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共和国英雄钱壮飞的传奇人生
(1895.9.25——1935.4.?)
邹生宁
三、活跃在红都瑞金的大知识分子
事件发生后,钱壮飞由南京到上海,然后按照党组织的指令与李克农(到苏区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一起辗转到了中央苏区瑞金。
胡底(到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预审科科长)则是在接到钱壮飞电报后,从天津先期到达中央苏区。
到中央苏区后,钱壮飞首先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保卫局局长。他用自己和李克农等人的亲身经历,传授情报、保卫专业知识,还亲自编写教材,为培养红军的保卫工作人员和苏区的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保卫局旧址
红色设计师
他设计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都瑞金的“六大建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1934年,我军第一个“八一”建军节颁发的“红星奖章”也是出自他的设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赞誉他为:“红色设计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红军烈士纪念塔

红星奖章
多才多艺
他还给《红色中华》报设计刊头,绘漫画,写剧本,当演员,给干部讲科学知识。
他曾与李克农、胡底合编剧本,由他执导并主演的《红色间谍》、《最后的晚餐》、《为谁牺牲》、《杀上庐山》等话剧曾引起强烈反响,深受中央苏区人民喜爱。
《为谁牺牲》剧本依据国民党第26军宁都起义为原型创作。是毛泽东为慰问和教育起义将士,亲自召见钱壮飞、胡底、李伯钊等人阐释宣教目的而改编的。该剧讲述一名白军士兵被国民党拉壮丁去江西“剿匪”,妻子流落街头,后战败被红军俘虏。几经周折参加红军,最后与妻子在红都瑞金重逢的故事,演出后反响强烈。
《杀上庐山》剧目据说是根据周恩来腹稿口述而创作,是1933年中央苏区隆重庆祝“八一”活动的重头戏,文艺演出盛况空前,这也是中共隐蔽战线统帅和麾下尖兵的一次完美联袂的作品。
演职人员阵容强大:罗瑞卿担任导演,聂荣臻饰演剧中宋子文,童小鹏饰宋美龄。演技高超的钱壮飞饰演蒋介石,将蒋的阴险、狡诈、残暴以及“围剿”红军的罪恶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掌管瑞金军委二局工作
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瑞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破译敌人密码、取得情报,决定在瑞金组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局(简称“军革二局”和“后方二局”)。
军革二局(全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二局”)以中央政府侦察台为基础成立侦收部门,调严重、邬一之、戴镜元等组成译电部门,前方总司令部二局派邹毕兆(破译三杰之一)担任破译工作(同时还兼做侦收)。
5月,军革二局在瑞金成立,有无线电专长的钱壮飞出任军革二局局长,谭震林任副局长。
军革二局的主要侦破方向是:福建蔡延楷,广东陈济棠,湖南何健,也侦破蒋介石嫡系以及刘湘的密码。中革军委有了专门的无线电偵技队伍,技侦情报工作的局面很快打开并取得成效。
“5月……利用中革军委提供的技侦情报,湘赣红军两战皆胜。”

瑞金乌石垅军革二局旧址
根据当年担任军革二局破译的邹毕兆回忆:“我们在乌石垅住的是坐西朝东的一栋房子,面对宝塔。进中门(堂屋)靠南的一间是侦收电台,再南的一间是译电。堂屋靠北的一间有东西两个窗子,靠东的窗口是钱局长办公处,靠西的窗口是我破译的办公处。”
钱壮飞对密码破译工作非常关心。邹毕兆回忆:“钱局长对破译了多少密码、是哪些密码,非常关心;他经常来数破译的密码数目,看得很仔细。1933年‘八一节’前,当破到一百个密码时,取名‘百美图’的是钱局长,要搞百密庆祝并会餐的也是钱局长。钱局长还特地买了一些肉食给大家改善生活。有肉吃,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瑞金军委二局时期破译工作情况》
一罐猪油的故事
瑞金军革二局流传着一个“一罐猪油”的故事。
邹毕兆回忆:“在生活困难上,忘不了吃掉钱壮飞局长一罐猪油的事情。钱壮飞同志是个革命大知识分子,多才多艺。瑞金叶坪炮弹型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都是他设计的。
1934年“八一”节颁发的红星奖章图案也是他构思出来的。他还给《红色中华》报设计刊头,绘漫画,写剧本,当演员,给干部讲科学知识。
他军事图表绘得很好,这一下可给顾问李德看上了,派他去前线,让他做出示范。
可是他一样有短处,一有闪电打雷就紧张,来了丢炸弹的飞机也是特别紧张。至于要他去指挥部队打仗,连想都没有想过。他是好文人但不是武将。
接到去前方的任务,便把一些用不着的东西送人了,有几个同志瞄准了他的一罐猪油。因为前方生活要比后方好,于是把他的猪油分吃了。后来,又批准他不去前方了,但猪油却没了。”
——《玻璃杯•艰苦生活》(邹毕兆回忆录)
1933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形势的严重,周付主席、朱总司令及前方总司令部都撤回到瑞金乌石垅,前后方合一,既是中革军委又是总司令部,前后方两个二局也合在了一起,合并后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第二局”。曾希圣任局长,钱壮飞任副局长。
1934年10月,钱壮飞以军委二局副局长的身份随中革军委机关(又称中革军委纵队,代号红星纵队)参加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后,钱壮飞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因失踪未到职。
四、失踪在长征路上的共和国英雄
1935年,中央红军第二次渡乌江,在遭遇敌机轰炸后不久传来了一件大事——军委二局副局长钱壮飞失踪了?!
