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寒衣节哭声

文/武双喜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亦是祭祖节,正是为逝去亲人送寒衣、寄哀思的时节。
我们堂兄弟辈有五位姑姑:祖父兄弟三人,大爷、三爷家各两位,我祖父家一位。旧时全家同住老宅,每逢至亲白事,或是三周年、清明、十月一等祭祖上坟的日子,姑姑们总会身着孝衫、头戴白巾如期赶来。现场悲声四起,她们或跪地恸哭,或倚墙啜泣,哭丧吟唱如诉如叹,带着乡土独有的高低韵律,句句裹着粗粝的温度,满是对逝去至亲的思念与不舍,将心底的悲痛尽情宣泄。
乡土间的生死,本就与泥土紧紧相连——
小时候在土里玩耍,
长大后在土里劳作,
去世后在土里安葬。
家族及亲戚家白事的哭丧场景中,那些带着乡土口音、裹着绵长牵挂的哭诉话语,我总在一旁静静聆听、默默铭记在心里。后来在《都市头条》平台分享民俗见闻时,这些积攒多年的鲜活记忆与真挚情愫,便化作了这篇《寒衣节的哭声》。
叩叹嚎啕哽咽喉,泪滴江汉流沧海。
愿这声声思念,伴着寒衣暖透九泉。

赠咸阳渭城九十督学培训


文/刘文发


(乙巳年丁亥月辛巳日)
渭水霜清逢亥月,
咸城聚首育贤谋。
九十贤达同问道,
督学传薪志未休。
细剖教坛千般理,
精研督导万重筹。
今朝共汲真知力,
来日春风满杏楼。
2025年11月19日,渭水带霜、咸城气清,恰是聚力研学的好时节,受南京新名师培训机构和咸阳市渭城区教育局邀请,举行以“强督学专业素养 筑教育高质量之基”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培训对象是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区级督学、各学段责任督学共90人。培训通过“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教育高效益评价”学校评价实操和“精准督导 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学校常规督导实践操作指南”两个课件讲座,探讨如何通过高效益评价,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九十贤达同问道”,齐聚一堂、共探督导之道;“细剖教坛理、精研督导筹”,培训深耕专业的期许,更盼今日汲满真知,来日能让督导之力如春风般遍吹杏坛,护持教育向好而行。

祭祖敬仙送寒衣


文/杨烈焰

周朱毛刘中堂供,
报恩醒世信仰坚。
谁道阴间迷无路,
仙亲瞑瞑心河宽。
花哨纸活缕青烟,
碑文清瞦泪祖先。
祭奠仙神奉祖辈,
泱泱华夏旺青天。
先烈遗志初心念,
万代祖宗承红帆。
莫忘溪泉恩深远,
沧沧世事复兴天。
注:文中毛刘周朱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四伟人。
2025.11.20于西安

寒衣节谏言

文/春华秋实


人生世好比那花开叶绽,
死后了又好比叶落枝尖。
劝世人在人间多多行善,
去世了好名声众口相传。
是后人寒衣节理应祭奠,
己逝的亲人们必有灵感。
好后生报亲恩为国奉献,
明朗朗天在上有报有还。

七律·寒衣节

文/邓世辉

朔气凝霜南陵寒,
纸灰飞作白蝶旋。
授衣犹感古风厚,
祭火长明夜宇连。
脉脉恩情融逝水,
迢迢思念寄遥天。
人间自有真心在,
两界同祈共岁安。
人的死亡其实有
三次:
第一次是肉
体的死亡,人虽然
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他还活在親朋好
友的记忆中。第二
次死亡是认识你的
人的死亡,你便从
这个世界上彻底消
失了。第三次是他
留给这个世界精神
遗产的失灭,从此
他在这个世界上的
任何痕迹都不复存
在了。活好当下,
顺其自然,芸芸众
生不过都是匆匆过
客。
人生自古谁无死,
千古留名有几尊?
缕缕青烟入黄土,
冉冉香火昭后人。

