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嫂
作者:汪洋
( 一 )
愁与乐,哭与笑,在世上不知造就了多少人生经历。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唱不尽的歌谣,人人皆有之。顺言:
人生道路有坎坷,谁也别嫌石头多。
喜乐哀愁天天过,家家都用吃饭锅!
我家对门的二嫂今年八十七岁,高龄。她这个岁数了,走起路来还挺精神,步履稳健,说话口齿伶俐,语言表达清楚,使我惊叹不已!二十多年没见过面,这期间一直惦记着她,时不时浮想联翩。回忆二嫂年轻时度过的漫长岁月,是多么艰苦难熬啊!在睡梦中醒来,想起她我心里酸楚。
今年清明节回老家祭祖,恰巧遇到二嫂女儿军侠,见我高兴的说:“叔,你也回来了,我妈在家呢,你来吧!”听说二嫂在家,我异常兴奋激动,心想也该见见二嫂了。急不可待,便立即朝她家走去。
去二嫂家,没有准备礼物。因为蒙黑时分,到商店购物路远,又是突然间听说,只好空着手前往。快到二嫂家门口时,急着顾不得敲门,便大声喊:“二嫂!二嫂!在家吗?”二嫂听到有人来家叫她,急急忙忙到了门首,一边开门,一边答话说:“来了,来了。”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后,“吱啦”一声门开了。二嫂瞅见是我,喜出望外说:“你回来了,快进屋里坐。”我看她脸纹满目,容颜苍老。抬起脚步跨进门,巡视院房,还是多年前盖的,有几间空舍,就她一人在住。进到屋里,坐在马扎凳子上,还没张口说话,二嫂便亲切地问: “你吃晚饭了没?二嫂刚熬好的红豆稀饭,给你舀一碗。”我有点不自然很尴尬,推谢说:“吃过了,不要客气。” 屋里摆设虽不豪华,但干干净净,优雅别致,乍一看感觉就像到了自己家似的。二嫂问我:“你一个人回来的吗?”“是的,回老家上坟。”我悠然自得站起来,在客厅转来转去,回复着二嫂。二嫂观察我好像没吃饭,是在哄她。拿来碗舀一碗稀饭,盘子上放了两个刚熥热的白面馍,再端来一碟炒葱花让我吃。说:“吃吧,到二嫂家客气啥呀!”我有点难为情面,犹豫中拿起筷子,开始吃二嫂做的晚餐。细嚼慢咽家乡的饭,尝到小时候的味道。感到原味、深味、韵味、滋味、很是惬意舒坦。
吃完饭,想和二嫂聊天谝闲传,不知道该说啥呢?想问:二嫂这些年没有见你,在哪里过?想问:二嫂这些年过得咋样,经济状况如何?话到嘴边又缩回了。踌躇了半天,还是不敢问,也不能问,为啥?思虑悠悠,不由伤感,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
二嫂小时候生活在城里。母亲是邻里有名气的能人,勤奋置业家境殷实。所以,对二嫂姐弟俩宠爱惯养,使其不受苦累。二嫂年轻时,青春靓丽,温雅秀美,继承了她妈的特征。清丽秀雅的脸上总是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她为人朴实,性格豁达开朗,活泼可爱。
二嫂21岁芳龄嫁给二哥。二哥26岁军人娶了二嫂。
二哥19岁入伍当兵,21岁任班长,22岁入党,23岁任排长,25岁任炮兵三O六团一二O迫击炮七连连长。1956年结婚那阵子,二哥身着军官裝,1米72的个子,腰杆挺直,英俊潇洒,长相帅气。办婚礼那天,他骑着棕红色的马儿,身上斜挎着大红花。二嫂坐在花轿里,穿着一身红衣,头发上插着两朵花。真是郎才女貌,一对鸳鸯般配。村里的老者赞美,同龄人羡慕,小孩敬佩。婚后到这家转一转,去那家聊一聊。带些糖果,见谁就从包里掏出让尝几个,恭敬谦让很有礼貌。她和蔼可亲,他祥和善目,两人脸庞露出幸福的笑容。
二哥二嫂结婚后,相依相伴,相知相爱,甜甜蜜蜜。两个人的血液在浇溶中流淌,目光迸射出深爱的火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短短的一月里,两人幸福的度过了美好的婚期。到了要回部队的时候了,这时二哥舍不得离开,还得走!二嫂含着泪送别,必须送!阳光明媚的这一天,金黄色的油菜花开得一片灿烂,沟沟壑壑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两颗炽热的心却掩不住悲伤,别了!各自一方,远隔千山万水……
二哥回到部队后,放不下心,两三月写一封家书,嘘寒问暖。二嫂天天挂念,夜夜梦见,常常三更流泪。夫妻之间相隔千里,两颗心却紧紧相连。
二哥的心:
身在边关守国土,时刻不忘咱乡里。
思念亲人常流泪,书信传送表心意!