周恩来听到消息,随即派出一支部队寻找了一天一晚,没有获得钱壮飞的消息。
毛泽东亲自下令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钱壮飞。
红五军团接到命令后,军团保卫局局长欧阳毅立即带领一支队伍,往返乌江两岸寻找钱壮飞,也没有找到钱壮飞的踪影。
因为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处境极其危险,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只能在等候一天一夜后,带着深深的遗憾继续上路。
钱壮飞似乎凭空消失一样消逝在了长征路上,一直到红军到达陕北也没有获得钱壮飞的任何消息,国民党的报纸也没有关于他的只言片语消息。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正式认定钱壮飞不幸牺牲,并将他的姓名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1951年,颁发烈士证书。
周恩来此后多次提起过钱壮飞,说过:“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人都会死在国民党手中,应该永远纪念他!”
2009年,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钱壮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钱壮飞失踪牺牲之谜
钱壮飞一生为我党作出过巨大贡献,他在长征中如何失踪?怎样牺牲?却成为了一桩历史的迷案?!
钱壮飞失踪时间和地点之说
钱壮飞失踪时间和地点的异议,主要是围绕着钱壮飞是否渡过乌江?中央军委二局副局长钱壮飞在红军南渡乌江时究竟过江没有,亲历者各有说法。
材料一:
钱壮飞次子钱一平在《紧急关头》一文中说:“1940年的一天,在延安杨家岭,周恩来和邓妈妈把我叫去,周伯伯对我说:你爸爸在1931年转入江西中央根据地,一直在我身边搞机要工作,……在第二次渡乌江时,遭敌人袭击,展开了激烈战斗,等国民党飞机停止轰炸后,队伍集合走了一段路,我发现他不在我身边,就下令调一支部队回头去找。”
材料二:
1982年9月,红军长征时一直同钱壮飞一道的原军委二局破译科副科长邹毕兆同志,专程从长沙到息烽重访南渡乌江渡口旧址。当他来到梯子岩渡口南岸的流长乡四坪村大岩头村民组的一座山头时,俯视着千余米深谷的乌江河床,激动地对陪同的中共息烽县委书记宋仕岭等人说:“就是这里,钱壮飞就是在南岸的这一带失踪的。当时,钱壮飞和我们二局的同志一道,过江后是一座大山,有空袭警报,但还没有听到飞机声。不久,飞机来了,沿江盘旋。空情解除后,我们的队伍就往前走了。”
邹毕兆还说:“有的同志说钱壮飞是在江北的金沙县境内失踪的,这不可能。”
材料三:
军委三局政委伍云甫日记:
“3月30日,上午驻大兰头,开班长以上会议。……十四时出发,经狗场、翁拱水至后山附近宿营(是夜未接到纵队命令)。行程四十余里。”
“3月31日,由后山出发,经梯子岩,甚险峻,过浮桥至牛场宿营。前后梯队合拢。”
“4月1日,前梯队在附近隐蔽,后梯队出发至云家寨。自随前梯队在牛场休息。下午三时,敌机在牛场以西掷弹三十余枚。”
材料四:
1984年5月9日,总参三部召集当年二局的老同志,在北京召开“关于钱壮飞牺牲地点专题座谈会”有如下纪要:
邹毕兆说:“(他)过了浮桥的。”
戴镜元(译电科)说:“肯定没有过。”“因为周副主席从警卫连派了两个排回来找了一天一晚,过了乌江才去找的。”
邹毕兆说:“飞机来时,我们肯定过了乌江。”
贺俊侦(译电科)说:“前两天是跟我们一块走的,过浮桥的那天,他自己牵了一个骡子,就单独走了,我们以为他是躲飞机去了。”
上述四份材料所反映的史实看,除对钱壮飞是否渡过乌江有不同说法外,但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渡乌江时遭遇敌机空袭,“空袭后钱壮飞不见了。”
空袭情况:对于这次空袭造成长征红军伤亡100余人的史实,在1990年4月出版的《息烽县军事志》和1993年12月出版的《息烽县志》中都有记载。至于空袭的确切时间,通过目击证人和长征日记记载,《息烽县志》已专文考订为:1935年4月1日。
长征中一直与钱壮飞同行的原二局破译科副科长邹毕兆,还有一段有关钱壮飞失踪的回忆:“二局副局长钱壮飞同志在四渡赤水,南下贵阳途中,过乌江后的四月一日在牛场失踪牺牲了。他躲避飞机时,为了目标小,总不让警卫员同他走在一起。所以我们估计,他是一个人避飞机时,被暗地里的敌人杀害了。钱壮飞同志曾打入蒋介石特务机关,掌握国民党机密,为党的地下工作做了重要的贡献,也表现出了他的无畏的特殊胆量。来到中央根据地,在二局工作非常得人心,我们总是怀恋着他。”
