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人生四十
——一篇“读自己”的札记
文/徐志明
年近四十,才想通少时未通之理。人生至要功课,不是读世界,竟是“读自己”。世间种种,贪心的,渴望的,执著的,若是冥冥中有意,自有一番镜花水月化为实体之缘。若否,则是清风拂面过,花落何人家,不思量。
一、转变与不变
少时学文,沉溺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妄。诗词自娱,圈内博得秀才浮名,笔下却无民间烟火,唯剩柳三变一般的白衣卿相牢骚。
毕业后,离开学术之路,投身于稻粱谋的洪流,倒也转变的彻底,不再写豆腐块,古典诗词更是锁于箱底,咏絮才本就欠奉,多年不与之亲近,更是连格律都忘却不少。时间推移,自己也是从“青山磊落险峰行”的小家伙变成了他人眼中的壮士、口中的“老师儿”,虽说是面如平湖,奈何午夜梦回之际,纵不至梦啼妆泪,终究心底意难平。
如此,年复年、日复日,忽被网络提醒,才觉生日将至,人生早已中年。少时,觉得三四十者,早早已是大人,能够顶天立地。而今,余亦至此年,才发现“大人”是面上的,心里面还会有“小人儿”——无人之时,还会徒手作乒乓直拍横打状,也会在篮球转身陀螺式过人后,乃至于口中喃喃有语,“呔,兀那汉子,可敢与某一战!”只是言行过后,发福的肚腩与膝盖的轻响令笑容呈现出了层次变化。
二、执着与放下
似是不再青春,所以开始回忆过去。回想九零年代,那应是奠定今之秀才的关键期。今之喜欢的、在乎的,大多是在彼时确立下来。哪怕是并不算精熟的阅读,至少在心中建立了一个精神的世界、放肆的世界。及至斗室狭闷,约起好友,打打乒乓,虽水平了了,但也有一番愉悦。至于少时奉若珍宝的游戏,现在依旧喜欢,即便在B站上偷看互动版的《重装机兵》,也能捡拾起往昔的悸动与欢悦。
或许这还不算念念不忘,所以不成癖。而张岱曾言,无癖不交,如此说,自己似难以为友。也罢,秀才多情又无情,喜欢的东西虽多,但令自己终日寝食难安、辗转反侧的事物竟一时想不起。既如此,今日不妨“读一读”自己吧。
诗词?一部《全宋词》阅读未半,不忿个人终日缠绵深情,当年便掷书弃博,停留在少时便爱的赏析自忖,不喜深究。宁可自行对诗词百般解释,也不屑埋首故纸堆,肢解无题诗。这解诗的任性,倒成了读己的密钥。放下皓首穷经的进士野心,在乎的是刹那心动的千年共鸣。
三国?虽十岁时便开始喜欢白马银枪,但至今《三国志》未曾读完,遑论《华阳国志》《阿瞒传》等各类正史野史,乃至各大论文专著更是束之高阁,蒙尘生灰。如今,只是乐于谈论各类三国游戏、周边,甚至重温三国杀解说视频都可以津津有味。沉溺于野史杂谈与游戏演绎,读的终究是那个不愿长大的自己。
小说?发蒙时便开始读“大人书”,终致喜看文字、疏于交际,对议论文弃若敝屣,对各类小说趋之若鹜。至大学时,自恃名门正派,最多兼及武侠、科幻、奇幻,而对多数网文敬而远之。未曾想,工作后案头堆积的尽是命题作文,最难抒情铺陈。自己真的爱小说么?那为何名家名篇在潜意识里就会抵触,背得过多篇名著的写作背景,却懒于翻开一页?除却心头浮躁,自己在被“收编”之后是不是依然不肯融于主流,心向江湖呢?或许,这才是“小说”一词的本原与宿命吧。读小说,终究要读得自在。
计算机?求学时便自称为文院中最喜欢捣鼓电脑的文人,仔细一想,自己接触电脑也有近三十年了。从最开始玩游戏到折腾编程,从下载软件到“脚本小子”,这也养成了秀才矛盾体:一面是理工特质沉静如水似宅,另一面是文史外表内心波澜自矜。至今,有了资源都是疯狂下载保存,几乎从不用网盘,也算是半个计算机人的后遗症了吧。可是,经年习惯也多被磨平:桌面的文件再难以定期收拢归纳,专业论坛十余年未逛,硬件参数解读还停留在32纳米的酷睿i7时代。不过,放下了成为极客的执念,才将计算机真正视为了自己的老友,不必天天见,需要时自会鼎力相助。
