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杨树森作品选(14)
《上品风》第413期

今日大暑
文/杨树森
今日大暑,炎气酷烈,炽阳高悬,铄石流金。天地如甑,蒸溽难耐,行人蹙额,皆避于荫下以求片刻之凉。
池中菡萏,灼灼其华,虽处暑热,而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似不受炎威所扰。林樾间蝉声噪起,嘶鸣不绝,仿若诉暑热之苦。
观夫农家,于田间劳作,汗流浃背,却不懈耕耘。盖因大暑之时,禾稼生长正盛,关乎秋之丰歉,故倍加勤勉。
由此思之,人生于世,亦当如农人,不畏艰难,勤勉奋进,方不负时光,有所收获。
2025.07.22于北京
大暑赋
文/杨树森
题记:天地有常,暑往寒来。大暑至,酷热虽难耐,然磨难亦为砥砺,自然之道,蕴于其间。观大暑之景,感万物之态,思人生之理,遂作此赋以记之。今日大暑,烈日高悬,炎气蒸腾,于炽热中探悟生命之坚韧、自然之哲思。
暑气蒸腾,时维大暑。赤轮赫赫于穹霄,炎威烈烈乎厚土。观夫乾坤之间,若洪炉而熔万物;天地之内,似甑釜以煮众殊。江河欲沸,湖海如汤,山藏倦意,林隐烦伤。此际也,骄阳肆虐,溽热张狂。
于斯盛暑,人皆苦之。然静心以思,亦有所悟。夫酷热者,虽为苦厄,实乃自然之序。正如人生之路,岂无坎坷崎岖?大暑之炎,恰似磨难,砥砺身心,增益不能。历经酷热,方知清凉之爽;饱尝艰辛,始觉顺遂之珍。
且看草木,于暑气中犹自葱茏。夏花绚烂,绽于溽热之际,向骄阳而展芳华,经酷暑而溢清香。纵处困境,不失其志,蓬勃生长,无畏无惧。人当如此,困境之中,坚守初心,奋发向前,方得生命之真意。
待至夜临,暑气稍敛。繁星闪烁,凉风徐来。日间之躁,渐归宁静。此时独坐庭中,仰观天象,感悟宇宙之浩瀚,人生之须臾。知天地有常,顺时而动,心平气和,方得自在。大暑虽热,却蕴含自然之道,待心平气静,自有清凉之境。
2025.07.22于北京

今日八一建军节
文/杨树森
值八一建军佳节,忆昔南昌城上,枪声破夜,义帜高擎。
自此星火燎原,工农劲旅,经百战而弥坚。
长征路上,履险蹈危,破围追堵截;抗日战场,同仇敌忾,御外侮强梁;解放岁月,摧枯拉朽,建共和新邦。
今之人民军队,装备精良,纪律严明。
戍边守疆,保国安如磐石;救灾抢险,护民奋不顾身。
八一军魂,辉耀千秋,佑我华夏恒昌。
2025.08.01于北京
八一赋
文/杨树森
题记:在这炎夏八一,抚今追昔,感怀不已。昔日南昌枪声,开启革命征程;今朝军旗猎猎,见证军人担当。八一之精神,薪火相传,家国永赖。是以斯文,铭记光辉,记之。
炎夏逢八一,忆昔峥嵘。彼时华夏,内忧外患,山河破碎。南昌枪响,划破长夜,义举如星芒,引燎原之火。
看今朝,军旗猎猎。子弟兵铁骨铮铮,守边疆以固国安,抗灾险而拯民危。洪峰起处,筑人墙以挡惊涛;山火肆虐,逆险途而护苍生。
思之,八一非独纪念日,乃精神之传承。其义如磐,凝聚军心民意;其情似海,厚载家国担当。往昔血火铸基,今朝砥砺前行。
吾辈当承先辈之志,怀爱国之心,强自身之才。望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军威长振,八一光辉永耀乾坤。
2025.08.01于北京

处暑
文/杨树森
今日处暑,暑气渐遁,金风始来。
残蝉声歇于疏林,新桂香浮于浅院。
天高远而云轻,地澄明而禾熟。
时序暗换,不必伤夏之去;秋光初启,当惜此际清和。
览此景,感天道有序,遂记之。
2025.08.23于北京
处暑赋
文/杨树森
题记:金风涤暑,玉露凝秋,残蝉收响,嘉禾盈畴。观时序之更迭,悟阴阳之消长,感万物之循道,叹世事之如常。谨撷秋光初绽之意,述心之所感,今日处暑,援笔记之!
暑气渐收,金风初度。残蝉噤于疏桐,寒萤明于暗渚。天既高而云淡,地亦爽而禾熟。此非夏之终结,乃秋之序曲也。
朝露凝霜,暮云垂绮。荷盖翻青,桂蕊含香。观流霞之变幻,悟时序之无常。暑退非因人力,秋来自有天常。万物循道,不疾不徐。
农夫刈稻,仓廪渐实。墨客登高,吟啸骋怀。热则思凉,凉至念温,人情亦若四时。故暑之去也,不必喜;秋之来也,不必忧。惟顺时而动,方得自在。
时序更迭,阴阳消长。暑尽而生机未竭,秋来而生意更浓。悟此理者,知荣枯非定数,盛衰乃循环。处暑之日,观物悟心,斯为智矣。
2025.08.23于北京