综合以上各项材料信息,可以梳理出钱壮飞失踪前后的基本情况:3月31日,中革军委纵队(简称军委纵队)经梯子岩渡口浮桥渡过乌江到达牛场;4月1日,军委纵队后梯队出发至云家寨,前梯队在牛场休息;下午三点,敌机在牛场以西轰炸,钱壮飞为躲避敌机轰炸离开战友(邹毕兆)和警卫员独自隐蔽;敌机轰炸后军委纵队(前梯队)开始向云家寨开拔,行进一段路程钱壮飞的警卫员报告钱壮飞失踪,周恩来派一支队伍返回寻找,毛泽东也命令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红五军团此时,已经全部渡过浮桥,一部经流长观音岩到达马安山,一部接管了梯子岩渡河点浮桥的守护任务)配合寻找;军委纵队(前梯队)在原地等候了一天一夜,直到4月2日寻找无果才不得已继续前行。
由此,梳理出钱壮飞渡江的时间和失踪的时间地点:3月31日,钱壮飞随军委纵队(前梯队)渡过乌江到达牛场;4月1日下午三点,因躲避敌机轰炸在牛场(后改名流长乡)失踪。
二局译电科戴镜元的说法:“肯定没有过。”“因为周副主席从警卫连派了两个排回来找了一天一晚,过了乌江才去找的。”
按照戴的说法有两个说不过去的事实:1、钱壮飞如果没有过乌江,就意味着3月31日军委纵队过乌江时钱壮飞就掉队在江北了。那么,为什么过了一天(4月1日下午)才发现他失踪了?2、周恩来闻讯后派一支部队回来寻找钱壮飞,不代表是到乌江北岸寻找?钱壮飞过没有过乌江周恩来是十分清楚的,寻找也一定是到遭受敌机轰炸的牛场周边寻找。
戴镜元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二局是军委从事无线电技术侦察的机要单位,不管是在中央根据地时期还是在长征途中,一直都是军委的核心机密和重点保护的单位。它的内情,除了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彭德怀、叶剑英等几个主要首长清楚外,连几个军团的首长都对它不知所以?
对于二局的作用,军委首长有过这样的评价:
毛泽东: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周恩来在回顾长征时说:那时,党中央指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不是主席的心血来潮或神来之笔,基本上是根据希圣领导的二局搞到的情报决策的。
刘伯承曾形象地说:有了二局,我们和蒋介石打仗,好像玻璃杯里押宝,看得准,赢得了。
叶剑英于1975年回忆长征时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指挥英明,机动灵活,多谋善断,把蒋介石的军队调来调去,就像放在手中玩那样。四渡赤水在龙里、贵定之间不过60华里的地方红军进进出出,来回穿插,局外人看来非常神奇,但我们十分清楚,很重要的一点,是靠二局军事情报的收集及时,如果没有绝对准确的情报,就不容易下这个决心。
长征中,军委二局(代号:第四分队)始终是跟随军委纵队行动的。为了保证二局首长(局长、副局长)的安全,军委专门配备了警卫员和马匹。要说其他同志掉队还有可能,但说二局首长掉队基本是不可能的。
军委二局自钱壮飞失踪后,确实出现了一起人员掉队事件:4月30日,在向金沙江前进时军委二局陈仲山掉队。
邹毕兆回忆:“陈仲山同志是红军长征途中,4月30日过云南曲靖后,向北转向金沙江前进,30日行军到可朗时,没有跟上部队的。我军在皎平渡过金沙江(军委机关自5月5日在皎平渡过金沙江,即往中武渡),住在中武山(渡口北岸)时,就从龙云的电报中得知,陈仲山落到龙云手里去了。他身上还带着破译过的密码电报。陈仲山同志虽然不搞破译,但对二局全部都知道。我们也曾认为:陈仲山被龙云得到以后,今后破译工作不知会困难到什么程度,蒋介石的密码有可能不能破译了。结果出乎预料,蒋介石的密码,并没有因陈仲山被龙云得到而发生改变,完全没有增加破译工作的困难。龙云也只做了利用我能破译密码电报这件事,而故意在电报中造谣。说朱总司令派人去他那里联系,条件是退还朱总司令在昆明的财产。龙云企图在共产党首脑间挑拨离间。只不过说明,封建官僚的龙云,根本不懂得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我们仍然走到那里,破译到那里。
