念日背后的全球共识与行动力量,更以寒衣节、抗生素认知日等文化符号为参照,凸显儿童保护议题的普世价值。
文字间满含对弱小生命的悲悯与珍视,对罪恶的谴责与抵制,更传递出守护儿童、共筑安全防线的强烈信念。愿这篇文章能唤醒更多人的责任与良知,让“拒绝沉默、勇敢发声”成为社会共识,用行动为每一个孩子撑起无瑕晨光,守护他们本该璀璨的未来。(405字)

【散文】
守护无瑕晨光:写在防止
儿童性虐待世界日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当秋末的凉意漫过枝头,11月18日这一天在日历上静静矗立,像一枚醒目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最需要守护的角落。这是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一个由联合国大会于2022年11月7日以决议形式确立的全球性纪念日,它承载着人类对纯真的珍视、对弱小的呵护,更镌刻着消除罪恶、捍卫人权的坚定誓言。在这一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共同将目光聚焦于儿童——这个象征着未来与希望的群体,用行动践行着"不让任何一个孩子遭受性虐待、性剥削与性暴力"的庄严承诺。
儿童,是生命最初的模样,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清晨叶尖上滚动的露珠,脆弱却闪耀着纯净的光芒。他们本该在阳光下奔跑,在歌谣中成长,在亲人的庇护下编织无忧无虑的梦想。然而,在这个看似文明进步的时代,儿童性虐待这一阴暗的罪恶,却像潜伏在阴影中的毒瘤,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这些幼小的生命。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5名女童和每13名男童中,就有一人在18岁前遭受过性虐待,而这一数字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由于恐惧、羞耻、胁迫等多重因素,大量案件被掩盖在沉默之下,成为受害者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这些罪恶不仅给儿童带来即时的身体伤害,更会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如影随形,许多受害者的人生轨迹因此彻底偏离,甚至陷入自我毁灭的深渊。儿童性虐待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悲剧,它是对人权的粗暴践踏,是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毒瘤,更是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
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的设立,正是对这一严峻现实的有力回应,它植根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理念,将儿童权益保护提升到全球共同行动的战略高度。这一纪念日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儿童权利认知的不断深化——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而是拥有独立人格和基本人权的个体,他们的安全与尊严理应得到最严密的保护。议程中明确指出,消除儿童性虐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为每一个遭受伤害的孩子,都可能因此失去创造未来的能力;每一个被忽视的罪恶,都可能滋生更多的黑暗。因此,这个纪念日不仅是一个警示符号,更是一份行动纲领,它呼吁世界各国通过教育普及、司法完善、服务保障等多重措施,构建起全方位的儿童保护网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实现自身价值。
在这场全球性的守护行动中,高风险群体的命运始终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女童首当其冲成为最易受侵害的对象,在许多地区,性别歧视与传统观念交织,使得女童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更容易成为性虐待的目标。在一些冲突地区,战争与动荡撕裂了社会秩序,儿童失去了家庭的庇护,沦为武装分子性剥削的工具,他们的童年被炮火与屈辱吞噬,眼神中充满了对世界的恐惧与绝望。而在数字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成为儿童性虐待的新温床,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与传播性,制作、传播儿童色情内容,通过网络诱骗、胁迫未成年人,其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危害范围更加广泛,给儿童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高风险群体的遭遇,折射出儿童性虐待问题的复杂性与普遍性,也提醒着我们,守护儿童的安全,需要更加精准、更加有力的行动。
教育是预防儿童性虐待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基础、最持久的保障。优质的儿童权益教育,应当从孩童时期开始,像播撒种子一样,在他们心中种下自我保护的意识。学校应当将性安全教育纳入常规课程,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语言和方式,教会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分辨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接触,懂得在遭受侵害时如何拒绝、如何求助。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培养儿童的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体值得被尊重,遇到伤害并不是自己的错,勇敢求助是一种智慧而非羞耻。同时,面向家长的教育同样不可或缺。许多家长由于观念保守或缺乏相关知识,对儿童性虐待问题避而不谈,甚至在孩子遭受侵害后选择沉默,这无疑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通过家长课堂、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儿童保护知识,破除"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让家长成为儿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才能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保护体系。此外,全社会的认知觉醒更为重要,通过公益广告、纪录片、公众论坛等多种载体,消除对儿童性虐待受害者的污名化,让"拒绝沉默、勇敢发声"成为社会共识,才能为受害者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求助环境。