二嫂的情:
遥远星星在天边,我却不能到跟前。
时时想念泪洗面,日日盼望回家园!
正是一天好比一年,一年好比十年,夫妻双方泪涟涟。
第二年他们的大儿子诞生了,起名叫军民,意是他从军为民。这是两人之间情感的结晶!激动的心情更加热烈,情爱更加浓郁。部队的工作使他难熬的日日夜夜,只盼望着上级准假。天天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终于等到了年春节,二哥从部队不远万里回家乡探亲。
二哥回来了,大包小包装的满满的。有给大伯、大娘买的衣服和水晶饼点心,给二嫂买的衣料和特产食品,有给满月后亲儿子的童衣和玩具,还有给乡邻右舍的糖果和香烟。头首先向大伯大娘问安,叩头作揖,恭礼孝敬。其次再见二嫂,喜冲冲地给了一个亲昵的拥抱。当场下五哥风趣的说:“哟,哟,有失军人风范啊!”瞬间的笑声阵阵,全家都沉浸在兴高采烈之中,人人心情愉悦,个个舒畅快乐。
这一年春节,二哥二嫂过的是最幸福的一个年节,是快乐的一个年节,最有趣味的一个年节,最美好满意的一个年节。过完春节,二哥又要回部队了,二嫂在家里,含辛茹苦抚养他亲爱的儿子,照顾着花甲之年的父母亲。
二哥在部队里的心情非常好,工作中更加努力,任连长职责认真负责,剿匪时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空闲时他思念家乡的味道越来越浓,想念二嫂的心情越来越深,惦念儿子的成长越来越重。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相片偷偷拿出来,目不转睛的看看,抚摸着父母亲、妻子和儿子的脸,笑了,笑傻了!笑声中又发出了无声的啜泣……。
二哥寄给二嫂信中,他是含着真情,伤心的写。
瑞英:
今天抽出时间写封信,猜到你要骂我了。因为咱娃要靠你带,嫌我不管。咱爸妈要你照顾,嫌我不问。手里没钱花,嫌我不寄。你辛苦了!你骂吧,我能听到。你哭吧,我看得见。十分抱歉,请你原谅!
部队的事太忙了,每一天都在加强训练 。连队棘手的琐事太多,我要操心处理。不光要向上级汇报工作,还要随时迎接检查。搞得我精疲力尽,苦不堪言。我是军人,一切听从党指挥,要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完成上级交于我的光荣任务。
近期边防吃紧,部队人员不准请假。因印度人闹事挑拨,抢占我国土。内地匪徒嚣张跋扈,破坏干扰,人民不得安宁。因此,在内忧外患局面下,首先剿匪,其二是解决边疆问题。目前部队是严阵以待,随时迎接挑战。
说心里话我也非常想家乡,想爸妈,想你和儿子。想妈妈做的那一碗黏面,香味十足。想你粉妆玉琢,红飞翠舞的姿态,像雕塑般美丽。想儿子胖胖圆圆的脸蛋,张开嘴巴无知的笑容。你知道思念的滋味是多么难受啊?有多少个难眠的夜晚在流泪,有多少次梦中把你拥抱!天哪!相隔千里,我们啥时候才能见面呢?等待吧,总有那一天!
最后嘱咐一下:你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管好咱的娃,多去照顾爸妈。另外,这次给你寄些钱,够你生活费用了,再给爸妈些。
勤学 1960.5.1.
二嫂收到信后,又带着深情的思念回信。
勤学:
信于昨晚收悉,字里行间的内容,觉得都处在同感之中。天上皎洁的月亮照着你,也照着我,相隔千山万水,却不能相见。空中的大雁,自由自在在飞翔,能不能带去千言万语的思念!我抱着咱娃,走到曾经去过的河边,站在柳荫下遥望。此时此刻,秋风萧瑟,冷雨凄凉,寂寞难耐呀!夜里睡梦中我在你怀里撒娇,怪恨你心硬。你却轻抚着我安慰我,哄我睡觉。你宣誓说,终生的爱永恒不变。突然间三更惊醒,咱娃哭了,我也哭了。我叫你的名字,娃喊叫爸。还以为你在我身边,却不知道你在荒山野岭中,在祖国的边疆守护着每一寸土地。告诉你:一草一木也不能丢!
