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气运龙吟
晨曦微露,李不言回到听雨楼,周身犹自萦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紫金气息,那是大乾王朝人道气运在他身上留下的短暂印记。与皇帝夜谈,缔结盟约,并非简单的口头约定,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此界人道意志的认可与加持。
密室中,李不言并未立刻休息,而是静坐内视。在他的感知中,原本与天地本源浑然一体的气息,此刻多了一丝堂皇正大、万民祈愿的厚重感。这并非束缚,而是一种奇特的共鸣。他尝试引导这一丝龙气与自身源初之力接触,起初两者泾渭分明,龙气煌煌如日,源初混沌包容,但随着李不言心念调和,那紫金气息竟渐渐融入混沌气流之中,使其多了一份沉凝与秩序,仿佛为无形的规则之力,注入了人道的锚点。
“有趣。”李不言心道,“人道气运,源自众生信念聚合,虽驳杂,却蕴含着极强的‘秩序’倾向与生存渴望。若能善加引导,确是一股对抗‘归墟’混乱本质的强大力量。”他意识到,与朝廷合作,收获或许比预想的更大。
与此同时,深宫养心殿内,年轻皇帝在李不言离去后,并未就寝,反而召来了心腹暗卫统领与钦天监副监正。
“自即日起,”皇帝的声音虽然疲惫,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断力,“皇城司所有力量,优先清查、监控所有与‘黑袍’、‘邪祭’、‘异常天象’相关之事,档案直接呈报于朕。另,秘密调拨内帑,于洛京四郊设立善堂,由皇室暗卫负责,收容因灾异流离失所的孤儿,暗中观察其中是否有……天赋异禀者。”他回想起李不言提及的“根基”、“心性”,或许,未来的希望不仅仅在于顶层的力量,也在于薪火相传。
副监正躬身领命,犹豫片刻道:“陛下,监正大人仙去前,曾言及帝国龙气似有异动,非衰败之象,反似……似有升华之兆。”
皇帝目光微动,看向李不言离去的方向,缓缓道:“朕知道了。此事列为绝密,不得外传。”他感觉,身上那无形的、代表皇权的重担,似乎轻了一分,却又与某种更宏大、更沉重的东西连接在了一起。
数日之后,李不言正在楼中静修,感悟龙气与源初融合的微妙变化,忽然心有所感。他指尖一缕融合了淡金气息的混沌气流自行跃出,在虚空中勾勒出那幅简易星图。只见代表“乾”界的光点,似乎比以往更加明亮稳定了几分,光晕之外,隐约有一层极淡的紫金色泽流转。
而与此同时,星图中另一处原本光芒黯淡、几乎被黑气完全包裹的光点,突然剧烈闪烁起来,频率急促,仿佛垂死之人的最后挣扎!一股微弱却清晰的求救意念,夹杂着无尽的痛苦与毁灭气息,竟穿透了无尽虚空,隐隐约约传递过来!
李不言神色一凝。这道求救意念,并非来自已建立联系的“森罗界”青霖,而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而且,其传递方式并非通过他构建的“灵犀丝线”,更像是某种世界本源濒临崩溃时发出的、最后的悲鸣!是“归墟”侵蚀加剧的征兆!