司法公正是捍卫儿童权益的坚强后盾,也是对施暴者最有力的震慑。面对儿童性虐待犯罪,只有零容忍的态度和严厉的法律制裁,才能遏制犯罪的蔓延。世界各国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儿童性虐待的定罪标准,提高量刑幅度,消除法律漏洞,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要建立高效、专业的司法程序,考虑到儿童受害者的特殊性,设立专门的儿童法庭,采用适合儿童的取证方式,避免二次伤害。司法机关与儿童保护组织应当加强合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及时查处,让正义不会迟到。对于跨国儿童性虐待犯罪,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密切协作,通过司法互助、信息共享、联合打击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法律的威严不仅在于惩罚,更在于警示,只有让每一起儿童性虐待案件都得到公正的审判,才能向世界传递"伤害儿童者必受严惩"的坚定信号,为儿童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受害者的疗愈与重建,是儿童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那些曾经遭受性虐待的儿童而言,身体的创伤或许可以随着时间愈合,但心理的创伤却需要专业、持久的关怀与支持。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完善的受害者援助体系。专业的心理疏导应当及时介入,帮助受害者走出恐惧与自卑的阴影,重建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法律援助应当为受害者提供支持,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获得应有的赔偿;社会救助应当为那些失去家庭庇护的受害者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更重要的是,要为受害者营造一个没有歧视、没有偏见的社会环境,消除"受害者有罪论"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罪恶的承受者,而非责任者,他们有权利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许多受害者在得到适当的帮助后,不仅能够走出创伤,还能成为儿童保护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用自己的经历警示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更多的孩子,这种重生的力量,正是疗愈工作最珍贵的成果。
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是消除儿童性虐待的关键所在。儿童性虐待问题早已超越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因此,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的设立,为各国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各国可以分享在儿童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借鉴先进的立法模式与保护机制,共同探索应对网络儿童性虐待等新型犯罪的有效方法。国际组织应当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建立全球性的儿童保护公约与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帮助其提升儿童保护能力。在冲突地区、难民群体中,国际社会更应当加强人道主义援助,建立临时保护机构,为受战乱影响的儿童提供安全的庇护所,避免他们成为性剥削的牺牲品。唯有全球携手、同心协力,才能构建起一道跨越国界的儿童保护屏障,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得到平等的保护与关爱。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8日这一天,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还承载着其他的意义。在中国,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人们缅怀逝者、传递温暖;在部分国家,这一天被定为抗生素认知日,倡导合理用药、守护健康;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天还是米老鼠的生日,承载着一代人的童年记忆。这些多元的文化符号,与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共同交织在时间的长河中,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寒衣节的温暖传递,与儿童保护中的关怀理念一脉相承;抗生素认知日对健康的守护,与儿童性虐待防治对身心安全的捍卫殊途同归;而米老鼠所象征的快乐童年,正是每一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在这些意义之中,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以其联合国官方设立的全球性地位,凸显了儿童权益保护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重要性,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文化如何多样、传统如何不同,守护儿童的纯真与安全,都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与追求。
从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的那一刻起,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期,它成为了一面旗帜,引领着全球儿童保护事业的前进方向;它成为了一声号角,唤醒着每一个人的责任与良知;它成为了一束光芒,照亮了那些曾经被黑暗笼罩的角落。几年来,在这一纪念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儿童性虐待问题,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援助体系,无数儿童的命运因此得到改变。但我们深知,消除儿童性虐待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业,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与行动。每一个孩子的笑容,都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每一个童年的梦想,都不应被罪恶击碎。
当11月18日的阳光洒满大地,让我们再次许下承诺:用教育筑牢防线,用司法捍卫正义,用关怀治愈创伤,用合作共筑未来。让我们打破沉默,拒绝冷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在关爱中健康成长,让他们的童年如晨曦般绚烂,如星空般璀璨。这不仅是对防止儿童性虐待世界日最好的纪念,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追求——因为守护儿童,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条漫长而坚定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停歇,也永远不会停歇,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纯真,都值得全世界温柔以待。(3749字)
共3943字 2025年11月16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