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贺之死
文/张志良(甘肃)
公孙贺的出生地
《汉书·公孙贺传》记载:“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其先胡种。贺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这明确表明公孙贺出生于北地义渠。北地郡是西汉重要的边郡之一,义渠则是该郡的一个重要地区。义渠在历史上曾是西戎义渠国的所在地,后来被秦国征服并设县。从地理位置上看,义渠处于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交界地带,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当地的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保留了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公孙贺出身于此,其家族“先胡种”,这可能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军事才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边郡地区的人民通常具有较强的尚武精神,这或许为公孙贺日后在军事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孙贺的战斗功劳
公孙贺一生多次参与军事行动,为西汉的边疆稳定和领土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
元光二年(公元前 133 年),汉武帝策划了马邑之谋,试图引诱匈奴单于进入马邑并加以歼灭。公孙贺以轻车将军的身份参与此次行动。虽然马邑之谋最终因匈奴单于察觉而未能成功,但这显示了公孙贺在早期就已经参与到汉武帝对匈奴的战略布局中。
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公孙贺跟随车骑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在这次战役中,卫青率领大军出高阙,深入匈奴境内。公孙贺与其他将领密切配合,取得了重大胜利。汉军俘虏了匈奴右贤王的裨将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十万头。公孙贺因功被封为南奅侯。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右贤王的势力,大大削弱了匈奴在北方边境的军事力量,为西汉进一步拓展边疆创造了有利条件。
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这是西汉与匈奴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公孙贺以左将军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定襄,深入漠北与匈奴主力决战。在这场战役中,汉军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匈奴的顽强抵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匈奴单于率少数骑兵突围逃走,汉军歼敌数万人。公孙贺在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斗经验为汉军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公孙贺的死亡原因
公孙贺的死亡与西汉时期著名的巫蛊之祸密切相关。征和元年(公元前 92 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征和二年(公元前 91 年),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凭借父亲的权势,骄奢不法,擅自挪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钱,事发后被捕下狱。当时,汉武帝正诏令各地紧急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了替儿子赎罪,请求汉武帝让他负责追捕朱安世。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公孙贺果然将朱安世捕获归案。然而,朱安世却在狱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公孙贺父子下狱审问。最终,公孙贺父子都死于狱中,其家族也被灭族。公孙贺之死是巫蛊之祸的牺牲品,这场政治风暴不仅导致了公孙贺家族的覆灭,也对西汉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
2. 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
3. 陈苏镇.《西汉政治与春秋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张志良,男,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庆阳陇东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及庆城县范仲淹研究办公室成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者联谊会会员,喜欢文学写作。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