今天,为父亲烧几件寒衣 捎去我无尽的思念



文/何俊锋

今天是寒衣节,几多哀思,几多牵挂,几多泪水。父亲和我们阴阳两隔,再也不能感受怀抱的温度,再也不能听到亲切的话语,唯有泪水涟涟,唯有斩不断的思念心心念念,直到永远永远。忘不掉的过去,挥不去的曾经,此起彼伏,前赴后继,有泰山压顶之势,有漫过心海之声,只因融入生命,只因刻入灵魂,只因你是我心里的至亲。难忘曾经的约定,难忘走过的往昔,农历十月初一,在这寄托哀思的节日里,今天,我在父亲坟头烧几件寒衣,寄托我一片哀思,捎去我无尽的思念。
枯草萋萋,捧一盏青莲灯,入水,那是我无尽的思念,点一柱心香,袅袅的升入天空,诉说我无尽的哀伤,真诚的祈愿,你与秋天同在,你与日月共存。阴阳两隔,隔断了彼此的身体,却隔不断心心相惜,生死别离,触动了内心的柔软,却忍不住念念不忘,愿只愿,寒衣节,淌下所有的泪,卸下所有的悲,让心有处可依,让梦不再孤独。
今天,在寒衣节祭拜先人,寄托哀思,也在这一天悟透人生。失去的不能再来,拥有的要珍惜。把握当下,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世间轮回,全自因果;万事万物,皆有始终。虽然远离故土在外打拼,但故乡依然是我们魂牵梦萦的方向。故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先人安息之地。故乡在,梦就在;老屋在,心就在;记忆在,根就在,娘在,家就在。
路过长安街头,看到处处有人在城管设制的铁桶里焚火纸,送寒衣。念起孩提时的老屋,母亲做的米酒,遥不可及,潸然泪下。才顿悟,有一种伤感,叫别离。转眼间,父亲己离开我们好几年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孤坟百里,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梦忽还乡,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会更懂得爱和珍惜。好好把握与亲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
人生是一场轮回,也是一场遇见与别离,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我们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守的日子,让美好的时光长留心中。有一种大爱,叫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有些感情,不能等。有些爱,要及时。一壶老酒,足以慰风尘;一缕寒衣,无以祭先人。愿在天堂的亲人清净安息,愿在尘世跋涉的亲人岁月静好′

十月一日忆父


文/康登科

人生不易忆恩情,
挡雨遮风养子成。
子欲孝而亲不待,
梦中常见悔今生。
2025.11.19于扶风

十一月,继续穿行在如烟的岁月

文/何俊锋

站在季节的深处,静静的聆听秋风吹掉落叶的声音,思绪也在无形中幻化成蝶,带着前世今生的轮回,与落叶一起翩翩起舞。在缱绻无语中飘飘洒洒,尽力的舞出一份生命的美。伴着一份洒脱,一份从容,一份温馨,一份厚重,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感受时间的无情。很多时候,我总是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灵魂同行,能与温暖共渡。独依凉窗,看片片落叶渲染晚秋,看朵朵落花沧桑路途。安静的坐在电脑前,十指轻轻的落在键盘上。看一个个文字,穿过心灵的百转千回,绽放成最美的故事。
时光静静的流淌,思绪淡淡的飘逸。默然前行中那些路过的风景和曾经绽放的美好,都悄悄的珍藏在了一个不可触碰的角落。乘着一叶禅的帆船,撑开含香的记忆,在岁月里迎着风风雨雨,划过或甜蜜或忧伤的心海,最终还是把思绪搁在了流年的浅滩。轻拾一枚落叶,收集一路相遇的感动,把它们安放在泛黄的书页里,待经年翻阅,相信那些温暖而明媚的相随,一定会让我坐拥馨香满怀。书房内,看温顺的秋阳,缓缓透过窗玻璃斜照下来,在斑驳的几点记忆里,滋长缕缕遐思。
煮一壶清茶,聆听循环播放的音乐,让自己静享一段柔软的时光,心不自觉就去了远方。其实我们这一生,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的在闯荡,不管日子浓烈或清淡,都必须亲自承受。平心而论,当下的年龄,虽未到年华老去,叹岁月蹉跎的心境,但早已过了肆意挥霍,将大把韶光付诸东流的时节。接二连三的无奈出现在思绪里,并不是因为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只是觉得人与人之间,少了太多的默契。站在季节的末端,回望流年记忆里的那些步履闲散,手捧温暖,拨弄琴弦,低低的哼唱出不老的曲调,那点滴韵味,在动静相宜里,溢满了温婉的眷恋。
将一些尘封的往事放逐天涯,守住内心的风景,聆听岁月的脚步,把日子过简单而精致的诗。想那菩提落尽,秋风起时,幽幽的山水里,依旧有一番落寞的旧梦。那些细雨敲窗时寂寥的小字里,那些路过的景,错过的人,再一次温暖了时光里的寒凉。而眸里的深情,早已在尘世的沧桑里,读懂了岁月所有的悲欢。那些时光走过后留下的静好,在秋末的阳光下,匆匆的滑过天际,带走了昨日枝头的美丽,置身于这充满了纷扰的尘世,总有许多无法把握的缘份,无法驻足的风景。
记忆总是与风雨相随,文字总是记录着难忘。晨风总是寻找角落,翻出时光里所有的阵痛,把爱和恨永远的锁在心底。即便岁月已远,我依然白天臣服生活,夜晚归顺本心。把日子坐成清素,和寂静互为影子,在一烟一火里丰饶,在一字一词里流浪。守住好心情,远离坏情绪,让自己的心充实,丰盈,快乐,温柔,善良,这足以暖化季节的冰凉。人在旅途,慢煮生活,时光就这样从岁月的枝头掉落,秋未尽,岁已寒,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只守住心中的那一季春暖花开。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溶化于社会之中,然后深情着,真实着,朴素着,简单着。
继续穿行在如烟的岁月里,在宁静的清晨,凝望季节厚重的颜色,携思绪与文字共舞。经历霜寒风雪,看月圆月缺,所有的风云变幻,都会随着泛黄的记忆被时光一一卷起。回眸岁月,不是所有的相遇都会相知,也不是所有的相知都会永恒。人生的悲欢离合都是情,生活的聚聚散散都是缘。行走俗世,在文字里注入我的轻欢浅嗔、惆怅感悟。安坐四季的晨昏,写时光小语,写清晨霞光里的希望,写午后思绪里的念想,写春去秋来的旖旎,写日暮岁月的波光。写着写着,心事就会渐渐流散,心绪就会渐渐淡然,自己就会慢慢充盈。

