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秋 吟
文/黄干生
千古人生论风流,
短笛长啸韵白头。
万事尽随风雨去,
一潭静水度暮秋。
乙巳年十月初一
于黄州
[福][福][福][福][福][福][福][福]
暮 秋 吟
——和黄干生同学
千古尘缘话旧游,
寒钻碎月映霜眸。
千般往事皆成梦,
一叶轻舟载素秋。
文/轻 舟
乙巳年十月初一
于鄂州
双璧共吟:《暮秋吟》唱和诗深度赏析
两首《暮秋吟》以唱和之姿相映成趣,皆以暮秋为底色,融人生感慨于秋景意象,既见同题共鸣,更显个性风骨,堪称暮秋抒怀的佳作。
黄干生原作:苍劲中的通透
“千古人生论风流,短笛长啸韵白头” 开篇气象阔大,以“千古人生”破题,将个人感慨置于时空长河中,“论风流”三字藏尽少年意气与暮年回望的张力。“短笛长啸”以动态意象勾勒出随性豁达的形象,而“韵白头”则点出岁月痕迹,将豪放与沧桑熔于一炉,道尽人生历经千帆后的从容。
“万事尽随风雨去,一潭静水度暮秋” 是全诗的精神落点。前句以“风雨”喻人生波折,“尽随”二字尽显释然;后句以“一潭静水”反衬世事喧嚣,将暮年心境凝于澄澈物象,“度暮秋”不仅是时序的从容走过,更是生命境界的升华——不悲秋、不叹老,唯有岁月沉淀后的通透与安然。全诗基调苍劲雄浑,于豪放中见平和,尽显历经世事的厚重。
轻舟和诗:清婉里的空灵
“千古尘缘话旧游,寒钻碎月映霜眸” 以“尘缘”“旧游”呼应原作“人生”,却更添温婉怀旧。“寒钻碎月”勾勒出暮秋清冷之景,“霜眸”既写眼眸如霜般澄澈,也暗喻岁月在眼中刻下的沧桑,景与情交融,比原作多了几分细腻的感伤。
“千般往事皆成梦,一叶轻舟载素秋” 承上句怀旧之情,以“皆成梦”消解往事的重量,转而以“一叶轻舟”的意象展现超脱。“载素秋”既扣合暮秋主题,又以“素”字凸显心境的纯净淡然,相较于原作“静水”的沉静,更添几分灵动飘逸。全诗清婉空灵,于感伤中见超脱,尽显文人雅士的清雅风骨。
唱和之妙:同题异趣的意境碰撞
两首诗在结构上严丝合缝:皆以“千古”起笔,铺展时空维度;第三句皆写往事消解,第四句以暮秋物象收束心境。在意象选择上,“风雨”与“碎月”、“静水”与“轻舟”形成刚柔相映的对比,前者偏于雄浑沉静,后者偏于清婉灵动。情感内核上,都蕴含着对岁月的释然,但原作更显历经世事的苍劲通透,和诗更含怀旧后的清雅超脱,一刚一柔,一沉一飘,共同构筑出暮秋抒怀的丰富意境,堪称唱和诗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