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审核:琴韵潇湘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七律·星槎雅集二首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其一
杖朝犹抱探骊忱,绛帐传灯意自深。
揽辔欲追星汉近,挥毫常伴月轮沉。
书山凿石求真谛,学海扬帆觅雅音。
此志长青松骨劲,鹏程重启淬诗心。
其二
群贤荟萃墨生香,各抒襟怀雅韵扬。
笔走龙蛇惊四座,诗成珠玉动潇湘。
同斟月色涵清梦,共绘云图向远疆。
化雨春风滋秀木,千秋兰芷永流芳。
白发追月光(散文)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收到龙风学院孙院长的邀约时,我正倚着老藤椅翻检旧相册。泛黄的照片里,那个煤油灯下埋头抄诗的少年,竟依稀照见镜中银发老人的眉目——原来岁月早已在额角犁下深深沟壑,却不曾熄灭深藏心底的那簇文学火苗。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诚邀您加入龙风深造”的字样,于“古稀年迈”几字前怔忡良久。直至院长那句“文学之门,永远向追光者敞开”映入眼帘,眼底骤然温热。
七月的风裹挟着浓稠的蝉声撞进书斋。我凝神屏息,郑重铺展宣纸,落墨写下“再长征”。笔锋轻触纸面的刹那,时光倒流,仿佛又回到当年在部队通讯组伏案疾书的日子:煤油灯昏黄的光晕熏染着年轻的面庞,钢笔尖磨损得起了毛边,铅字印上报纸那刻,却总被生命奔涌的热度灼烫手心。如今虽不再有仗剑天涯的豪情,可当院长殷切提及“龙风需要您这样的长者传续薪火”,那些蛰伏的诗情竟如冰封的春溪骤然苏醒,在血脉里喧腾、奔涌。
从此,我以笔墨重绘书桌与梦想的图景。当窗棂尚缀满晨曦清露,砚中墨香已悄然漫过青瓷笔洗;正午阳光斜斜裁入斗室,狼毫于纸端游走,牵动着《兰亭集序》里流淌千年的翰墨文脉;待到暮色悄然浸染窗台,案头的《唐诗三百首》便常被摩挲得书页卷起,“白日依山尽”的雄浑,“润物细无声”的绵密,在千百遍咀嚼中沉淀为笔下璀璨的星辰。老伴嗔我是旧墨勾魂的“书痴”,而我深知,每一滴悄然坠向稿纸的墨痕,皆为馈赠与时光最深沉的敬意。
尤难忘怀那个中秋的良夜。学院微信群里,八十高龄的张老师贴出清雅七律新作,九旬耄耋的王阿姨奉上工笔花鸟图并题诗联璧。静对穹窿一轮皓月,沉吟片刻,我亦在方寸荧屏间落下:“莫道桑榆霞色晚,银丝织就锦云篇。”指尖轻点发送,目睹那些带着生命体温与岁月体温的文字在虚空中汇聚、交融、辉映。霎那间,醍醐灌顶般体悟了院长口中的“文学长征”——那绝非向着单一终点的奔赴,而是万千颗被文学烛照的心灵,于漫漫长路上彼此应答、相互映暖的长歌。恰如此刻伏案写下的诗行,既是对流金岁月的深情鞠礼,亦是对未知征途的无声誓言:纵使霜华堆鬓,亦要让寸寸文字,永葆青春脉搏的跳动。
如今,书桌案头,学员证畔总静卧着一副老花镜。它分明提醒:在这片文学沃土上,古稀之龄非是谢幕的钟磬,恰是崭新乐章华彩前的序曲。当晨光再度温柔镀上书页,我仍会如那个逐月影而抄诗的倔强少年,用微颤却笃定的笔锋,在时光的无尽绢帛上,细细绣出属于我们的磅礴诗章与锦绣河山。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