现在证明,陈仲山同志是被龙云抓去的,而且二局的工作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从敌人方面传出任何有关二局内情的任何材料,陈仲山同志是被敌人杀死的。足见陈仲山同志对党忠诚,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共产党员。”——《陈仲山同志失踪情况》
陈仲山的牺牲,也说明二局人员是有坚定地政治信仰和斗争意志的。二局人员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都是从各个部队挑选出来的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政治信仰的骨干。
这个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钱壮飞的失踪排除被敌人捕获的可能。
钱壮飞牺牲地之说:
对于钱壮飞牺牲的地点一直众说纷纭,但基本集中在乌江梯子岩渡口南岸的息烽县牛场(改名流长乡)和北岸的金沙县沙土(改名后山乡)两地。
金沙县说法
说法一:(1986年)
1935年4月1日,一位因病掉队的红军独自牵着白色的骡子,按照当初制定的渡江路线到梯子岩渡口准备渡江,但他又饿又累想买点东西填饱肚子。
他来到了一户人家,当时只有彭桂容一人在家,还带着两个孩子,家里也没有什么吃的,彭桂容就弄了一碗面糊让红军充饥。吃完之后,他沿着一条小路往渡口走,在途中遇见了聂丛山,聂丛山看见红军一人牵着骡子,拿着皮质文件包和黄色帆布包,便“好心”答应为他带路。可事实上聂丛山是村子里的游手好闲之徒,典型的地痞流氓,假装带路实为谋财。
快到乌江乘红军起身查看乌江对面的时候,将他推下了三十米的悬崖。在下坠的过程中红军被一棵树挂住,聂丛山拿起石头砸向红军直到他从树上掉下去。这一幕刚好被远处的人看到,他们不忍心看到红军暴尸荒野,便自发为其挖了墓,但众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解放后当地水电站建成,将遗骨迁往后山乡(原名沙土镇)张家垭口。众人迁坟时,发现军帽上的红星是铁制的,觉得是个红军干部,根据相关人员的描述,认为在金沙县遇难的是钱壮飞。
说法二:
当年红军大部队南渡乌江后,有一位红军沿着主力部队过江的路线单独向乌江北岸走来。他身穿青色军装,身背一个黄布包和一个小皮包,带一支手枪,曾向当地群众要东西吃。
根据当地村民反映,4月1日,一个戴眼镜的红军敲开了农妇张桂英的家门,他军装上沾满泥浆,腰间别着一只手枪,声音沙哑的说:大姐能给点吃的吗?张桂英用米汤拌了炒米给他,看到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又塞给他两个红薯。并告诉他:后山有小路,能绕过国民党追兵。
快黑天时,他误入当地恶霸帮凶黎丛山家,请求黎带他过江。黎丛山见他单身一人还带着包裹,便生歹意,“热心”为他带路。后趁这位红军查看过江路线时,将其推入岩底,又用乱石将他砸死,抢走了手枪和所有衣物。
后来,当地群众冒险将他的遗骨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修水库时又将其迁往后山乡张家垭口,并立一石碑:“红军烈士之墓”。由于这位红军与钱壮飞有疑似之处,认为这位遇害的这位红军是钱壮飞。
息烽县说法
息烽县党史部门调查:(1999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根据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贵州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关于查实钱壮飞牺牲问题的指示,1983年至1985年中共息烽县委党史办组织专题小组,深入到县境内的流长乡(原名:牛场)乌江渡口一带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此后我们又继续组织人员挖掘资料,1999年6月派员到湖南省国防科工办找邹毕兆(原中央军委二局破译科副科长,长征中一直同钱壮飞行军,离休前系湖南省国防科工办副主任),了解钱壮飞同志南渡乌江时的有关情况。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于后。
……。(这段文字,与钱壮飞失踪没有直接关系省略)