他尝试以神念捕捉那道意念,却只感受到一片炽热与毁灭的景象——燃烧的天空、崩裂的大地、熔岩横流、万物凋零……以及一个在烈焰与黑暗中咆哮、身影却逐渐模糊消散的庞大意志。
“又一个世界……快要支撑不住了么?”李不言眉头紧锁。诸天万界的局势,远比他想象的更为严峻。“归墟”的侵蚀,并非匀速,而是在某些节点会骤然加剧。
他看向星图中那个闪烁愈发微弱的光点,沉默片刻。以他目前之力,跨越无尽虚空进行大规模干预几乎不可能,更何况此界并未建立连接通道。强行投射力量,不仅事倍功半,还可能引火烧身。
但坐视不理,非他之道。
他深吸一口气,引动体内那丝融合了龙气的源初之力,不再试图直接援助那个濒临毁灭的世界,而是将其化作一道无形无质、却蕴含着“乾”界此刻稳定、秩序与生机状态的“信息印记”,如同在黑暗的虚空中点亮一盏微弱的灯塔,将这道包含着“希望”与“抵抗”概念的波动,朝着那毁灭意念传来的方向,轻柔地推送出去。
这并非力量的支持,而是一种信念的传递,一种“并非所有世界都已沉沦”的宣告。或许毫无用处,或许……能在最终时刻,给予那世界的残存意志一丝微不足道的慰藉。
做完这一切,李不言轻轻叹了口气。守护之路,漫长而艰难,有时甚至要直面无能为力的遗憾。他能做的,便是尽快提升自身,巩固“乾”界,联络更多盟友,让这样的遗憾,尽可能少一些。
就在这时,他留在“森罗界”的那道灵犀印记,传来了青霖的讯息。意念中带着欣喜与一丝急切:“李道友,多亏道友此前援手,森罗界局势已初步稳定,生命之源得以喘息。我欲趁此机会,尝试净化几处被深度侵蚀的‘腐朽之地’,或需道友远程协助,以秩序之力压制其中残存的‘腐朽主宰’意志烙印,不知道友可否……”
李不言收敛心绪,回道:“自当尽力。青霖道友请定下时日,我必准时呼应。”
援助森罗界,是当前可行且有效之举。每一次成功的净化,都是对“归墟”力量的实际削弱,也是对“守望同盟”理念的践行。
第九十二章 腐朽之地
三日后,子夜。
听雨楼密室,李不言与远在森罗界的青霖,通过那條已稳固許多的靈犀絲線,再次建立了深度連接。
神念跨越虛空,李不言的“眼前”再次展開了森羅界的景象。相比月前,那鋪天蓋地的腐朽黑雲確實稀薄了許多,翡翠湖泊周圍的植被也恢復了更多生機,但放眼望去,遠方仍有數片區域被濃稠如墨的黑暗籠罩,其中隱隱傳來令人心悸的扭曲與死寂氣息,那便是青霖所言的“腐朽之地”,是“腐朽主宰”意志深度侵蝕,與此界規則幾乎融為一體的毒瘤。
“李道友,我準備開始了。第一處目標,是位於世界之東的‘泣血林海’。此地原本生機最為旺盛,如今卻被扭曲成了吞噬生命的魔窟,其中殘存的腐朽意志極強,我會以生命本源之力強行沖刷,請道友以秩序之力鎮壓其核心,防止其反撲與擴散。”青霖的意念傳來,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
“明白。”李不言簡潔回應,神念鎖定了那片在感知中異常污濁、仿佛在不斷滲出黑色血液的龐大林海。
只見森羅界核心,翡翠湖泊光芒大盛,青霖翠綠的長髮無風自動,周身綻放出前所未有的澎湃綠光,如同潮水般向著東方的泣血林海奔湧而去!綠光所過之處,大地回春,被腐蝕的植物重新煥發生機,但當觸及那片漆黑林海的邊緣時,卻遇到了極大的阻力!
“嗚——!”
一聲非人非獸、充滿無盡怨毒與瘋狂的嘶吼從林海深處爆發!整片泣血林海劇烈震動,無數扭曲的、長著猙獰人面的怪樹揮舞著枝幹,濃郁的黑色霧氣沖天而起,化作一張巨大的、模糊的痛苦面孔,張開巨口,竟要反過來吞噬青霖的生命綠光!
就在這時,李不言動了。沿著靈犀絲線,一股磅礴浩瀚、蘊含著“乾”界秩序本源與一絲龍氣鎮壓之意的混沌能量,後發先至,並非直接攻擊那黑色面孔,而是如同一個無形的巨大罩子,帶著“定鼎乾坤”、“萬法歸序”的意志,朝著泣血林海的核心區域——那張面孔的源頭,狠狠鎮壓而下!
沒有驚天動地的爆炸,只有一種規則層面的強行矯正與撫平!那混沌能量所覆蓋的區域,沸騰的黑氣如同被投入冰水的烙鐵,發出刺耳的“嗤嗤”聲,迅速變得遲滯、凝練,那張巨大的痛苦面孔也發出了更加狂怒卻帶著一絲驚懼的咆哮,動作明顯變得僵硬緩慢!
