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父之书
——写在我无法抵达的第26个寒衣节
王德贵(尘封的记忆)·江苏宿迁
一
霜在窗棂上凝结成
倒退的火车。
26节锈红的车厢,
每一节都空着您的座位。
我伸手,握住一碗凉透的汤——
汤匙里晃着1999年的月亮,
碎成26片,
再拼不回完整的中秋。
如今我已五十多岁,
抱过孙辈的臂弯,
仍记得您当年的温度。
二
您说的“别浪费”,
被我在夜里反复咀嚼,
嚼成26粒安眠药。
咽下去,
仍听见岁月“叮”的一声,
掉进积满锈屑的铁桶。
26年,足够把硬币锈成铁钉,
再锈成骨灰盒上那枚小小的锁。
我攥紧的钥匙,
早已长成掌纹,
再也打不开任何一扇
叫做“爸”的门。
才懂您当年的沉默,
是比山更重的嘱托。
三
记忆是打不开的罐头,
保质期停在您离场的凌晨26分。
我旋转,敲击,
把左耳贴在罐壁——
回声只剩一句:“好好听话。”
26年来,叛逆长成26米高的围墙,
墙外是“孝顺”倒伏的荒草,
墙内是我不敢认领的
童年废墟。
如今教孙辈说“爷爷”,
忽然读懂您当年的目光,
藏着未说的沧桑。
四
夜把城市折成纸飞机,
我沿舷梯奔跑26层,
喊您的名字,
风却把名字拆成26片拼音——
f a t h e r
像霜落在睫毛上,
永远等不到
一句“我回来了”的融化。
才知您当年的背影,
是我一生的灯塔。
五
如果删除键真的存在,
我愿先删去自己,
再删去“如果”,
只留下1998年最后一只虾,
在您筷尖悬空的0.26秒弧度——
被时间拍成永不显影的底片。
26年,我把它贴在心脏位置,
洗成一张越来越模糊的
烫手人间。
如今学着您的模样,
给孩子夹菜,听孙辈撒娇,
才懂父爱是一场无声的接力。
六
今夜,我把纸衣叠进寒灯的光晕,
将所有未说的话,
折成26只小船,
放进一碗白米饭中央。
它们在蒸汽里轻轻打转——
像1999年春天,
您掌心的陀螺,
转着转着,
就停在了再也回不去的
第26个岸边。
鬓角染霜,儿孙绕膝,
我仍想对您说:
爸,我想您了。
作者简介
尘封的记忆(王德贵),江苏宿迁人,徐州师范学院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喜欢写写诗歌散文微型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