钱壮飞牺牲虽然已经60多年了,但具体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至今悬而未决。由于时间久远,给查实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钱壮飞究竟牺牲在何处,我们根据有关线索开展了调查。
1、钱壮飞的次子钱一平在《紧急关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这段文字与前面材料一重复故省略)
2、“1982年9月,……。”(这段文字与前面材料材料二重复故省略)
3、1999年6月,邹毕兆在长沙向我调查人员回忆:“钱壮飞失踪的那天,就是九庄被炸的那一天。敌机来时,我们正在乌江南岸往流长街的路途中。空情解除后,他的警卫员没有找着钱壮飞,牵着马回到部队报告后,我们才知道钱壮飞失踪”。“钱壮飞是过了乌江失踪的,我们二局的黄华炳同志在事后回忆说,他在乌江北岸亲眼看见钱壮飞上浮桥过往南岸的流长这边来了的”。
4、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4年9月3日在给我县党史办的回函中提供:“据了解,钱壮飞同志是在二渡乌江的当天失踪的(约1935年3月31日)。当天拂晓前,钱为躲避空袭即在大部队出发前从小路步行,留下挑夫和一付担子以及书等物。部队当晚到牛场后,发现未见钱,周恩来同志即派警卫部队回到乌江北岸森林中寻找,到第二天傍晚才回来,未找到钱。”
5、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费侃如编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中记载:“4月1日,……15时,国民党空军在牛场以西上空侦察轰炸。军委二局副局长钱壮飞在疏散隐蔽后失踪。后查实被贵州地方反动民团杀害。”
从以上记载和回忆,虽然对钱壮飞失踪的时间不尽一致,但因空袭而失踪的情况却是一致的,这是到目前为止一切调查资料的共识。围绕空袭这一重大事件,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进一步核实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钱壮飞应于1935年4月1日在息烽县流长乡境内失踪。
南渡乌江时,中央红军的行进顺序是一军团一师三团担任先谴任务,一、三军团置军委纵队之前,五军团殿后,九军团在百里以远的马鬃岭一带诱敌,以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钱壮飞随军委纵队前梯队同行。只要军委纵队渡过乌江进入南岸的流长境内,钱壮飞也就应当同时到达。
从以下资料,完全可以查出红军主力渡江前几天各路大军的行踪,说明钱壮飞失踪前已随军委纵队过江进入息烽县流长乡境内。
1、朱德总司令给九军团的几份电报:
3月28日“(一)敌情另电告。(一)我一、三军团明二十九日继续南下,争取控制乌江,执行新的机动。五军团明十二时前在兴龙场钳制枫香坝敌人,以掩护南下。(九军团明二十九日仍照二十七日二十四时电令不变。……军委明日到沙土。”
3月30日“……乙,我一、三军团及军委纵队须明日下午可能渡江,五军团则在沙土、安底附近抗击敌人。”
4月3日“…….我今在扎佐东北地区。”
2、长征日记:
①军委三局政委伍云甫日记:
……这段文字与前面材料三重复故省略。
②五军团参谋长陈伯钧日记:
“3月31日,由苦茶园经石崇山、大兰头到狗场休息吃饭,行程四十五里。”
“4月1日,由狗场经翁拱水、后山、大塘河(渡河)、观音岩到马安山,行程四十五里。先夜二十三时仍继续前进,到一日拂晓才抵河边开始渡河,到十一时许渡河完毕。”
3、九军团参谋长郭天民在《从乌江到泸沽-一九军团长征中单独行动片断》中记载:“三月三十一日,我们接到军委来电,说主力将渡江完毕,发现吴(奇伟)周(浑元)纵队已由鸭池河北上,向我渡河点迫近,命令我军团星夜兼程,于第三天上午八时赶到至沙土尾追主力过江。”
4、九军团政委何长工回忆:“军委急令九军团昼夜兼程前进,于第三天八时赶到沙土,尾追主力过江。我们冒着雨穿插敌空隙间,赶到沙土时,按规定时间晚到六个小时,守桥部队恐‘引狼入室’,在主力过江后,已将浮桥破坏了。”
上述资料均已证明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军委纵队前后梯队于3月31日由乌江北岸的金沙县后山乡渡过乌江,进入南岸的息烽县流长乡一带;二是,随军委纵队之后的五军团3月31日夜行军,4月1日拂晓开始渡河,一部分经流长境内的观音岩到达马安山,并接管了梯子岩渡河点浮桥的守护任务;三是,息烽县流长乡以西的九庄镇被敌机轰炸的时间是4月1日;四是,钱壮飞失踪前已随军委纵队渡过乌江到达流长一带。