七夕小札
文/杨树森
银汉耿耿,鹊影连星。世人多羡牛女鹊桥之会,谓此夜为情之极致。
然观其岁岁一逢,始知相思非贪朝暮之守,而在初心之不渝;相逢非恃星桥之助,而在两心之共契。
夫月有盈亏,水有缓急,情亦如之。
若执“朝朝暮暮”为念,则易困于别离之戚;若怀“天涯共此时”之思,纵隔星河,亦有清辉可共。
今日七夕,非徒乞巧祈缘,更当悟:情之至者,不在相见之频,而在相守之心;爱之真者,不恃外物之托,而赖内蕴之诚。
感此而记。
2025.08.29于北京
七夕赋
文/杨树森
题记:银汉横秋,鹊梁承愿,叹星河之迢递,感人间之缱绻。撷清辉为墨,融离思入笺,述此夜情长,今日七夕,谨记之!
银汉垂光,星桥暗渡。纤云弄巧以裁锦,玉露凝珠而缀步。鹊羽牵丝,系千里相思之缕;萤灯引路,照双心契阔之途。人间乞巧,穿针缕以承灵泽;天上相逢,执素手而诉离愫。
月移花影,风递荷香。谁家女儿,对镜描眉,盼归期于雁字;何处君子,凭栏把盏,寄幽怀于星芒。金钗划水,分半池圆缺;玉簪敲案,忆前岁柔肠。相思本是无凭物,却向盈亏问短长。
星河渺渺,世事茫茫。朝暮为别,方知相逢之贵;聚散如萍,更惜此夜之良。不必羡仙宫久驻,惟愿守人间寻常。一饭一蔬,皆成诗画;一言一笑,即是琳琅。
残漏催更,疏星渐隐。鹊驾将归,余情未泯。留几分清辉入枕,携一段初心前行。原来岁岁七夕,非为鹊桥之盛,乃警世人:爱若长明,何惧银河之远;情若久笃,无分朝暮之程。
2025.08.29于北京

今日白露
文/杨树森
晓起推窗,露缀千丛。草尖垂晶,如碎月栖茸。
夜气凝霜,晨光未融,方得此清泠之态。不躁不厉,随叶卷舒,遇阳则化,顺时而成。
农者见之,知禾黍将实;士人观之,感时序匆匆。露本无情,因人心而寄意;物自有时,随天道而运行。
噫!露虽暂存,晶莹不减。人生如露,守本澄心,便不负此秋光。
2025.09.07于北京
白露赋
文/杨树森
题记:夜凝清露,秋染新凉,感时序之易,遂援笔记之。
仲秋序至,暑褪凉生。夜气凝珠,轻覆枝桠,天地间便多了层朦胧的清润,将夏的燥热悄悄收束。
晓风过院,叶尖垂露。圆若碎玉,亮似星子,风动则滚落尘埃,转瞬无痕。恰如世间细碎美好,需轻拢慢捻,方得留住几分余温。
溪头蒹葭,沾露而白。风过处,露影摇荡,恍见千年诗句里的怅惘。水珠坠溪,漾开一圈秋光,把思念也晕得绵长。
月华铺地,露凝如霜。虫鸣渐稀,唯有清辉与白露相和。抬首望,千里共此婵娟,乡愁便随露色,轻轻漫上心头。
2025.09.07于北京

秋分
文/杨树森
秋分至,阴阳均,昼夜等长。
金风徐来,涤尽残暑;玉露初凝,点染秋光。
田畴稻熟,翻浪叠金;篱边桂绽,暗送幽香。雁阵南翔,划长空而写影;枫叶初丹,映碧水而流光。
时序更迭,一岁将半。观万物之敛藏,悟天道之循环。
此间况味,非唯萧瑟,亦有丰收之喜,沉淀之安。
2025.09.23于北京
秋分赋
文/杨树森
题记:金风平分昼夜,玉露暗换春秋。感时序之流转,悟人生之盈亏,遂作此赋,以记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序轮替,又至秋分。阴阳相半,昼夜均平,暑气渐消,秋意渐沉。
金风飒飒,拂过山川沃野。稻穗摇曳,似金波翻涌,诉说丰收的欢歌;枫叶初丹,如绮霞漫卷,晕染岁月的诗章。桂子飘香,馥郁芬芳,丝丝缕缕沁人心房,那是秋馈赠的甜蜜气息。
此时,长空湛蓝如洗,白云悠悠飘荡,宛如画卷舒展。大雁结队南飞,人字阵、一字形,书写着对远方的向往。田间地头,农人忙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手中的农具翻动着希望,汗水浇灌出生活的富足。
人生如秋,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别离的惆怅。恰似这秋分,一半是热烈,一半是静谧;一半是繁华,一半是沉淀。我们在这岁月的节点,感怀过去,憧憬未来,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 ,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2025.09.23于北京

丰收节赋
文/杨树森
引言:金浪翻陇映晴空,镰声伴笑庆年丰;春耘夏作汗濡缨,方得岁月酿甘浓。述此丰收盛景,阐此守耕之秘,作《丰收节赋》记之!
沃野铺金,云淡风轻,节序逢迎。
看棉堆缀雪,银浪翻陇;果垂盈树,赤玉悬庭。
稻穗沉腰,高粱举火,一派生机醉眼明。
凭栏处,听镰声交响,笑语传情。
耕耘不负平生,忆春播夏耘汗湿缨。
叹犁尖破冻,催芽破土;雨丝滋叶,引蔓攀棚。
天道酬勤,人勤地沃,岁月回甘自酿成。
凝眸久,悟丰年之秘,在守在耕。
2025.09.25于北京

作者简介
杨树森,笔名杨树森林,水墨雪漫,之寒。陕西扶风人,现居北京,供职央企总部。热爱文学、书法,曾在《乡土关中情》《都市头条》《经渭文苑》《今日头条》《稻田文学》等报刋杂志期刋发表千余篇作品。其散文、随笔、诗词等充满韵味,以文字展现生活感悟与艺术追求,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为读者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