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上的暖,是天祝的香
文/高金秀(甘肃)
清晨的天祝还飘着点碎雪,灶膛里的柴火噼啪燃着,火苗舔着锅底,暖烘烘的热气裹着松木的清香,满厨房都是这个味儿。
我蹲在案板前,切刚从菜园摘的西红柿。刀子下去,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淌,红生生的块儿落在白瓷盘里,看着就舒坦。羊肉是昨儿炖好的,切得薄薄的,草原上的羊肉就是不一样,自带股鲜香,不用多放调料,撒点盐、丢几粒花椒,味儿就够正了。
面条得自己擀才筋道。和面时加一勺温水,揉到不粘手、软硬刚好,醒上十分钟。再拿擀面杖把面团擀成薄薄的圆饼,左手按着饼边,右手拿刀,顺着纹路切成短短细细的面片,码在案板上,一排一排的,看着规整。
锅里的水烧开了,先下西红柿块煮,煮到汤汁变红发亮,再放进羊肉片滚两滚,接着把面片撒进去。白色的面片在红汤里浮浮沉沉,煮到都飘起来,就差不多熟了。
捞进粗瓷碗里,最关键的是炝锅。铁勺里舀一勺胡麻油,烧得冒烟,抓一把葱花丢进去,“滋啦”一声,葱香一下子就冲出来了。赶紧把热油浇在面片上,撒点蒜末,滴两滴香醋,一碗天祝葱花面片就成了。
吹一吹热气,吸溜一口。面片软乎乎的,裹着汤汁,西红柿的酸、羊肉的香、葱花的焦香,缠在一块儿,顺着喉咙暖到胃里。
窗外的雪还在飘,灶膛里的柴火还在燃。这一碗短短的面片,裹着天祝的风,带着草原的味,还有我们庄稼人日子里的踏实。不用什么山珍海味,就这一口家常,是舌尖上的念想,更是心里头最惦记的暖。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