根据资料和调查,我们已经核准了军委纵队南渡乌江后在息烽几天的行踪:3月31日,渡过乌江进入流长;4月1日,前后梯队聚集到流长街及附近村寨休息并宿营;4月2日,从流长出发经甘溪、潮水、底寨至青山乡中寨宿营;4月3日,从中寨出发越过川黔公路经安马桩离开县境,到达修文县扎佐以东的哪吒坝宿营。
据邹毕兆1999年6月回忆:“钱壮飞失踪的那天,就是九庄被炸的那一天”。邹的回忆,与1940年周思来同钱一平谈钱壮飞牺牲的情节相一致。又据1993年出版发行的《息烽县志》“九庄被炸时间考”中,考实息烽九庄被炸的时间为4月1日,这与伍云甫日记记载的“敌机在牛场以西 掷弹三十余枚”的时间和事件也完全吻合。为此,可以认定钱壮飞因躲避敌机轰炸,于1935年4月1日在流长失踪。
二、钱壮飞牺牲息烽县流长乡一带。
钱壮飞失踪的当天,虽然周恩来同志派部队回到江边去寻找,但始终未找着。4月2日,部队离开了流长,钱壮飞失踪之后的情况组织上全然不知了。
直到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才正式认定钱壮飞不幸牺牲,并将他的姓名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1951年颁发烈士证书时,将钱壮飞牺牲地点填写为“息烽沙土镇”。
沙土镇是金沙县的一个集镇,红军长征时隶属于黔西县,紧临息烽的流长乡,两县以乌江河流为界划江而治,自息烽县1914年建县以来,从未跨江管辖过沙土镇。
这里应当说明的一个历史原因,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时,虽然亲身经历者们对沿途的地名记忆比较准确,但一路上行军打仗任务紧迫,对两县交界处的一些具体地方属于哪一个县所辖,不一定很清楚,这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的事。由于地域概念上的模糊,钱壮飞的牺牲地点由之产生争议:一说在息烽县流长乡,一说在金沙县后山乡(即原沙土区贵山乡)。
1984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召开钱壮飞牺牲地点专题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原军委二局的老红军,对钱壮飞的牺牲地点也没有具体说得清楚,问题仍然是悬而未决。
钱壮飞究竟牺牲在何处?钱壮飞因空袭在流长失踪,他失踪后牺牲在流长的可能性最大。
经我们查实,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途经息烽时,有过两次较大的人员伤亡。一次是1935年4月1日,三、五军团部队在九庄被4架国民党飞机麦炸,共掷炸弹24枚,炸毁民房29间,牺牲红军干部战士百余人,伤数十人。事件发生的当天,据伍云甫的日记记载和邹毕兆的回忆,军委纵队在距离九庄30公里外的流长境内,这就排除了钱壮飞在敌机轰炸中牺牲的可能性。另一次是地方反动武装大量杀害流散在流长一带的红军伤病员。据查,红军各路部队离开流长后,因病、因伤跟不上部队流散在当地的红军人员共29名,其中有18人被流长清乡队杀害。在调查中,我们又排除了17名被害的红军烈士,把调查的重点集中在流长乡宋家寨(位于流长街西南2公里)没良坑殉难红军干部上。
经查阅息烽县人民法院刑事档案,1951年3月处决杀害红军罪犯宋子贞(红军长征路过时,任国民党息烽县第六区分部书记长、流长乡乡长)前,宋供认“1935年与罗少安等共谋杀死红军二十余人,尸骨扔在木良洞中”。杀害红军凶手之一的宋昭荣(红军长征路过时为流长乡公所编查员,1959年1月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于1980年释放),1959年1月18日在审判庭上供认:“红军初过流长时,我和伪区长宋子贞、王相培、罗少安四人,在流长宋家寨木良坑把一个掉队的红军摔下洞去,是罗少安调查红军躲在庙头,他抢了红军的三个包袱到我们那里去讲,打主意摔下洞去是我的主谋,摔是王相培和罗少安干的,我拿枪遏住红军的,1935年4月间的事情。”
1983年以来,根据施少芳(农民,女,76岁,曾两次亲眼见过没良坑殉难红军干部,现已故)、庹正文(农民,73岁,现已故)、宋昭荣(现已故)等20余名知情人的回忆,基本查清了没良坑殉难红军的情况。