咱爸妈、娃都好着呢,不要过多的牵挂,安心在部队工作吧。
再见!
瑞英
1960.10.1
情深意切,倾吐不完双方挚爱;千言万语,叙说不尽夫妻真诚!
他:表达真心,让爱释放。
她:诉说真情,热血沸腾。
却是:
一轮明月,天涯海角觅知音;
七星北斗,牛郎织女隔天河!
( 二 )
六一年低标准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正处在困难期。家家饔飱不继,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窘迫。二嫂同样困难、困苦、困扰,成天为生活奔波。当初生产队按人口分的粮食,不够吃半年。大多是吃苞谷面做的搅团,玉米面馍这类粗粮。白麦面粉吃的很少,只能过年过节吃到一点。这个时候,儿子军民四岁了到处跑的玩,跑饿了就哭着要吃饭。家里没有粮,又不能让娃饿着怎么办?为此,二嫂成天为生活发愁熬煎。她自己饿了可以挺着少吃些,娃饿了就得去左邻右舍借点,尽量不让娃受罪。开春后去野外挖野菜。收割完麦子,到处拾麦穗,拾回来可以置换面粉。秋收后的白菜帮和萝卜叶子,拾到家里腌酸菜。这些事都是领着娃一起去。难呀!一个人辛辛苦苦,既要带娃,又要寻找粮食,还要操心油盐酱醋日常生活少不了的东西。
二哥三年没有回家探亲了,家里每三个月左右收到一封信。每次都是高兴拆开,看完后垂头丧气。信中总说他工作忙,边防紧张,假不好请。二嫂伤心一阵子后,接着就无声的啜泣,埋怨他忘了家乡,家里是多么苦,你能不知道吗?也不回家帮我减轻一下负担。整天心情不好,觉得冤屈。其实,二哥也很想家,就是回不了家啊。
他鼓励二嫂说:
我在边关守国家,你得辛苦顾小家。
虽说当今受些苦,困难肯定不长久。
只要是咱党领导,日子越来越美好!
六二年九月末,二嫂接到二哥的信,说让她带上娃到部队探亲。信中包含着深情的内容,并解释了原因。部队规定任何军人不能休假,不许脱离岗位,但允许家属来,同时汇了些钱。二嫂看了信后,高兴的赶紧告诉了大伯、大娘,他们同意了才准备行装。临走前先去了趟娘家,她妈缝制好的“同心结”香包也带着,再上街买了些核桃和毛栗子等土特产。
二嫂走时让五哥五嫂送,包里装着她和娃的换洗衣服,带着土特产,还要带娃。上车带的东西多,路上累赘,只好让五哥五嫂送到西安火车站。送到车站后安顿好,再坐长途汽车回来。回到家又给二哥发了电报,告诉了情况。
二嫂坐在火车上,心情异常激动,高兴的逗娃说:“见你爸爸去,快见爸了。”娃笑了,喊叫:“爸爸!爸爸!”火车向西奔驰,窗户外面的树杆急速闪过。远方的喜鹊发出欢乐的歌声,似乎在催火车跑快点。随着火车轰隆轰隆的响声,驶过了宝鸡;驶过了天水;驶过兰州又过了海东直达西宁车站。过一夜后到站下车,部队派北京吉普接到西宁基站,又到陆55师306炮团宿营地。
一见到面,二哥兴致勃勃的先抱起娃,亲了又亲说:“快叫爸,叫叫爸。”转过头又让娃叫他跟前的战友:“叫叔叔,叫呀!”军民眼盯着这些陌生的人有些认生,将脸藏进二哥的怀里 。接着给他的战友介绍说:“娃叫军民,你嫂子叫瑞英。”和二哥一同迎接的战友,把二嫂拿来的行物李回到宿舍。
二嫂在部队受到营、排长以及官兵探望,热情无比。尤其是住宿地其它隔壁几家,纷纷争先请客吃饭,盛情款待。二哥二嫂带着土特产回礼,以表谢意。 短短一星期时间,像流星一样眨眼间过去了,这是他(她)们夫妻双方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过得也是最快乐愉悦的日子。这期间二哥接到部队紧急命令,要求在三天之内准备好行装和物资,去西藏前线。二哥只好打发二嫂回家。临走前先一天晚上,孩子睡着了,在夜深人静时,二哥深沉而淡定的问二嫂说:“假如说我牺牲了,你咋办?”二嫂瞬间的眼泪涌出,含着泪激动的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嘛,我要你活着,永远陪着我。”二哥紧紧的抱着二嫂,伤心的说:“你还年轻,另找一个,同时照顾好咱的儿子。”这时二嫂突然间推开二哥,猛然坐起来,怀着一种惆怅和激动的情绪,嗔怒的说:“你胡说啥哩!我要你好好活着,活着呀!”此时此刻,二哥二嫂心情更加激动,俩人都哭了,抱着哭……。
夫妻双方一晚上没有睡好觉,十分伤感。第二天早上,二嫂离开部队回家。临走时把“同心结”香包塞到二哥的手心,深情地说:“记住我和孩子,一定要好好的回来!”
