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林百首七绝藏头诗写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五五发展规划精神
(二)(24616)
(下平声/二萧韵)10首(24616)
1
入脑进心(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入】化融霜映碧霄,
【脑】灵雾散现时骄。
【进】军镂骨铭肝胆,
【心】炬灯明照瀚潮。
2025.11.20.
2
知行合一(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知】渊探水越云骄,
【行】远扶摇动九霄。
【合】贯经纶多雨露,
【一】通万里驾星轺。
2025.11.20.
3
立标对表(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立】极鲲鹏定玉娇,
【标】程世界入云霄。
【对】悬冰鉴澄寰宇,
【表】里清辉共月昭。
2025.11.20.
4
看齐紧跟(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看】天北斗耀清霄,
【齐】志同舟破水摇。
【紧】舵随航云雾去,
【跟】涛共济驭新潮。
2025.11.20.
5
不忘初心(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不】渝矢志赤旗飘,
【忘】履艰程越嶂峣。
【初】服长存君子节,
【心】舟永系众民骄。
2025.11.20.
6
牢记使命(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牢筑贞松立碧霄,
记存宗旨赤旗飘。
使船把舵辉煌业,
命下苍桑振臂骄。
2025.11.20.
7
人民至好(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人】欢地喜唱今朝,
【民】众安康胜舜尧。
【至】上情怀家国爱,
【好】江山美似仙娇。
2025.11.20.
8
执政为民(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执】掌江山稳舵朝,
【政】通全靠舜尧骄。
【为】公天下谋洪福,
【民】众康饶锦绣雕。
2025.11.20.
9
法治为本(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法】平如水众人骄,
【治】国安邦靠律条。
【为】事遵章循大道,
【本】基永固舜尧朝。
2025.11.20.
10
德法兼治(七绝/藏头诗)
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
原创/马学林
【德】润心田化雨浇,
【法】安天下肃贪妖。
【兼】明刚则江山稳,
【治】世清廉胜舜尧。
2025.11.20.(24616)
【作者简介】
马学林,男,回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文化艺术博士,国家一级诗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律诗词),国学家、文学家、汉学家、改革先锋艺术家、当代中国百强诗人、当代中国诗坛杰出诗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终身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大文化学者荣誉称号、获首届人类文明大赛文化艺术类金获、2022年获中共中央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5年亚州地区艺术先锋、获亚州国际艺术勋章;获联合国文化艺术丰碑奖、艺术评审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世界艺术影响力领袖。到2025年10月写有24300多首格律诗。同年4月获(雅集京华《第八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被授于“新时代诗词文化践行者”荣誉称号;5月,获大美东方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荣获“中华文化永固杯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国宝大师”荣誉称号;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马学林著《百首诗词颂时代楷模拜四俊》200首诗);6月,获第四届矛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获2025全球影响力艺术家荣誉称号。7月,获中共中央颁发“七一勋章”和“七一勋章证书”;还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六部委共同授于“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被诺贝尔文学研究院聘“终身文学顾问”。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楹联的美学思想研究》入编中国楹联学会《非遗里的楹联优秀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证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爱党爱国爱人民》中国之父礼赞——共和国奉献者•报国典范 马学林专集)。8月,作品入编(《中国当代才子佳人传世诗文典藏》作家出版社)。获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终身荣誉顾问(厚德载物,德艺双馨)、获“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艺术奖”、“忠党爱国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9月,作品入选当代文学界唯一历史大典《中国当代文学史》,评选为“名载史册人物”、“主编提名最佳作者”、“大数据评选最具亲和力作者”!作品《舣舟千载忆东坡》经知名作家、诗人及学者组成的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在中国当代“才子佳人传世诗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获荣誉证书。10月,国庆节获“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10月31日,应邀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消费者保护法论坛》并作交流发言,论文入选),并有20首诗词、2篇美篇、2篇小年糕作品奉献。11月,获大国•大家艺术领军人物荣誉称号。(2025.11.20.于银川)电话微信:1869515837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