根据上述人员回忆:红军大部队离开流长的第二天(1935年4月3日),在流长宋家寨旁的山神庙里出现一名掉队的红军,被宋子贞的爪牙罗少安(解放后被处决)发现,抢走了这名红军的包袱。知情人员还回忆,这名红军自称叫夏树云,是营部秘书,年龄40岁左右,1.7米左右的瘦高个子,留东洋头,外省口音,身上背一个包袱,手拿布雨伞,好象有病,脸上气色不好,走路很吃力。
夏树云的包袱被抢后,他来到庙旁的客户寨,找到里长(相当于保长)陈玉顺(已故)。夏对陈说,你们这里的一个大麻子抢走我的行李,别的东西都不要紧,那里面的图章要归还我。要不,等大部队来我可不答应。后来,陈玉顺请宋木匠(已故)把夏的话转告宋子贞,要宋子贞找罗少安把包袱还给夏。据查实,夏树云的包袱内有黄绒军毯一床(1958年征集收藏于遵义会议纪念馆,编号为845)、毕机布料一段、图章一枚和书籍(有的书面上印有中共党徽,后包括图章一并被烧毁)等物。
当宋子贞找到罗少安时,罗说:“三爷,我今天发洋财了!”宋说:“你倒发了洋财,要是红军大部队来了,看你怎么脱得了爪爪!”于是,宋子贞叫罗少安找来付银成(解放后被判刑)、王相培(解放后下落不明)、宋昭荣等共谋杀害夏树云。天刚黑时,罗少安、宋昭荣、王相培等人来到陈玉顺家找到夏树云,诡称要归还包袱,并骗夏说:“红军大部队还在甘溪(距宋家寨2.5公里)一带,我们带你去赶上部队。”
夏归队心切,即随他们一同上路。一路上,罗少安、宋昭荣等人边走边打黑话,说到了没良坑把夏推下洞内。没良坑座落在宋家寨后山约0.5公里的脊梁上,洞口宽20余米,周围长着茂盛的杂树和藤条,洞深60米左右,洞底宽30多米。当走到洞口边时,罗少安突然将夏树云的双手反扭住,用力往洞内推;夏树云发现敌人下手了,本能地反身把罗抱住。这时,宋昭荣等人蜂拥而上,反扭住夏的双手,将其推入洞中,并用石块砸下洞底。罗少安、宋昭荣等人还在洞边观察了好一会,当听到夏在洞底发出轻微的呻吟声后,他们方离开洞边。
在调查中,我们携带钱壮飞烈士的照片,找到有关人员辩认。据施绍芳回忆:“照片上的钱壮飞很象牺牲在没良坑的那位红军。因为那位红军我亲眼见过,身材瘦高,脸上无疱痕。”当问到那位红军有多高时,施指着调查人员张继毕(身高1.7米)说:“那位红军比他还要略高一点。”宋昭荣见着钱壮飞照片后说:“我们杀害在没良坑的那位红军就是照片上的这个人。
在杀害前,听说是一名红军干部,我三叔宋子贞等都想亲自见一见。天黑时,我们把这个人带到宋家寨旁的路上,用灯照看了他的脸及身高等。因此,我对这个人的印象特别深。”
……。(因文字与钱壮飞牺牲没有直接关系省略)
钱壮飞1896年出生于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身高1.7米以上。经过调查,夏树云的情况与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提供的“钱壮飞同志在失踪前几天调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尚未到职。行军时背把雨伞,有件斗蓬,还有床毯子。钱身高为一米七以上,脚长”的情况相吻合。
通过目睹者对夏树云年龄、身高、口音等方面的回忆和对钱壮飞照片的辩认,夏树云与钱壮飞的特征十分相似。
经查实,钱壮飞于1935年3月31日随军委纵队由金沙县后山乡南渡乌江进入息烽县流长乡境内,4月1日敌机轰炸息烽九庄后飞过流长上空(未掷弹),钱壮飞在流长因躲避空袭而失踪。当时流长沿江一带森林茂密,羊肠小道纵横交错。失踪后的钱壮飞人地生疏,加之在生病的情况下,为追赶部队于4月3日才出现在流长的客户寨和宋家寨一带,当晚即被宋子贞等人密谋杀害于没良坑洞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牺牲在息烽县流长乡宋家寨村没良坑的夏树云即是钱壮飞。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
中共贵州省息烽县委党史研究室 1999年11月8日
金沙县和息烽县党史部门的调查结论不一,除了牺牲情节外,主要差别在钱壮飞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金沙县党史办认为:钱壮飞于1935年4月1日,牺牲于乌江北岸的金沙县后山乡。
息烽县党史部门则认为,钱壮飞是1935年4月3日,牺牲于乌江北岸的息烽县流长乡宋家寨旁的没良坑。
金沙县党史办的认定的钱壮飞牺牲的时间和地点,与“3月31日,军委纵队渡过乌江到达牛场;4月1日下午三点,因躲避敌机轰炸在牛场失踪。”的事实相悖。难道4月1日下午还在江北牛场(改名流长乡)躲避敌机轰炸的钱壮飞,会同时又出现在江北的金沙县沙土(改名后山乡)?特别是在红军展开两岸搜寻(寻找)的情况下,从江南跑到了江北!