二哥要去前线打仗,好像端倪出不好的结果来,便给二嫂交待身后事。人世间变化无常,事事难以预料。战争的残酷性,迫使二哥不得不多想些。当然,要是战争结束后,能顺利回来是最好不过的了。然而事与愿违,从此两人阴阳相隔再也没有见过面。
二哥送走二嫂后,立即在部队里组织学习,贯彻上级指示,宣传、教育、动员、落实各项工作。三天时间紧,任务重,各排互相配合积极响应,按时完成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临走时他向营长递交了一份自己的决心,请部队首长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他豪言壮语写出了心里话:
幼时替人放牛羊,成年担挑当货郎,
奔波流浪跑四方,死亡线上度时光。
多亏中国共产党,被救立志拿起枪,
参军已整十三年,成长路上全靠党。
如今祖国被侵略,饮水思源岂可忘?
亲爱的党,我向您保证:
反击印度侵略者,我的炮膛已擦亮,
誓死为国争荣光!
部队从西宁出发,经过一千多公里长途跋涉,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颠簸了十几天,于十一月初到达中印边境东段错那地区,已是残冬时节。山顶白雪皑皑,山腰和河谷间却是松柏浓绿,山阳面竹篱边又出现不知名的野山花。看来温差很大。
这里居住门巴族民族。当地人诉说印军:把大树砍了,放火烧了民房,把路挖得坑坑洼洼。建造了星罗棋布的暗碉堡和条条蛇形的战壕,并埋设了无数个地雷。这是印军针对我军做好战争的准备。二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怒火中烧,气愤难耐,三番五次请求上级批准迎战。
11月8日,二哥受领任务后,率领炮兵分队,参加了支援步兵反击印军侵略者的战斗。当部队进入西山口下,印军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暗藏在碉堡里,向我军发起疯狂猛烈进攻,炮声隆隆,枪弹嗖嗖,对我军进行严密封锁。我军步兵急需炮火支援的情况下,二哥挺身站在岩石上高呼:“同志们,现在是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了!赶紧抢时间,占阵地,架起炮狠狠地打击敌人,为步兵开辟道路。各炮班做好准备,听我命令。”说毕,立即找隐藏位置侦察。他的通信兵背上报话机,以敏捷的动作向敌人射击的方向奔去,瞬间消失在弥漫的硝烟中。二哥选择了置高点观察指挥,一会儿从报话员里传来射击口令。顷刻间众炮齐鸣,颗颗炮弹飞向上空,准确无误落在敌方的阵地上,炸声和喊声连成一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摧毁了敌方工事,杀伤了敌人,出色完成了为步兵前进的战斗任务。
印军节节败退,我步兵继续向前挺进,向纵深发展。由于迫击炮射程较近,必须随时跟紧,选择新的观察所位置是必要的。决定另设观察所,若要沿公路绕行,势必会拖延时间,贻误战机。最近处是杜鹃花林,二哥侦察好地形,带着他的通信员,迅速占领后,继续指挥起又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观察所附近有敌方埋设的地雷,由于指挥紧张不幸被他踩中,瞬间一声巨响,二哥双腿被炸断,身上腹部多处负伤,鲜血淋漓,透过棉衣流淌在杜鹃林中......
七连连长倒下了,跟前目睹的战士立即把他扶起,看他嘴唇微微颤动说不出话。战士的眼泪直往下流。他摇了摇头,意思是说:“不要伤心,不要难过,继续战斗吧!”
一会儿时间,二哥从昏迷中醒来,忍受巨痛,竭尽全力的说:“党正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倒下了,对不起,为党做事太少了。我戴的手表请转交给组织,为我交最后一次党费吧!” 说毕,二哥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此刻,围绕在周边的战士,嚎啕恸哭......