“好機會!”青霖精神大振,生命綠光趁機長驅直入,如同利劍般刺入林海核心,所過之處,扭曲的怪樹紛紛崩解化為飛灰,被污染的土地重新煥發出泥土的芬芳。
然而,那“腐朽主宰”的意志烙印極其頑固,即便被秩序之力壓制,仍不斷掙扎,試圖重新凝聚,甚至分化出無數細小的黑色觸手,沿著綠光與秩序之力反向侵蝕!
李不言面色不變,心念再轉,那鎮壓而下的混沌能量隨之變化,演化出無數細微的“淨化”符文,如同億萬微小的磨盤,開始細緻地研磨、分解那些黑色觸手與殘存的腐朽意志。這過程極其耗費心神,需要對力量無比精妙的掌控。
青霖也全力配合,引導生命之力修復被淨化後的土地,催生新的植被,以生機驅散殘存的死寂。
時間在這種高強度的對抗中緩緩流逝。泣血林海的範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核心區域的黑氣越來越淡。
就在淨化即將完成之際,異變再生!那即將消散的腐朽意志核心處,一點極致的黑暗猛然收縮,隨即爆發出一股強烈的、充滿毀滅與誘惑氣息的精神衝擊,並非針對李不言或青霖,而是如同波紋般擴散向整個森羅界尚未被淨化的區域,同時向虛空中發出了一道隱秘的訊號!
“不好!它在呼喚同類!試圖引發其他區域的腐朽之地共鳴暴動!”青霖驚呼。
李不言也感知到了那道訊號,以及森羅界其他幾處腐朽之地傳來的躁動。他眼中寒光一閃,源初之力全力爆發,化作一道無形的“靜默”壁壘,強行截斷了那道擴散的精神波紋與虛空訊號!同時,鎮壓之力驟然增強,將那最後一點頑固的黑暗核心徹底碾碎、湮滅!
“轟!”
仿佛一聲無形的悶響,泣血林海最後一絲黑氣徹底消散,陽光(如果森羅界有太陽的話)第一次透過稀薄的雲層,灑在這片剛剛經歷了生死輪迴的土地上,雖然依舊荒蕪,卻已沒了那令人作嘔的腐朽氣息,只剩下劫後餘生的平靜。
青霖長舒一口氣,身形微微晃動,顯然消耗巨大,但臉上卻充滿了振奮與感激:“成功了!多謝李道友!若非道友以秩序之力鎮壓核心,阻斷其呼喚,後果不堪設想!”
“分內之事。”李不言回道,語氣中也帶著一絲疲憊。這次協同淨化,不僅消耗力量,更讓他對“腐朽主宰”意志的難纏與詭異有了更深的認識。它們並非死物,而是擁有極高智慧與惡意的存在,彼此之間似乎還有某種聯繫。
“道友消耗不小,請盡快調息。森羅界尚有幾處腐朽之地,待我準備妥當,再行請教。”青霖關切道。
斷開連接,李不言睜開眼,密室中依舊安靜。他回想著那最後試圖傳遞出去的訊號,目光變得深沉。“歸墟”側的高等存在之間,果然存在著某種聯繫網。這次阻斷了它的求救,但下一次呢?必須盡快提升“守望同盟”的實力與聯繫緊密度。
就在他沉思時,福伯的聲音再次在門外響起,這次帶著一絲疑惑:
“少爺,樓外有一位……雲遊僧人求見,說是要化一段‘緣’。”
第九十三章 佛國餘暉
雲遊僧人?李不言神念微動,已感知到樓外站著一位身披陳舊袈裟,手持九環錫杖,面容枯槁,眼神卻清澈如嬰兒的老僧。他周身氣息內斂,看似平凡,卻隱隱與某種宏大、慈悲、卻又帶著一絲寂滅意味的規則相連,與道門的自然、朝廷的龍氣皆不相同。
“請他進來。”李不言心生好奇,此界修行體系繁多,佛門亦是源遠流長,只是近世式微,高僧罕見。
老僧步入密室,對李不言合十行禮,聲音平和舒緩,帶著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貧僧慧覺,自西漠爛陀寺而來,見過李施主。”
