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历代书法家趣事
作者:陈继生 - 杭州

第二十二篇
此人有“五绝”之誉,“初唐四大家”之一,
书法得“二王”真传
此人出身望族,从小过继给叔父为子,生性沉静寡欲。陈文帝天嘉二年(561 年),其父去世,后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大业元年(605 年),此人授予秘书郎。武德二年(619 年)任其为黄门侍郎。武德四年(621 年),李世民授任他为秦王府参军。贞观七年(633 年)转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贞观十二年(638年)五月二十五日,在长安逝世,享年 81 岁。
此人与兄长两人同师事顾野王,顾老师是当时著名文学家,名师指点,受益匪浅。兄弟俩入隋时,时人谓之“二陆”,(陆机、陆云兄弟)。其兄善于迎奉,受隋炀帝器重。而此人只管读书写诗。江都之变,军士前来捉拿。此人抱持其兄痛号悲泣,请求让自己替兄受死,自然不可能同意。
此人少时,随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学书法,尽管有名师点拨,自己却也非常刻苦。勤学不倦、废寝忘食,有时学书痴迷了,甚至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数年之间不下楼一步,仅写废的毛笔就能装上一大瓮。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 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此人作书不选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的姿势和运腕的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盈,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此人的楷书,笔画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结体疏朗萧散、平正自然、精神内守、以韵取胜。初看似温和有余,再看则筋骨内含。故前人有评价, 说他的书法萧散洒脱,楷书与草书无拘无束,如华丽美人在春天散步,如鸿雁在水边嬉戏(真草为命,如罗绩娇春、鹤鸣戏诏)。
《孔子庙堂碑》就是此人69岁时撰文并书写,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 一片平和润雅之象。此人的书法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唐代受其影响的有褚遂良、陆柬之、李世民、薛稷、张旭等书家。
《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认为他晚年的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 又以欧、虞相论,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宋人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国史异纂》记载,褚遂良向此人求教,问:“我的书法比起智永如何?”答:“智永的一个字值 5 万,你难道有吗?”问:“比起欧阳询又如何?”答:“欧阳询不择纸笔,写得称心如意,你能行吗?”褚遂良很是失望,但此人马上改口鼓励:“你如果心闲手顺,笔墨调畅,也会写得精彩,值得推崇。”听了这番话,褚遂良这才高兴地告退了。
后来受此人影响的书家:宋代的蔡襄、赵构、吴悦等,元代的赵孟頫等,明朝的祝允明、王宠等。他的书法还远播日本,至今不少日本书法家还在以此为学习楷模。
此人的文学造诣深厚,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写竹、蝉、风等尤为出色。此人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唐高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此人便诵读出此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一首《蝉》成了当日的翘楚,也 在初唐时期,成了不可多得的妙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因此让此人也成了那个时代的蝉鸣。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 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 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托物比兴,诗人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形象完整丰满,韵味含蓄深长,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
此人主编的《北堂书钞》160 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他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发不全。著有《兔园集》10 卷,另有诗文集 10 卷行于世。原有诗文集 30 卷,由褚亮作序,但已散失不全。《全唐诗》编其诗 1 卷,《全唐文》收录有其诗文及奏疏。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4 卷,收入《四明丛书》。
唐高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此人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唐高宗要出行,有官员问是否带上一些书籍?“不必了,有此人随行,他就是最好的秘书。”(可能这就是“秘书”的由来)。
唐太宗李世民自言其书远学王羲之,近学(此人)。张怀瓘《书断》记载:唐太宗学习(此人)书法,常为写不好“戈”法而烦恼。有一天唐太宗在自己写的“戬”字上故意空着“戈”旁,让此人补上,再拿给魏徵品评。魏徵评价说:“仰观圣上的墨宝,只有‘戬’字‘戈’旁的写法很逼真耐看。”太宗叹服,并夸赞魏徵鉴赏水平高。
此人于贞观十二年(638 年)辞官归居,授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同年五月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悲痛,称此人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此人就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虞世南。

作者简介:
陈继生:上世纪七十年代知青,杭州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副调研员,电大语文类毕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秘书长,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理事,《浙兵岁月》大型文集副主编,浙江杂文学会副秘书长,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社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邓国安、徐勤、徐忠友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11月22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