二哥牺牲了,副连长接着指挥,战斗中猛打快冲,一直打到达旺地区,最终完成了任务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后,部队把二哥安葬在西藏山南烈士陵园。从此他安静的躺在远离家乡的故土中,陪伴和他一起牺牲的战友。
二嫂回到家,把在部队的情况告诉给大伯大娘。俩位老人听说儿子上前线去打仗,心神不定,睡觉不安,操心儿子。二嫂更是担心,三更半夜梦中惊醒,思乱难眠,精神恍惚,担心丈夫。
二哥牺牲的消息已经传到乡政府。部队派一位营长和二哥的通信员,带着他生前遗物和牺牲时留下的手表处理后事。当时全村人都知道了,就是没有告诉他家人。县、乡、村干部以及医务人员来到家后,才分别告诉了情况,并予以安慰。这时家里面乱套了,哭声一片,喊声连天。大娘哭晕在她后院的屋里,二嫂哭晕在前院屋里,医生赶紧抢救。四嫂、三嫂、五嫂和乡村邻居家几个老人也到跟前安抚,泣涕涟涟。
第二天在家里开了追悼会,县、乡、村领导分别讲话,之后把二哥的遗物安葬在烈士陵园。
( 三 )
二哥牺牲那一年32岁,二嫂27岁,儿子军民5岁。
正是:
春暖花开正艳时,一场霜雪降寒流。
正值禾苗吐馨月,却是冷雨凄凉日。
二哥牺牲后,二嫂是和大伯、大娘、五哥、五嫂、六哥,再加上她儿子七口人在一起生活。从此,家人再没有热闹高兴的气氛,人人郁闷不乐,相互间也很少说话。日子虽说苦些,但互相帮衬还能维持下去。
大伯、大娘年龄大重活干不动,只能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可是,二位老人心情不好,儿子不在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经常伤心泪流。特别是大娘,支撑不住,时不时就哭了,全家人跟着伤心。她哭着说:“娃呀!我可怜的娃呀!你为啥早早走了,也不管你爸你妈了?恓惶的娃呀!苦命的我呀......她哭声恸地,喊声震天,像似寒风刺骨一样凉透了心。因此,两位老人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一日不如一日,体质每况愈下。不久,大伯去逝了。
正是:
时事伤心,风号鹤唳人何处?
哀情惨目,月落乌啼霜满天!
二嫂更伤心,已经哭干了眼泪。原来炯炯有神的眼睛,不再那么灵活。看到家里有人哭泣,她却傻呆着笑了,精神受到刺激就迷离混沌,摇摇欲坠。经过四嫂安慰和关爱后,逐渐好转。以后,当她一想起二哥就失态,这种情况时不时地发生。
二哥牺牲的第二年,二嫂生下遗腹子女儿军侠,同年五嫂也生了女儿。大娘忙内忙外,既要做全家人的饭,又要照看坐月子的二嫂、五嫂,累的大娘精疲力尽,苦不堪言。本来家里就穷,缺油少粮日子艰难。生产队按人口分粮油少之又少不够吃,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花费多,仅仅靠五哥一个男劳力来支撑。光景自然过得艰难,实在是无法再继续,无奈之举,另立门户分灶过。这时六哥也慢慢长大了,能担当一部分家务,13岁正在上学期间,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和大娘过。五哥五嫂和她女儿过。二嫂只能和她军民、军侠过了。虽然分开过日子,来来往往还是亲近的,互相帮扶着,毕竟是一家人嘛。
当时住宿也很紧张。老辈弟兄三个在一个院子,大哥和六哥之间是伯父兄弟,大哥和三哥是亲兄弟,二哥、五哥和六哥是亲兄弟,四哥独子无兄弟。他们各分占院子三分之一。除过院房外,祖辈人在院子后面有一块菜地,住宿紧张的情况下只能在后院另建房子。所以,大伯大娘在世时,把后院盖了四间两部房。大娘住一部,五哥住一部,二嫂就分到前院子里住了。
二嫂住的地方在东南角15平方米房子里,前面的窗户是阴面,见不到阳光,屋里边黑嘛咕咚的。睡炕占用了一半,结婚时的家俱两件,一窄绺脚地下刚能走过去人。烧炕是在外面,到了冬天抱些苞谷杆烧火暖炕。屋里面太小,没办法生火做饭。外面有一米来宽的过道,垒个土炉以便做饭。在前院子住也方便些。