“大師不必多禮,請坐。”李不言還禮,請其落座。福伯再次奉上清茶。
慧覺並未飲茶,目光溫和地看向李不言,開門見山道:“施主身負此界天命,氣運加身,更懷濟世度人之宏願,貧僧感佩。此番冒昧來訪,實為一段即將湮滅的‘緣法’,欲請施主一觀。”
“即將湮滅的緣法?”李不言問道。
慧覺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悲憫:“我佛門有一支,名曰‘淨土宗’,傳承於一處名為‘琉璃佛國’的附屬小界。然千年之前,佛國便與主界斷絕聯繫,祖師留下的指示明燈亦於百年前徹底熄滅。貧僧師尊,乃至師尊的師尊,皆曾嘗試以夢瑜伽秘法神遊虛空,尋找佛國蹤跡,皆無功而返,反而折損壽元。近日,貧僧於定中,偶得一絲微弱的感應,那感應……充滿了末法時代的悲涼與掙扎,似乎佛國猶在,卻已瀕臨徹底沉淪。”
他緩緩抬起枯瘦的手指,在空中虛劃,一點微弱得幾乎隨時會熄滅的金光浮現,金光之中,隱約可見一片支離破碎、遍布裂痕的琉璃般的世界虛影,其中仿佛有無數細小的金色光點在掙扎,卻被周圍無邊的黑暗不斷吞噬。
“這是貧僧以畢生修為凝聚的‘佛緣引’,能感應同源佛法氣息。這感應雖微,卻指向性極強。”慧覺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施主非佛門中人,卻執掌此界秩序本源,或有方法,能助貧僧……或者說,助那佛國殘存的億萬信徒,尋得一線生機,至少,知曉其最終結局,讓我佛門了卻這樁千年懸案,超度那無邊苦海亡魂。”
李不言看著那點微弱金光中不斷破碎的佛國虛影,沉默不語。又是一個瀕臨毀滅的世界!而且是一個與“乾”界曾有淵源的佛國!看來,“歸墟”的吞噬,並不會區分世界的信仰與體系。
他嘗試以自身神念接觸那“佛緣引”,立刻感受到一股純粹卻絕望的祈願之力,以及一種與“森羅界”的腐朽低語不同,卻同樣代表著“終結”的、冰冷空無的寂滅氣息。那是佛國修行者面對末日時,最後的禪定與崩潰交織的產物。
“大師,我需直言,”李不言沉吟道,“依此‘佛緣引’所示,琉璃佛國恐怕已到了最後關頭,即便我能找到其坐標,強行介入,也未必能扭轉其毀滅的命運,甚至可能引火燒身。”他沒有隱瞞風險。
慧覺聞言,臉上悲憫之色更濃,卻並無意外,他雙手合十,深深一拜:“阿彌陀佛。貧僧明白。尋其蹤跡,非為強求逆天改命,只為求一個‘知’字。知其所終,方能真正放下,為其誦經超度,讓佛國億萬信徒之魂,不至永墜無明黑暗。若施主能成全此願,爛陀寺上下,乃至天下佛門,皆感念施主大恩。我佛門雖式微,卻亦有降魔神通與積累之底蘊,他日若施主對抗魔劫有所需,佛門願傾力相助。”
這是一位佛門高僧的承諾,也是一個古老傳承的懇求。
李不言看著慧覺那雙充滿期盼與悲憫的眼睛,又看了看那點代表著一個世界文明最後餘暉的“佛緣引”,心中已有決斷。尋找佛國,風險與難度極大,但並非毫無價值。至少,可以驗證“佛緣”這種獨特的力量是否能作為跨界定位的媒介,也能借此了解“歸墟”吞噬不同屬性世界的具體表現。而且,佛門的承諾,在未來或許真能起到作用。
“我需準備一番。”李不言最終開口,“三日後,我可嘗試借助此‘佛緣引’,追索琉璃佛國蹤跡。但能否成功,以及能‘看’到多少,我無法保證。”
慧覺聞言,渾濁的眼中爆發出驚喜的光芒,再次深深行禮:“多謝施主!無論成敗,佛門皆承此情!貧僧這三日,便於樓外為施主護法,誦經祈福!”