细细想来,执着的或许是爱好,放下的当是专业。未竟的热爱,终究如镜花水月,消散无形。而在意了二三十年的乐趣,如那拂面清风,自有清欢。
三、成长与长成
渐至不惑,才少了些许困惑。成长不是绝人情,而是能与自己和解。或许是更合理地分配时间与心情,适时给自己留一份自留地儿,不再试图获得认可,甚至都不是取悦自己,只是单纯地放松,真正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可以拼一套仙剑的像素积木,重构少年仗剑的江湖梦;可以听千禧年的歌甚至是红白机上的MIDI音乐,让音符穿越时光,瞬间接通不知愁滋味的童年时光;还可以身为男儿身依旧写一些“半因风过半因人”的婉约小词,重新感受特定的文字带来的别样情致与风华。
这一刻,像是回到了中小学,认真听着课、做着笔记、思考着问题,没有那些功利的念头。时间也安静了下来,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夏天,蝉噪林逾静,院子里还有小伙伴跑着嚷着,家里面祖辈摇着蒲扇说着闲话,父母一边催着吃饭一边说着事情,自己看完《小神龙俱乐部》还想再看《新白娘子传奇》,嘟囔着不肯午休。那时,光影走得很慢,总盼望着快快长大,憧憬着不明确的自由,期冀着有更多的雪糕、动画片与游戏;而今,自己也到了父母曾经的年龄,一边感慨不如父辈能吃苦,一边继续投身新的“战斗”。
终于长大的自己,可以活出儿时想象的样子,不被同化,不被异化,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锋芒。收起往昔的轻狂,但并未抛弃樱桃与芭蕉的时光;浓缩提纯,只爱咖啡与茶的不慌不忙。
谁说一定要成为此中好手,位居人上。有专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又何必处处小心,活在他人眼光。人生自是不易,局限处处设障,得意处自可大笑,任他人亦笑我辈乖张。
谁说水平有限只可唯诺人旁,也可修改游戏重放光芒,让三国轨迹按自己模样;诗词婉约豪放,何必自关牢房,人生天地间,穿梭古今场,不求轰烈他人知晓,只愿喜乐一瞬也长。
谁说只能依据标准读书,又何必入室登堂。除掉懵懂时光,再去老来模样,青壮屈指可量,再有工作加身,自由更是躲躲藏藏。百年光景,恰似漫游佰花坊,东摘一朵,西嗅一枝,随心处便是风光。做不成齐天大圣美猴王,喊不出棒指凌霄又何妨。仙丹入腹,美酒穿肠,疯癫形骸,恰是人间自在道济和尚。
念念不忘,方向几何?不与他人论短长。梦幻泡影随风散,清风过处有回响。听——那是心底的‘小人儿’,犹自哼着未老的歌谣。只是这一次,改变、放下过后,成长迎来蜕变,歌声中传来几分释然,轻松中带来了“大人儿”的力量。这歌声,正是我翻阅半生,读到的最真切的自己。
人生四十,步履未央。

作者简介:
徐志明,笔名:单笔秀才,80后。山东省直机关文化工作者,喜诗词楹联与散文小说创作。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请勿投已发布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作品。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欢迎大家关注大赛官方公众号《品诗》: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