家里没有一个男劳力,日子过得越来越难,二嫂管娃、做饭、担水、买煤(摊煤饼)等等,这些事都要去做,光家里面用水的事就很难办。距她家有近两里路是老辈人打的井,村里人都吃那里面的井水。要担上桶到井跟前,把木轱辘上绕的绳,用力一圈一圈去往上绞,一般力气小的人是相当费劲的。二嫂把儿子军民叫去搞水,两个人很费劲绞上来,抬一桶水往回走。有时见门口的人,央求帮忙。二嫂她身板瘦弱而单薄,内心却刚强有毅力。虽然精神囿在痛苦的世界里,但为了儿女成长,她必须咬牙坚持,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二哥牺牲前的嘱托。
我比他儿子军民大四岁,比六哥小两岁,是邻居对门。小时候我们之间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彼此之间感情很深,谁家有事互相帮忙。当然二嫂家没有水了,或其它重活需要我,告诉一声,或抬或担或搬,只要是出力的活尽量去帮。
军民上学了,没人接送自个儿去,有时六哥从门口过路顺便送去。上学不久和同学玩耍时,不懂事理的同学詈他说:“他是没有爸的娃,咱不和他玩,”来取闹。逗的军民情绪激动耍脾气,回到家哭哭啼啼问他妈要爸爸。二嫂受不了刺激,先哄后打来发泄。特别是学校组织上街,或游行、或参观等一些活动时,大都是父母亲陪着,带些吃喝照看。军民看同学各有他父母亲关爱,他独自一人在无声的哭泣流泪。班主任老师发觉这情况后,到跟前安慰哄哄就没事了。因此,和军民在一起的同学之间他是孤单的,但他学习认真刻苦,考试成绩一直在他班名列前茅。
军侠小时离不开人,二嫂在家里照看。开始还不知道她爸,抱在村巷子里,老是妈妈围绕在她身边。后来慢慢长大了,看到人家孩子既有妈又有爸,受育着父母的关爱,她还在迷糊中徘徊。和她同年龄的孩子叫爸爸,她跟着学叫,把村里的其他人也叫爸爸。军侠上学以后,逐步接触到学生,并一起玩耍时,才知道她没有爸爸。回到家里又问二嫂说:“妈呀!我爸呢?”二嫂没办法答,哄娃说:“你爸在很远的地方打仗,打完仗就回来了。”哄着娃她哭了,娃也哭了。 军民比军侠大五岁很懂事,遇到这个情况把军侠领出去玩,缓解情绪。军侠上学时能下功夫,学习成绩好,在校期间经常受到老师表扬。
几年来,二嫂艰苦勤劳拉扯着两个孩子。衣服穿破了缀上,再破了补上,摞起来再缀。没有粮油吃就借,再借不到挖野菜,稠的没有喝稀的,宁愿自己少吃点,娃饿了不能亏待。光景过得是一天难于一天,一年更比一年难。熬吧,熬到俩娃啥时长大,才能减轻负担。
六哥七零年结婚时,借钱办的婚宴,当初欠了一屁股债。婚后忙于自己的家,又要还债,还要照顾大娘,日子过得窘迫。七一年参加了工作,在公社商店当管理员后,挣工资时才有还债的能力。可是,大娘年龄大了,加上儿子牺牲后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吃中药花费大。靠六哥挣的那点钱要顾他的家,还要顾及大娘,自然就不够用。不久大娘又去世了,根本就没有能力照顾二嫂两个娃。
军民、军侠上学期间,各项费用靠抚恤金不够用,只能去娘家借。二嫂她弟怀升经常给于支持,帮助姐姐度难关。怀升家在城里,儿女少,看到可怜的姐不能不管,况且姐弟俩走得又很亲近,帮姐一把是理所当然的了。
军民69年小学毕业,72年初中毕业,75年高中毕业,一直学习好成绩优良。由于当时不考大学,毕业后只能回家参加农业劳动。回到家自学了一门木匠手艺,谁家盖房做家具请他去。木匠技能一般都是有师付带,军民聪明,心灵手巧,靠自己琢磨掌握了这门技能。有这门技能大多是生产队派去,能得到一个男劳力的工分外,还能节省家庭开支。在谁家做活吃谁家的饭,省的二嫂操这份心。
七七年恢复高考后,军民又拾起书本,夜以继日复习,迎接高考。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终于考入西安交大电力学院,经过努力后再考上在职研究生。大学期间没有生活来源,二嫂又在她弟处借,再难也得供儿子上学。毕业后分到韩城电厂任技术员。军侠81年高中毕业后,考到兰州军护学校,三年后分到部队医院。军民军侠有工作了,二嫂身上的负担减轻了一截。这个时候,她一个人在家里觉得寂寞,想起二哥她就无声地啜泣。难受过后,她又挺起精神,心想把儿女的工作问题解决了,但儿子还要结婚。家里的只有这一部房子,不能让娃在这里结婚呀!我一个人住还行,给娃说的媳妇人家同意吗?