第九十四章 緣引尋蹤
三日轉瞬即過。
聽雨樓密室內,氣氛凝重。李不言盤坐中央,慧覺大師坐於其側,面色肅穆。墨辰居士、李璟亦在場護法,連雷杖公與幻璃仙子也因感知到此番行動的特殊性,通過秘法投射了一縷神念前來觀摩。
“李道友,此乃我爛陀寺世代相傳的《大雲輪時空住》,雖非戰鬥法門,卻能於定中照見虛空微塵,或對道友尋蹤有所裨益。”慧覺將一枚古樸的玉簡遞給李不言,其中蘊含著佛門對於時空理解的獨特智慧。
李不言接過,神念一掃,其中種種關於“芥子納須彌”、“一念三千”的空間觀念,以及如何以心念追索因果緣線的法門,確實給他帶來了一些啟發,與他執掌源初後對規則的理解相互印證。
“多謝大師。”李不言點頭致謝,隨即閉上雙目,調整狀態。
他先是引動源初之力,周身混沌氣流湧動,與整個“乾”界共鳴,確保自身立於不敗之地。隨後,他小心翼翼地引動了那縷得自皇帝的龍氣,並非用來攻擊或防禦,而是以其“統禦萬方”、“界定秩序”的特性,在自身神念外構築了一層無形的“坐標屏障”,防止在追索過程中迷失於無盡虛空。
準備妥當後,他將慧覺提供的那點微弱“佛緣引”置於掌心。那點金光感受到他浩瀚的秩序本源之力,似乎明亮了少許,卻依舊搖曳不定。
李不言深吸一口氣,龐大的神念如同潮水般湧出,卻並非漫無目的地擴散,而是高度凝聚,依附於那點“佛緣引”之上,將其作為信標與燈塔,同時運轉《大雲輪時空住》中的緣線追索之法,結合自身對規則的感應,開始向著無盡虛空深處,那冥冥中與此緣引相連的源頭,追溯而去!
這過程比構建“靈犀絲線”更加玄奧與危險。並非建立穩定的通道,而是順著一條即將斷裂的“因果線”強行溯源,如同在即將崩塌的懸崖小徑上狂奔。
神念穿越無盡黑暗,各種混亂的規則碎片、時空亂流撲面而來,比之前嘗試連接其他世界時更加狂暴。無數光影、聲音、意念的碎片沖刷著他的神念,有佛國鼎盛時的梵唱鐘鳴,有妖魔肆虐時的哭嚎慘叫,有大地崩裂的巨響,有眾生最後的祈禱與詛咒……
李不言緊守心神,以龍氣屏障定住自身,以源初之力過濾雜訊,全部注意力都鎖定在那條越來越微弱、卻始終未曾徹底斷絕的“佛緣”細線上。
不知過了多久,仿佛一瞬,又仿佛萬年。前方的黑暗中,終於出現了一點微光!那光芒並非金色,而是一種黯淡的、仿佛蒙塵的琉璃色澤,並且在不斷地閃爍、明滅,範圍也在肉眼可見地縮小!
找到了!琉璃佛國!
李不言精神一振,加速向前。然而,越是靠近,那股冰冷的、空無的、代表著終結的寂滅氣息就越發濃重,甚至比“森羅界”的腐朽低語更讓人感到絕望,那是一種連掙扎都即將停止的徹底死寂。
終於,他的神念“抵達”了那片區域。眼前的景象,讓見慣風浪的李不言,也為之心神震動!