翰墨六人行余话


文/屈军强


心诚
笔写意,诗有情
纸上山水大美尽收
一路快乐行
美意幸福天天有
真好
心诚
笔写意 ,诗有情
真草隶篆多扬香馨
一路笑语行
效法贤人心中有
真爱
心诚
笔写意,诗有情
花鸟吟唱喜伴人生
一路雅集行
传播之声天天有
真情
心诚
笔写意,诗有情
石上吟红吉语频读
一路顺风行
观景心悦天天有
真切
心诚
笔写意,诗有情
历史回眸古风劲吹
一路领悟行
泼墨益智长寿有
真谛

降温

文/楊达

最不留情是西风,
难得冬欲竟欣荣。
无劳琼芳舒玉蕊,
且看梅花不日红。

谷物吟(组诗)


文/冯期武

水稻

翠叶摇风覆野畴,秧针细细绣田丘。
春时沐雨青姿展,夏日经炎秀穗稠。
根扎浊泥千顷浪,籽怀金谷万重秋。
农家汗润嘉禾梦,粒粒香飘慰白头。
注:以“绣田丘”喻插秧之精细,“浊泥千顷浪”既写稻浪翻涌,亦暗指劳作艰辛。尾联“慰白头”映射农夫毕生耕耘,方得米香盈室。

小麦
无垠沃土吐芬芳,举目金黄旷野香。
雪盖隆冬铸筋骨,霜侵春季砺锋芒。
磨中碎玉成新面,釜里凝脂化膳粮。
但解苍生饥馑苦,不争百卉艳秋光。
注:颔联以“雪盖”“霜侵”表现小麦耐寒之性,隐喻农人坚韧。颈联转写加工之繁,尾联升华其济世之德,呼应“百花娱目,谷物续命”之题旨。

大豆
翠叶摇风覆垄黄,荚藏玉粒裹青裳。
何须沃土催繁茂,自有晴光促富昌。
磨作乳脂千户暖,点成琼液百羞长。
平生默默滋民力,愿献淳香济四方。
注:强调大豆不择瘠土的顽强,颔联“磨作乳脂”指制豆腐、“点成琼液”喻酿酱油,尾联赞其低调奉献,似农人之朴拙。

红薯
蔓叶青枝覆陇长,深根瘠土孕琼浆。
嫩秧夏插三分绿,硕果秋收五担黄。
曾济荒年充饿殍,今登宴席佐熬汤。
心慈形拙舍其体,谁记寒门半载粮?
注:以“深根瘠土”写红薯生命力,颈联今昔对比,凸显其救荒之功。尾联“心慈形拙”拟人化,叩问世人惜粮之思。

萝卜
野老行踪半隐藏,平生只爱土泥香。
曾饶西席充佳对,又代人参入妙方。
百味堪调无染著,一心恒顺任烹忙。
清寒谁识原仙品?淡酿辛甘涤俗肠。
注:化用古籍典故(如《笑林广记》萝卜对答、代参方),颈联“无染著”“任烹忙”双关,既写萝卜调和百味不争功,亦喻农人谦和奉献。
创作思路解析
意象选择:每诗紧扣作物生长周期(水稻“春播秋实”、小麦“雪盖霜侵”)、形态(大豆“荚藏玉粒”、萝卜“土泥香”)及功用(红薯“济荒年”、萝卜“入妙方”),突出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特质。
农耕艰辛:通过农家汗润、瘠土深根、磨中碎玉等细节,暗写耕作之劳,如水稻“根扎浊泥”、小麦“雪盖隆冬”,均暗示自然严酷与农人坚韧。
惜粮情怀:尾联多作升华,水稻“粒粒香飘”、大豆“愿献淳香”直抒珍馐不易;红薯“谁记寒门”、萝卜“清寒仙品”则以反问促人反思。
语言风格:融入口语化表达(如“不争百卉”“谁记”),避免艰深,使诗意贴近民间;对仗上兼顾工整(“春时沐雨”对“夏日经炎”)与灵动(“曾济荒年”对“今登宴席”)。
组诗以物喻人,五谷之“俗”恰是生命之本。诗中暗藏一条脉络:从水稻小麦的主粮基石,到大豆红薯的辅佐之功,乃至萝卜的调和之德,层层递进,诠释“百花娱目,谷物续命”的深意——农人之伟大,正在于将平凡化作永恒。

写给麦立

文/刘文武

我的诗
像刚刚坠地的婴儿
就被你抱在怀里
捧在手上
亲吻 欣赏
我是那婴儿的母亲
欣慰着
阳光着
有一朵花儿在我心里
绽放
2023年11月6日晨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