军侠好办,女娃长大出嫁后是泼出去的水,不要二嫂操这份心,儿子就不行了。
在农村里结婚、盖房两件事是最难的,好的家道不被累死,也得掉一层皮,何况二嫂呢?身弱瘦小又是她一人的能力,要办好这两件事比登天还难。
她是:
前面走的冰雪路,受寒更冷。后面又走泥潭路,坑坑洼洼今日刮风明下雨,天天都在苦难里。
( 四 )
二嫂两个娃都工作了,想着赶紧给儿子找媳妇,年龄大等不得,又发愁没有房。暂时没有能力置家业,又不能耽误,这事咋办?想来想去,还是等军民星期天回家时商量一下。
军民上班的地方距家五里地,骑自行车半小时就回到家了。他每星期都必须回家,因为老妈在屋里他不能不回来,到家和妈聊聊,帮的做些事。再咥一碗老妈做的黏面,改善一下伙食。
星期五中午军民在电厂单身食堂吃完饭,出门到菜市场买了些菜:红萝卜四个,白菜一个,蒜苗二斤,豆腐二斤,共计花了五元。回到宿舍捆札在自行车后坐上,准备好下午下班后回家。
晚饭二嫂已经把苞谷糁稀饭熬好了,瓷盘子里面放了两个熥热的白面馍,一碟红萝卜丝,一碗炒酸菜,等儿子回来。军民回到家,老妈急忙迎接,解开绳取菜,顺说:“买这么多菜呀,饭舀好在桌上放着,快去吃,一会要凉了。”
屋门前过道的土炉子,已经搬到大门过道内墙角处。小饭桌放在二嫂住的屋外窗下面,桌旁放了两个小板凳。墙两边高处拉了一根绳子,这绳是掛洗脸毛巾和抹布用的。军民取下毛巾擦了擦手,坐在小板凳上就吃。吃着说:“妈,你也吃吧。”二嫂回话说:“你先吃,吃完了有话要给你说哩。”
二嫂眼盯着军民吃饭,心里头喜滋滋的。觉得咱娃有出息,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开始挣钱了。也和他爸一样长相帅气,又懂事理,村里人像咱娃这样的很少。接着从锅笼里取出两个苞谷面馍,舀一碗苞谷糁,顺便坐在军民的对面,拿起筷子吃饭。
军民瞅着她妈吃苞谷面馍,给他吃白面馍,顿时眼睛被泪水模糊了。咄讷地问:“妈呀!你让我吃白馍,你吃......”二嫂接着说:“馍完了,剩下的。”军民看得出:妈吃粗粮馍是为他多吃几次细粮馍。其实家里面麦面少,大都是玉米面。
吃完晚饭,二嫂和军民进到她住的黑屋里面,问军民说:“你长大成人了,该找个媳妇,借妈还有力程,帮你照看几年娃。不知道有姑娘看中你没有?”军民知道妈盼他早一点结婚,是尽自己的责任。微笑着说:“不急,在工厂上班刚接触到人,情况还不熟悉,过一段时间再说。”二嫂说:“你都二十五、六了,村里和你同年龄人的娃都快上学了,妈不急能行吗?另外,妈还想申请房基盖房。你要是找到媳妇了,屋里面没地方结婚。你看看咱家这情况盖不起咋办。”军民深情地又给妈说:“我有个初步打算:找女朋友自己找,妈不要操心。结婚时我在单位申请要房。咱家盖房要等我攒到钱再盖,可以先申请地基,你看这行吗?”