那並非一個完整的世界,而是一片懸浮在無盡黑暗虛空中的、支離破碎的龐大陸塊碎片!這些碎片大多呈現琉璃質地,卻布滿了蛛網般的裂痕,許多地方已經徹底化為齏粉。僅存的幾塊較大的碎片上,依稀可見倒塌的廟宇、破碎的佛像、乾涸的蓮池……以及無數盤膝而坐、卻已化作金色骷髏的僧人遺骸,他們保持著禪定的姿勢,直至肉身枯朽。
而在這些碎片的最中央,一塊相對完整的、如同蓮花狀的琉璃陸地上,一座巨大的金色佛像已然傾斜,佛首低垂,眼眸半閉,流下兩行凝固的、如同琉璃淚般的物質。佛像之下,僅存的最後數百名老僧,形容枯槁,氣息奄奄,圍坐成圈,低聲誦念著佛號,維繫著一層薄如蟬翼、隨時可能破碎的金色光罩,抵禦著外界無孔不入的寂滅之風的侵蝕。
光罩之外,是無邊的黑暗與虛無,仿佛一張巨口,正在耐心地等待最後的吞噬。
李不言的神念到來,似乎引起了那最後幾百名老僧的注意。為首的一位老僧,眼皮顫動,緩緩抬起,那雙幾乎失去光彩的眼睛,穿越虛空,與李不言的“視線”對上。他的眼中沒有驚訝,沒有祈求,只有一種徹底的平靜與解脫。
一道微弱卻清晰的意念傳來,帶著古老的禪意與最終的了悟:
“外來的尊者……感謝您……於此刻……見證我琉璃佛國……最後的餘暉……”
“萬法緣起,亦歸緣滅。此乃定數……非尊者所能改……”
“只願尊者……將此界覆滅之景……帶回主界……警示後來者……”
“願我佛國億萬信眾之魂……能得究竟解脫……”
“南無……阿彌陀佛……”
隨著這道意念的消散,那為首的老僧雙手緩緩合十,低下了頭顱,氣息徹底寂滅。他身周的其他老僧,也如同燃盡的燈燭,一個接一個地停止了誦經,身體化作點點金光,消散於無形。
那最後一層金色光罩,無聲破碎。
無盡的黑暗瞬間吞沒了那最後的蓮花狀陸地,連同那尊流淚的巨佛,一切都在剎那間歸於虛無,連一絲塵埃都未曾留下。
琉璃佛國,徹底湮滅。
李不言的神念停留在那片空無一物的虛空,感受著那最後的寂滅氣息,久久無言。親眼見證一個世界的徹底終結,與聽聞消息,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那是一種徹骨的冰冷與無力。
他默默地,將最後那片陸地湮滅前的景象,以及那老僧最後的意念,牢牢印刻在神念之中。
隨後,神念沿著原路,開始返回。那條“佛緣引”在佛國湮滅的瞬間,也已徹底消散。
密室中,李不言緩緩睜開眼睛,臉色有些蒼白。他看向一旁緊張期待的慧覺,輕輕搖了搖頭。
無需言語,慧覺已然明白。他閉上雙眼,兩行渾濁的淚水滑過溝壑縱橫的臉頰,雙手合十,低聲誦念起往生咒,聲音悲愴而莊嚴。
墨辰、李璟等人雖未親見,但從李不言的神色與慧覺的悲戚中,也猜到了結果,皆面露沉重之色。
一個傳承千年的佛國,就此成為歷史的塵埃。“歸墟”的恐怖,在這一刻,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
第九十五章 薪火相傳
佛國湮滅的景象,如同沉重的陰影,籠罩在聽雨樓密室之內。慧覺大師的往生咒聲低沉而連綿,為那億萬消逝的靈魂祈福超度。
良久,慧覺停止誦經,睜開雙眼,眼中雖有悲慟,卻更多了一種放下執著後的清明。他對李不言深深一拜:“多謝施主,讓我佛門了卻千年夙願,知曉佛國歸處。雖是噩耗,卻勝過無盡的猜測與等待。此恩,佛門永誌不忘。”
“大師節哀。”李不言沉聲道,“佛國雖逝,其抵抗至最後一刻的精神,亦是對‘歸墟’的一種抗爭,值得敬佩。”
慧覺點了點頭,嘆道:“是啊,抵抗至最後一刻……貧僧觀那最後景象,佛國並非毫無抵抗之力,而是耗盡了最後一絲元氣,最終力竭而亡。可見‘歸墟’之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持續的侵蝕與消耗。我‘乾’界能得施主守護,實乃莫大幸運。”
他的話提醒了在場眾人。琉璃佛國的毀滅,是一個慘痛的教訓,說明了被“歸墟”盯上的世界,如果沒有強力外援或內部出現足以扭轉乾坤的變數,最終難逃湮滅的命運。這更加凸顯了李不言的存在,以及建立“守望同盟”的緊迫性。
“觀一葉而知秋。”墨辰居士撫須嘆道,“佛國傳承不凡,依舊落得如此下場。看來,我等絕不可有絲毫懈怠。李賢侄,關於同盟之事,需加快步伐了。”
