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阿念爷爷
文/毛阿芳
那个村子的某处藏着一条斑驳的石板路,那石板路沿着那座山一路向上,到山的尽头便是一处名叫岭头的小村落。虽是这个山的高处,但周边还有延绵不绝的高山,远处看村落更像在山窝子里。小村落里住着三户人家,三户人家都是年龄相仿的中老年人。上厝是一对夫妇,膝下无子抱养一个女儿在近年生病离开,女婿在早些年做矿井出了意外也不在了,留了两个孙子和两个孙女,都在市里谋生很少回到这里。下厝住着两户人家,除了我们家,隔壁是个独身老人,我和弟弟作为这个村落的小辈也都亲切的唤他阿念爷爷,唤上厝的夫妇叫上厝爷爷上厝奶奶以便区分。
阿念爷爷的子女很少回来,以至于我不知道他到底几个孩子,他的厨房紧挨着我家厨房,厨房的后门小道直通他家厨房。阿念爷爷一个人生活,他的生活起居自由自在,每天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安排了一堆农活回来吃早餐了他还在床上躺着,他总是早午饭一起吃,所以午餐比我们家早了好久。农村的孩子没有吃过好东西,看啥都馋,何况阿念爷爷拌的面条加了酱油咸咸的还冒着猪油香别提多好吃。
第一次看到他的午餐是去猪圈路上路过他的厨房,姐弟两看他大口吃面条呆愣住,于是开始左手边站一个右手边站一个等待喂食,他家的鸡鸭不像我家关在围栏里养着,而是跟他一样自由自在走哪吃哪,满地的鸡鸭看到陌生人来一哄而散,然后姐弟两左一口又一口继续分享了原本有机会进鸡鸭嘴里的面条。
尝过一次甜头,我们两时常去改善一下伙食,阿念爷爷的面条也是越煮越多,他家的鸡鸭却越来越瘦。他时常也会指责我们赶走他的鸡鸭,但我们是屡教不改,直到一次奶奶路过这看到我们两在这觅食,又正好阿念爷爷的抱怨被听了满耳朵,回家受了教训之后便不再去蹭吃。
但我们知道阿念爷爷是希望我们去的,而且他也一定多煮着面条。奶奶也时常念叨他的好和不容易,害怕我们的觅食给他带来负担,反过来倒是经常让我们送去家里的吃食。
两家交集最多便是逢年过节的时日,阿念爷爷年轻时落下病根做不了重活,但家里做豆腐做年糕这些他都没有少帮忙。印象最深的是做豆腐的时候,必然要邀请阿念爷爷帮忙,用奶奶的话说是他动作麻利经验丰富,他帮忙做出来的老豆腐粒粒分明,干湿适宜用于做豆腐乳最合适。
豆腐在变成豆花的时候总要打点出来解解馋的,我们巴巴等着奶奶解开一层一层的塑料袋给我们撒点白糖,阿念爷爷却从来只放一点咸盐,他说放盐降火,因为阿念爷爷有很严重的牙疼毛病。那牙疼的他一宿一宿的睡不着,有时一大早便拿着水瓢在厨房后石道边的水缸前站着,嘴里含着冷水,待嘴里的水热起来又换一口以此来止痛,有时疼的厉害就在那呼天抢地的叫几声,那牙疼倒也成了他生活里不同的一部分。
阿念爷爷院子边角有一棵橘子树,那是那个山窝子里面为数不多的水果。不过这棵橘子树总不大爱长,就稀稀疏疏长十几二十个,我和弟弟在它开花时就开始惦记,橘子长出来了长出了形状,橘子长大过程中的每个时期总免不了要被我们偷尝,所以这三三两两的橘子根本没有机会到成熟的时候,以至于在我们的印象里,这棵橘子结的果实不甜。
偶尔雨天出不去玩,我们就在房子里躲猫猫,我们上蹿下跳震的老木地板砰砰响好不热闹,阿念爷爷躺在床上也会跟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雨天爷爷也会睡的晚些,奶奶安排了家里牲畜的吃食做上早餐就派我们去叫爷爷吃饭,时常我们叫一声爷爷,阿念爷爷也会故意去回应一声,有时恼了回一句我叫自己爷爷又没有叫你,为此阿念爷爷似乎不开心了很久。雨天的下午,阿念爷爷喜欢坐在老旧的木质楼梯口吧嗒吧嗒抽着水烟,末了抬头看看那阴郁的天,看不到放晴的可能便会回跟他一样老到古铜色的小房间里。
他的房间很小,一个有浮雕床顶的老木床,一张老到掉木渣子的桌子,最有特色是他床顶边插着的几根颜色鲜艳的大羽毛,我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羽毛,比鸡毛长太多,还有好看的花纹,阿念爷爷骄傲的介绍是他年轻时打猎留下的。
后来我们家搬走了,搬离大山搬离这个山窝子,去到水比山辽阔的沿海,可我还是时常想念那个山窝子里为数不多的人和事。几年后跟随大人回到县城姑姑家喝喜酒,在集市上偶遇了阿念爷爷,孩子变化大老人还能老哪里去呢,一眼我便认出了他,他很激动的问候我们简单寒暄几句便要准备赶路回家去,我看他慌忙的掏衣服兜子,拿了一个伍角硬币塞到我的手上便淹没在人群里。我知道那伍角是他能拿出的为数不多的钱,在他眼里,我还是他心里当初疼爱的那个小孩吧,后来我很想说服爷爷奶奶回老家一趟,但都没有机会,直到有一天奶奶接到电话知道阿念爷爷永远离开的消息,遗憾的是我们姐弟始终没能再见见他。
如今,三户人家的后辈们在这片土地做起了养殖和农业,在这大山的窝子里独自热闹。当初的老房子都不在了,新坟多了几座,思念多了几分。
阿念爷爷的坟墓就在小路边立着,就像当初他坐在老木楼梯上吧嗒吧嗒抽水烟的模样。奶奶常说,人走便走了只剩一个名字留给后人,可那旧时墓碑上确实不曾留下一张老照片。

作者简介:
毛阿芳,女,1990年生。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泰顺县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擅长散文,文章多见于当地杂志、公众号。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请勿投已发布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作品。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欢迎大家关注大赛官方公众号《品诗》: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