二嫂听军民说的办法好,也只能这样了。商量的结果很满意。
军民帮妈做了两天活,星期天下午回厂。临走时,二嫂做了一碗黏面,炒红萝卜丝加酸菜,吃得味香撑的肚圆。走后,二嫂在面汤里打成搅团自己吃,剩下的摊成凉粉。
有一次星期六没见军民回来,二嫂在家等着急,琢磨着不知有啥事,一晚上没踏实睡好觉。第二天早早起来,捏了一碗韭菜饺子,走着送去。到单位问了情况,才知是事忙加班。
军民在厂上了班,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工作积极。每到星期天回一次家。不久同事介绍本单位的姑娘名叫芳萍,恋爱中两人情投意合。家在131勘察队与本村相连。
军民把芳萍领到家,二嫂高兴的不知咋个招待,立马去四嫂家捏了一撮茶叶,沏茶倒水做饭很热情。芳萍眼下也帮着一起择菜烧锅,殷勤表现。她初次进门见二嫂,朗朗大方,开口便微笑。第一印象给二嫂留下了和蔼可亲的感觉。
军民和芳萍相识恋爱,一年后要结婚。二嫂拿不出钱,东筹西借总算集了200元,至少也得给媳妇买几件衣服布料吧。军民是木匠出身,借星期天在家里给自己做了三件家具:一件大立柜,一件高低柜,一件木床。做制好后自己刷油漆。结婚时,大办婚宴请不起客,只请娘家主要亲属,在单位里简简单单办完。之后,要了不到60平方米的单元房,没有装修,打扫干净住着。说来话长,日月如梭。第二年生了儿子叫小鹏。二嫂有孙子了,可真个儿高兴的不得了。
军侠在部队干的事是医护,吃喝不用二嫂操心。探亲时,每回一次家带些好吃的,再买几件衣服孝敬母亲。这次回来还带了个帅气的男朋友,叫建熊,和她同在部队工作。二嫂见到后心心满意,又是一件高兴的事。
二嫂急着把这事告诉了军民,顺便在商店买一瓶酒,捎些菜回来。军民听说军侠领男朋友回到家,急忙安抚好坐月子的媳妇,自个儿骑车回家。
道是:
儿、媳得子庆贺,燕喜新开佳肴酒。
女、婿进门增辉,雁声瑞绕家堂中。
大都回在家,合伙做几碟菜:一碟油炸豆腐炒白菜;一碟韭菜炒鸡蛋;一碟烧茄子伴蒜泥;一碟炒辣椒,凉菜三盘:土豆丝、凉粉和油炸花生米,主食是烙油层饼,这些吃食是当初最好的饭。小桌子上放满了,酒瓶放在地下,用小盅斟满。军民和建熊互敬。建熊初次来家着实客气,只呷了一口,再也没端酒杯。吃罢饭军侠和建熊去电厂,看望坐月子的嫂嫂及侄子。
二嫂热情款待后,军侠和建熊回单位。不久,俩人结婚,二嫂去西安参加了婚宴。
芳萍坐月子的时候,二嫂住在小屋里,洗衣服做饭,吃喝拉撒忙里忙外。军民正常上班,有时在菜市场买些菜捎回来。让二嫂做出花样饭,以保芳萍坐月子有足够的营养。她干活累了歇会儿,娃哭了抱着哄哄。屋外面阳光好时,把娃抱上透透气,吸收新鲜空气。产假期满后,芳萍上班了。二嫂继续在家里照看娃,同时不等军民和芳萍下班回到家,提前把饭做好,放在吃饭桌上等回家的儿子、媳妇吃饭。饭毕,又拾掇碗筷刷洗,擦净饭桌和灶台。
有一天,突然间刮风下暴雨,外面晒的衣服来不及收回。二嫂急得忘记加厚衣,冒雨出去,回到屋打喷嚏流鼻涕,恐怕是感冒了。身体不舒服,还坚持把饭做好。儿、媳妇回到家看见她,把娃放在娃娃车里,躺在小屋里床上休息。儿子见状亲切的问:“妈,你咋了?”二嫂隐匿着说:“不咋,乏了歇会儿。”没敢告诉实情。这时,媳妇抱起娃逗笑,亲了又亲。过后,二嫂自己买来药吃,病好后又勤劳的干起了家务活。
一年后,孙子送到单位的托儿所,刚送去陌生,总是哭叫。二嫂一个人在家,还有些不习惯,时不时的去看看,到娃跟前逗耍一会儿,又回去做饭。儿媳妇说:“让娃互相之间接触,讲普通话要从小学起。有阿姨带着,你不要再去看了。”后来,二嫂想孙子了,借买菜的时间,偷着去看。
军侠从部队转业,结婚后在银行上班。建熊转业到公安部门上班。在西安买房居住。
军侠和建熊生了儿子,二嫂放心不下,总是操心,时时念叨。为关心女儿,经常去西安照看外孙。唉!当妈的真是不容易,不光操儿女的心,还时常想着孙子。
二嫂呀!二嫂,天下雨,你爬山,河无桥,你蹚水。一步接一步,一步走来一脚窝,一窝就像一首歌。
后来军民提升电厂总工。几年间攒的钱在新地基建盖了一层三面砖房。二嫂搬住在新院子里。再后来提为厂长。08年去南京开会时,半途发生车祸不幸遇难。
军民儿子小鹏,西工大毕业后分在闫良飞机厂任技术员,在本单位结婚后安居。
军侠退休后担负起照看二嫂的责任,西安、韩城两地跑,顾及两家老人。
二嫂守寡一辈子,到了晚年,平平淡淡,再也不去想过去那些伤心的事了。
本刊插图由编辑杨敬信Ai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