李不言頷首:“居士所言極是。經歷佛國之事,我對跨界聯繫之法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或許可以嘗試煉製一種更穩定、消耗更小的‘信標’,通過初步建立的靈犀通道,傳遞給已聯繫上的世界,方便緊急情況下的求援與信息傳遞。”
幻璃仙子的神念虛影開口,聲音空靈中帶著一絲凝重:“此法可行。我於瑤池古籍中曾見一物,名曰‘同心蓮’,一株雙生,相隔萬里亦能共感。或可借鑒其理,煉製跨界信物。”
雷杖公的神念也悶聲道:“需要何種靈材,可告知於我。海外諸島,別的不多,稀奇古怪的天材地寶倒是不少。”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始商討具體細節。佛國覆滅的陰影,並未讓眾人消沉,反而激發了更強的危機感與行動力。
慧覺大師見此,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對抗魔劫,護佑蒼生,亦是我佛門本分。爛陀寺雖無力跨界征戰,但寺中傳承數套‘金剛伏魔大陣’與‘淨世梵音’神通,可助此界清剿邪魔,安定人心。待貧僧回寺,便與方丈師兄商議,挑選弟子,入世修行,助朝廷穩定四方。”
這無疑是佛門表明態度的重磅支持。李不言與李璟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認可。整合此界所有能整合的力量,至關重要。
隨後幾日,李不言一邊調息恢復追索佛國消耗的心神,一邊與眾人研究跨界信標的煉製。他將自身一絲源初之力作為核心,融合了佛門“緣法”理念、幻璃仙子提供的“同心蓮”構造原理,以及雷杖公尋來的“虛空晶石”等珍稀材料,開始嘗試煉製。
與此同時,皇帝那邊也傳來了消息。憑藉皇城司的全力運轉和佛門即將入世的支持,朝廷以雷霆手段,清查並搗毀了數處隱藏極深的“歸墟教”秘密據點,擒殺了不少黑袍教徒,甚至包括一名地位不低的執事,從其口中撬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情報,證實了“歸墟教”確實在積極尋找並試圖破壞此界尚未發現的、可能存在的“薄弱點”。
一切都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危機感驅使著各方勢力,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行動起來。
這一日,李不言終於將第一對跨界信標煉製成功。那是由虛空晶石打磨成的兩枚蓮子大小的透明珠子,核心有一縷混沌氣流與一絲金光流轉不息,彼此之間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共鳴。
他通過靈犀絲線,將其中一枚信標,傳送給了森羅界的青霖。
“青霖道友,此為‘虛空蓮種’,憑此信標,可在危急時刻,向我發出一次最強烈的求援訊號,並能短暫穩定周邊空間,便於我投射力量。但僅能使用一次,需謹慎。”
青霖接收到那枚溫潤的珠子,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玄妙力量與李不言的誠意,心中感動:“多謝李道友!此物珍貴,青霖必善用之!”
送出信標後,李不言走出密室,來到聽雨樓頂層,眺望整個洛京。夕陽餘暉灑滿這座雄城,炊煙裊裊,車水馬龍,眾生熙攘,一片紅塵氣象。
他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在他們平靜生活的背後,正在發生著關乎世界存亡的宏大故事與艱辛守護。
李不言握了握手中另一枚“虛空蓮種”,目光堅定。
佛國的餘暉已然熄滅,但“乾”界的薪火,必須傳承下去。不僅為了此界,也為了在無盡黑暗中,為其他尚在掙扎的世界,點亮一盞希望的燈火。
他的道路,還很長。但每一步,都踏實而有力。
---
(第九十一至九十五章,完)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丛书》杂志社副主编。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