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从头再来
——献给追梦路上那些奋力前行的跋涉者!
赵志超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
旋律响起,像海风轻轻穿过胸腔,把伤痕吹成号角,把犹豫吹成鼓点。每当听到刘欢这曲《从头再来》,我便心潮澎湃,百感交集。“看失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句歌词不是廉价的安慰,而是清醒的认领——认领人生的起伏,认领失败的重量,再认领一次出发的权利。它在说:跌倒不是耻辱,跌倒后不再站起才是;失败不是终点,失败后拒绝重启才是。所谓“豪迈”,是在废墟上清点砖石,在余烬里重新点火,是把“重来”二字写进血脉,把“不退”二字刻进骨头。
“潮退时沙滩写满遗憾,潮起时浪花重绘航线。你,就是自己的潮汐。”这比喻朴素而精准。人生都有潮涨潮落。潮落时,订单断裂、现金流枯竭、团队离散、舆论反噬,像潮水退去后留下的乱石与空壳,刺目而真实。可潮起也是必然。每一次退去,都在为下一次奔涌积蓄势能;每一次跌倒,都在为下一次站起校准重心。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而是在跌倒时学会思考,用手掌丈量土地,用目光锁定远方。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晚清名臣左宗棠的箴言,像一把冷冽的刀,剖开成功的真相:成就的背面是磨难,锋芒的周围是嫉妒。左宗棠一生科举失利,官场受排挤、遭弹劾,年近七旬仍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在沙俄威胁与朝堂掣肘中坚守使命。他用生命证明:被打磨,才会锋利;被嫉恨,才见分量。不磨不成器,不嫉不成名。愿我们都能在“天磨”中淬炼筋骨,在“人嫉”中校准方向,把风雨当作锻造,把非议当作勋章。
于是,“从头再来”便有了三重底色:决心、成长、希望。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带着经验与智慧的重生;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重建。重建,是在废墟上清理瓦砾,是在荒芜里播下种子,是在黑夜里点亮微光。它需要对自我的认领,对规律的敬畏,对未来的笃定。
决心,是第一块基石。没有决心,所有的愿望都是风中的沙。“烟草大王”褚时健的人生,是“决心”二字最沉重也最明亮的注脚。他曾把红塔山推向世界,也因失足坠落深渊,失去自由与光环。古稀之年走出监狱,哀牢山的荒坡在眼前铺展,许多人以为他会选择沉寂,但他没有。他承包那片土地,像对待战场一样对待果园:学土壤,学气候,学嫁接,学管理,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有人问他为何还要如此辛劳,他说:“人活着,就要做事。”这“做事”二字,背后是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决心,是不愿与平庸妥协的骄傲。最终,“褚橙”红遍全国,甜透人心,他也成了“中国褚王”。那一抹橙色,像夕阳,也像黎明——证明了只要心还在跳动,脚步就可以重新迈开;只要决心还在燃烧,灰烬里也能开出花来。
上海女首富吴胜明的故事,同样是决心的史诗。她从童养媳的命运里挣脱,在上海的街巷里打拼,20世纪80年代跻身千万富婆,成为商界的璀璨之星,当时才40多岁。然而,命运的风暴骤然来临,她因走私罪被判死缓,丈夫离去,女儿在16岁的生日那天选择告别人世。多重打击几乎将她碾碎,她在狱中也曾想过轻生,但最终选择了活下去。“活着”,这两个字,是她在黑暗里抓住的第一束光。她在狱中学习,改造自我,积累知识与技能,等待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2003年,吴胜明71岁时出狱,身无分文,亲人离散,只能在社区的厕所旁搭个棚子,做清洁工。这份工作卑微而辛苦,许多人或许会认命,会消沉,但她没有。她每天把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板有眼,最终在环卫系统里评上标兵。随后,她再次创业,进军农业,办养殖场,建农产品加工厂,成立农民合作社,带动一方乡亲致富。耄耋之年,她身家逾千万,却依旧忙碌在养老院与公益现场,帮助那些像她一样经历过黑暗的人,被誉为“女版褚时健”。吴胜明用一生证明:决心,是无论年龄多大、无论处境多糟,都能对自己说“再来一次”的勇气;是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口,都选择向上生长的韧性。
成长,是第二块基石。没有成长,所有的“重来”都是原地打转。失败的价值,不在于它带来的痛苦,而在于它逼我们看清问题,逼我们升级认知,逼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失败了上千次,有人嘲笑他,说他做了无用功。他却笑着回答:“我只是找到了上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背后是一种惊人的成长力——把每一次失败都转化为知识,把每一次挫折都变成进步的阶梯。他没有在重复中消耗自己,而是在试错中迭代自己。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接近真相;每一次重来,都让他更懂得规律。最终,当电灯泡点亮的那一刻,照亮的不仅是房间,更是人类文明的进程。爱迪生的成长,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盲目尝试”到“理性探索”,这种成长,让“从头再来”有了方向与方法。

英国女作家JJ.K.罗琳的人生,也是一部从低谷走向巅峰的成长史。在写出《哈利·波特》之前,她是一个单亲妈妈,生活贫困,住在狭小的公寓里,靠救济金度日。她把孩子哄睡后,在咖啡馆的角落里写作,稿子一次次被出版社拒绝,希望一次次被现实击碎。她也曾绝望,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但她没有放弃。每一次拒绝,都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故事,打磨自己的文字;每一次失落,都让她更坚定地相信魔法世界里的勇气与爱。她在失败中学会了坚持,在孤独中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终于,有一家出版社给了她一个机会,《哈利·波特》横空出世,风靡全球。罗琳的成长,是从“不被认可”到“自我认可”,从“脆弱迷茫”到“从容强大”。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成长,是在黑暗中学会给自己点灯,是在困境中学会与自己对话,是在一次次重来中,让梦想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坚定。
希望,是第三块基石。没有希望,所有的努力都将失去温度。希望,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对未来的笃定,是对自我的信任,是在漫长黑夜中相信黎明一定会来的信念。拿破仑的一生,是希望的传奇。他从科西嘉岛的一个普通家庭走出,凭借过人的军事天赋与政治智慧,征战欧洲,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成为欧洲的霸主。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被反法同盟击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看似一切都已结束。但他没有放弃希望。他在岛上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最终奇迹般地重返法国,再次登上权力巅峰。虽然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但他的一生,都在诠释着希望的力量。他相信自己,相信法国,相信命运可以被改写。这种希望,让他在绝境中保持着昂扬的斗志,让他在跌倒后一次次站起来,向着目标奋勇前进。