金沙县将钱壮飞牺牲定在金沙县后山乡的依据:
一、1951年颁发烈士证书时,将钱壮飞牺牲地点填写为“息烽沙土镇”。
二、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4年9月3日,发给乌江沿岸县党史办的回函:“据了解,钱壮飞同志是在二渡乌江的当天失踪的(约1935年3月31日)。
当天拂晓前,钱为躲避空袭即在大部队出发前从小路步行,留下挑夫和一付担子以及书等物。部队当晚到牛场后,发现未见钱,周恩来同志即派警卫部队回到乌江北岸森林中寻找,到第二天傍晚才回来,未找到钱。”
1951年,给钱壮飞颁发烈士证书,将牺牲地点填为“息烽沙土镇”。可以有两种解释:1、钱牺牲在息烽;2、牺牲在沙土镇(沙土镇属于金沙县)。将两个不同地域的名称写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信息,或者就是一个笔误。
前面息烽县党史办,就“息烽”与“沙土镇”有比较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
这是一份,195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发给钱壮飞烈士亲属抚恤粮的表格资料。表格“安葬地点”一栏,注为:不明。同样是1951年填写的有关钱壮飞牺牲的资料,对于他牺牲的地点不同的解读,也可以看做是对钱壮飞牺牲地点“不明确”的一种佐证。
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回函中的信息:“……”。不管是发现钱壮飞失踪的时间,还是敌机轰炸的时间都不准确。明显也是一个不确切的信息。
金沙县将不明确、不确切的资料和信息做为前提,推导出来的结论未必准确?
息烽县党史研究室,经过多年的详细走访调查核查,对钱壮飞的失踪牺牲的情况,予以了详尽的资料佐证和事实陈述。他们的认定既有材料的支撑,也有目击者的旁证及物证(照片识别)核实,还有凶手的口供,虽然还没有确认出钱壮飞的遗骨,但更符合“3月31日,钱壮飞随军委纵队(前梯队)渡过乌江到达牛场;4月1日下午三点,因躲避敌机轰炸在牛场(后改名流长乡)失踪。”推论的后续发展。
五、让英雄牺牲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原二局破译科副科长邹毕兆,收到息烽县党史研究室的报告后,在他已经重病在身即将离世前(1999年12月23日逝世),艰难的写下了他留在人世间最后的一个绝笔:《给息烽县党史办研究室的回复信》。
息烽县委党史办研究室:
关于钱壮飞南渡乌汪牲牲在贵县流長乡的调查报告,我已看了。你们很认真、很负责,四处奔波、收集资料,现已基本确定钱壮飞是1935年4月3日晚被宋子贞等人密谋杀害于没良坑洞内的。我没有新的意見,很感谢贵县对一位红军牺牲的重视,并历史的真实性作了大量的工作。今在此向贵县致以衷心的表谢和敬佩。
但我愿望能有一天,能将钱壮飞的尸骨挖出来,通过科学验证确定是他,为他修个墓、立个碑,让后人知道他是一位有功之臣,在国家有危难之时,作了极大的贡献。这是我内心的想法,要想达到这个目的确实也难啊!
此致
敬礼
致敬钱壮飞
邹毕兆 1999年12月10日
多年过去了,邹毕兆的愿望如何?
2005年4月1日,钱壮飞烈士陵园(钱壮飞烈士之墓、烈士陈列室、铜像)在位于金沙县后山乡贵山村落成。
如果这是一个失误,既是历史的失误,也是对烈士的轻视。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以金山县后山乡贵山村烈士墓中的遗骨和息烽县流长乡宋家寨村没良坑中的烈士遗骨,与钱壮飞亲属的生物样本,做一次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鉴定,这一切的疑惑和疑难或许都将水落石出、大白天下。
还历史一个真实的事实,给烈士一个应有的尊重。既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钱壮飞烈士的殉难地点至今仍无定论,或将成为钱壮飞失踪之谜之后又一个历史研究中的未解之谜?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今年是钱壮飞牺牲九十周年,此文作为祭典,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革命先驱、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的好儿子钱壮飞同志!
龙潭三杰隐敌心,红色特工智冠群。
顾逆叛变风云急,壮飞截讯力干钧。
干钧一发情报至,中央转徙挽乾坤。
奇功赫赫铭青史,革命曙光赖此伸。
瑞金红都展才情,多才多艺设计精。
军革二局掌机要,帷幄运筹谋纵横。
长征路上踪难觅,英雄遗恨梦难平。
真相渐明昭日月,缅怀先烈意难停。
革命先驱志高远,党员杰出为苍生。
人民之子千秋颂,钱公浩气贯长庚。
邹生宁 2025年7月10日于长沙
(全文完)
注一:作者为红军传奇谍报三杰之一的邹毕兆的儿子。
注二:此文可作为研究钱壮飞传奇革命历史的党史文献的重要补充资料。
注三:“红星”奖章为我军历史上最高荣誉,仅颁发过167枚,邹毕兆同志曾获一枚三级红星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