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聚智 光耀未来——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百人会·2025在长沙启幕
文/王博(陕西)
11月21日,湘江之畔的星城长沙迎来眼科医学界的年度盛事。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主办,爱尔眼科长沙医学中心协办的"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百人会(IRS100)·2025"在此隆重启幕。这场为期三天的学术盛宴,汇聚全球视网膜病领域顶尖智慧,为人类眼健康事业注入创新动能。
全球顶尖智慧汇聚,共绘眼科发展蓝图
开幕式上,杨雄里院士、苏国辉院士等学术泰斗与来自六大洲的30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孟瓅作为西北地区代表参会,表示将把前沿理念带回临床:"本次论坛是推动诊疗技术革新的重要契机,我们将以更高标准守护患者光明。"
大会设置"1+4"学术架构,通过主旨论坛与四大平行论坛展开深度研讨。基础研究论坛聚焦视网膜病变机制创新,眼底外科论坛展示微创手术突破,内科论坛分享诊疗经验,未来眼科论坛则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 William F. Mieler教授在演讲中强调:"多学科协作是攻克视网膜疾病的关键,本次论坛为全球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科技转化破局,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
针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行业痛点,大会特别设立"科技转化交流论坛"。11月21日下午的专题研讨中,Sobha Sivaprasad教授等专家围绕基因治疗、AI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展开激烈讨论。Rajvardhan Azad教授指出:"只有打通产学研链条,才能让实验室创新真正惠及患者。"
论坛现场,一项关于"视网膜基因治疗载体优化"的成果发布引发关注。该技术通过优化病毒载体,将治疗效率提升40%,为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新希望。爱尔眼科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我们正与多家生物科技企业合作,加速该技术的临床转化。"
创新成果纷呈,中国方案闪耀世界
在"未来眼科"分论坛,中国团队展示的"AI辅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系统"备受瞩目。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早期病变的精准识别,准确率达98.7%。杨正林院士评价:"这代表了中国在眼科AI领域的领先水平。"
大会还特别设置"青年学者创新奖",表彰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自上海的陈博士凭借"视网膜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获奖,其团队开发的培养体系使干细胞存活率提升至85%。
线上线下联动,共筑眼健康防线
为扩大会议影响力,论坛通过"医信眼科"平台进行全球直播。11月22日-23日,线上参会人数突破10万人次,互动提问超5000条。爱尔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让中国眼科智慧惠及全球。"
闭幕式上,大会发布《长沙宣言》,呼吁全球眼科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视网膜疾病挑战。正如范先群院士所言:"光明事业需要全人类携手,本次论坛为构建人类眼健康共同体迈出了坚实一步。"
随着论坛圆满落幕,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学术盛宴,不仅推动了视网膜疾病诊疗技术的创新发展,更彰显了中国眼科界在全球舞台上的话语权。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人类战胜眼疾的征程又添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