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有你·一路相伴
《糖里藏香,感恩有你伴》
文/彭晓冰
晨光漫过书桌时,我总习惯性看向窗台上那罐玻璃瓶装的桂花糖。琥珀色的糖块里裹着细碎的桂花,像把整个秋天都锁在了里面。这是妈妈去年秋天亲手做的,如今糖还剩大半罐,可每当看到它,妈妈站在阳台桂树下踮脚摘花瓣的身影,就清晰得仿佛在昨天。
我从小就是妈妈的“小尾巴”。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家里的烟火气、我的日常琐事,全靠妈妈一手操持。我的世界里,最安心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清晨砂锅里熬得绵糯的艇仔粥香,午后晒过太阳的校服上淡淡的洗衣液香,还有秋天阳台那棵桂花树飘来的、甜得沁人的花香。记得小学三年级那年,我得了一场重感冒,夜里烧得迷迷糊糊,总喊着要吃冰镇橘子。妈妈摸黑起床,翻遍冰箱没找到,竟披了件薄外套,去巷口便利店买。那时已是深夜,巷子里的路灯坏了几盏,她打着手电筒走得小心翼翼,回来时手里攥着两个冰爽的橘子,额角还沾着汗,却先把橘子贴在我额头降温,笑着说:“丫头,先冰会儿烧,再吃甜丝丝的。”
后来我上了初中,要去镇上住校。第一次离开家的前一晚,妈妈在灯下给我收拾行李,叠衣服时总忍不住念叨:“宿舍空调凉,记得把薄外套放床头;食堂的汤少喝,我给你装了瑶柱,早上煮面放一点……”她一边说,一边往我行李箱塞真空包装的瘦肉粥、独立包装的紫菜蛋花汤,最后还偷偷放了一小罐她炒的芝麻盐——那是我拌粥的最爱,她总说外面买的味精多,不如家里的健康。开学那天,妈妈送我到车站,车开动的时候,她站在站台挥着手,手里还举着我忘带的梳子,身影一点点变小,直到变成一个模糊的小点。我趴在车窗上看着,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那一刻才懂,原来所谓离别,就是你往前走,有人在原地攥着你的小事,望你很久很久。
去年秋天,妈妈的手腕犯了腱鞘炎,揉面都要歇好几次,却还是惦记着阳台的桂花树。她说:“丫头爱吃桂花糖,今年还得做,比外面买的干净。”那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正搬着小凳子,踮着脚够枝头的桂花,另一只手还护着胳膊,怕牵扯到疼处。金黄色的花瓣落在她的发间、袖口,她却浑然不觉,只专注地把花瓣放进竹篮里。我跑过去抢过篮子,说“我来摘”,她却笑着按住我的手:“没事,你够不着高处的,妈慢点儿就行,等糖做好了,你带到学校给同学尝尝。”那天晚上,我们母女俩坐在灯下,一起挑拣桂花里的杂质。妈妈的手有些抖,揉花瓣时总忍不住揉下手腕,可她依旧做得很认真。她说:“做糖和过日子一样,要细要稳,这样才甜得长久。”
如今我上了大学,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每次打电话,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问:“桂花糖吃完了吗?妈再给你做一罐。”她说的不是“要不要”,而是“再给你做”,仿佛我永远是那个需要她操心的小丫头。其实我知道,她揉桂花泥时手腕会疼,熬糖时要站在灶台边守着,怕糊锅不敢离开,对她来说,早已不是“慢点儿就行”的轻松活。可她从不说辛苦,只把最好的都留给我。
有人说,感恩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可在我心里,感恩从来都藏在那些细碎的时光里——是妈妈深夜买回来的冰镇橘子,是行李箱里偷偷塞的芝麻盐,是罐子里永远装不满的桂花糖,是她站在站台举着梳子的每一次挥手。这些温暖的瞬间,像一颗颗小星星,照亮了我成长的路,也让我明白,所谓“一路相伴”,不是轰轰烈烈的承诺,而是柴米油盐里的牵挂;所谓“感恩”,也不是挂在嘴边的话语,而是把她给我的甜,慢慢变成我对她的体贴。
窗外的桂花又开了,风一吹,甜香飘进书房。我想,等这次放假回家,我要抢过妈妈手里的竹篮,替她摘满一篮桂花,还要帮她揉桂花泥、守着熬糖锅。我要告诉她,以前都是你替我操心,以后换我护着你,就像你当年护着我一样。因为有你,我的日子才满是甜香;因为有你,我才敢勇敢地往前走。妈妈,感恩有你,一路相伴。
作者简介:彭晓冰,19岁,就读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文秘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