曾国藩的故事,更是将希望与坚韧推向了极致。他是晚清中兴名臣,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但在他的人生早期却历尽坎坷,屡战屡败。他创办湘军,与太平天国军队作战,多次遭遇惨败,甚至曾在兵败后投水自尽,幸被部下救起。那段日子,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他被朝廷指责,被同僚嘲笑,内心充满了痛苦与迷茫。但他没有被击垮。他在失败中反思自己的战略与用人,在挫折中锤炼自己的意志与品格。他写下“屡败屡战”四个大字,挂在书房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最终,他率领湘军攻克天京,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的希望,是在绝望中生出的力量,是在一次次失败后依然选择相信未来的勇气。他的经历证明:希望,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行的动力,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美国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的故事,是竞技场上的“从头再来”。高中时,他被校队淘汰,教练认为他技术不够出色。这对一个热爱篮球的少年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他把每次训练都当成最后一次机会,把每次投篮都当成救赎。他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在球场上反复打磨动作,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批评中积蓄力量。最终,他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六次夺得总冠军,五次当选常规赛MVP。乔丹的“从头再来”,不是改变方向,而是在同一赛道上重装上阵;不是逃避短板,而是把短板练成杀招。他用一生证明:被否定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否定;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再跳。
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的人生都曾遭遇过“滑铁卢”,都曾在人生的低谷中徘徊、失望、彷徨、苦闷。但他们没有选择躺平,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选择了从头再来。他们用决心搭建起人生的骨架,用成长填充起人生的血肉,用希望点亮了人生的眼睛。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站起来的力量。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于你跑得有多快,而在于你跑得有多稳,在于你在跌倒后能不能迅速站起来,继续向前迈进。
放到当下商界,“从头再来”更具现实针对性。我们看到行业周期的剧烈波动、资本市场的冷暖交替、技术迭代的残酷淘汰:有的企业在疫情后需求坍塌中挣扎,有的在平台规则调整后流量断供,有的在供应链重构中利润被挤压,有的在舆论风暴中品牌受损。企业家们像在风口与风暴之间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从云端跌落泥沼。但越是艰难,越要回到基本面:现金流为王、产品力为核、组织力为基、合规为底线。所谓“从头再来”,不是换个赛道投机,而是在原有根基上重构模型;不是情绪化的翻盘,而是数据化的复盘与迭代。把每一次失败都做成“复盘报告”,把每一次重来都当成“版本升级”。当市场退潮时,修渠蓄水;当风口再起时,开闸引流。
林则徐的名言,给我们以清醒与定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铿锵的誓言,不仅是家国情怀,更是一种面对风险的担当与取舍。在“从头再来”的路上,企业家既要敢于承担商业风险,也要守住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既要追求企业的增长,也要兼顾员工的福祉与社会的责任。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做“有担当的长期主义者”。把个人的“再来”,与行业的升级、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这样的重来,才有更大的格局与更持久的生命力。
或许,你现在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事业不顺,情感失意,生活艰难。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可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可能会对未来感到迷茫。但请你记住,潮退总会有潮起,黑夜总会有黎明,失败总会有成功。你可以允许自己难过一会儿,允许自己休息一会儿,但请不要放弃。请你拾起决心,像褚时健那样,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请你汲取成长,像爱迪生那样,在试错中靠近真相;请你拥抱希望,像拿破仑那样,在绝境中相信奇迹;请你坚守底线,像林则徐那样,在取舍中不失担当;请你锤炼本领,像乔丹那样,在赛场中不断超越。
“从头再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带着智慧与经验的重生。”当你选择从头再来时,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你。你经历过失败的痛苦,所以更懂得珍惜成功的喜悦;你遭遇过挫折的打击,所以更拥有抵御风雨的能力;你品尝过迷茫的滋味,所以更清楚自己渴望的是什么。从头再来,是一次自我救赎,是一次自我超越,是一次向着更好的自己出发的旅程。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让我们再听听《从头再来》的旋律吧!让那些铿锵有力的歌词,像鼓点一样敲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在歌声中汲取力量,在故事中获得勇气,在黑夜中仰望星辰,在废墟中重新站起,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更加坚定方向。无论你现在身处何种困境,无论你曾经遭遇过多少失败,请你相信,你都有权利从头再来,你都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站起来吧,勇敢地向前迈进!把过去的遗憾埋进土里,让它成为未来的养分;把曾经的伤痛藏在心底,让它成为成长的勋章。你就是自己的潮汐,你就是自己的灯塔,你就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只要你不放弃,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心怀希望,光明就一定在前途,成功就一定在前方。从头再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挫越勇,越走越远,越活越精彩!
写于2025年11月22日

作者简介:赵志超,湖南湘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湘潭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著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毛泽东一家人》《走出丰泽园》《播种芳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