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鼓乐春秋
文/蔺莉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窗棂,县委统战部孙会宁同志的电话便如约而至,话语间满是恳切:“不知能否约到集贤鼓乐一访?”挂了电话,我不禁莞尔——这份邀约,恰是撞进了我心底最温热的过往里。集贤鼓乐,这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古老韵律,其根脉早在汉朝便已深植:集贤及周边曾散落着长杨宫、葡萄宫、圣寿宫、五行社等诸多皇家行宫,宫闱之间礼乐相和,钟鼓笙箫的雅韵随岁月流转,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至安史之乱,宫廷乐人避乱南逃,将规整的宫廷音乐带入民间,与乡土韵律交融碰撞,更让这份古乐在集贤的烟火间得以深化传承,终成跨越千年的文明遗存,藏着汉风的悠远、盛唐的风雅与乡土的质朴,而我与它的牵绊,早已刻进家族的血脉。集贤鼓乐的掌门人田孝梨,我向来唤他一声“田叔”,正是他当年亲手将“外联部长”的聘书递到我手中,这份认可,既源于父辈们的交情,更藏着鼓乐世家代代相传的情谊。

今日上午,我随统战部的两位同志赴约而来,田孝梨满心热忱地接待了我们,还亲授鼓乐技艺——他握着鼓槌示范起落,教我们击打节拍,更细致拆解鼓乐里的音准密码:寻常乐理中的do、re、mi、fa、sol、la、si,在集贤鼓乐里读作“和、四、衣、上、车、工、凡”,读音虽异,高低音准则一脉相承。他指尖轻点鼓面,口中默念口诀,从节奏轻重到气息配合,从曲调渊源到演奏心法,滔滔不绝间满是对鼓乐的赤诚,也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真切触摸到千年古乐的鲜活肌理。
集贤鼓乐的风骨,是一代代传承人用口传心授的坚守与岁月心血夯筑的。在我的记忆里,爷爷蔺逢乐、父亲蔺全禄,田家爷字辈田育新、田育坚,还有如今扛起传承重担的田孝梨,张家的张贵爷爷,还有邻家爷张有明,皆是这活化石韵律里不可或缺的魂魄。他们没有繁复的乐谱传世,全凭一腔热爱与责任,将每一段旋律、每一个节拍口传心授,让千年古乐在辈辈相传中始终鲜活。田孝梨曾说:“无中禾不以成鼓,无全禄何以奏乐”,这两句评价,道尽了父亲在鼓乐传承中的分量——父亲对传统音乐的执着,是我成长岁月里最深刻的印记,那些日夜相伴的乐声,早已刻进骨血。彼时我年纪尚小,又在姊妹中排行较末,爷爷吹笛的模样见得不多,但父亲的演奏与练习,却让我耳濡目染了大半光阴。他精通月琴、笛子、二胡、三弦、琵琶等诸多乐器,管乐的悠扬、弦乐的婉转、打击乐的铿锵,在他指尖皆能流转成韵,白日里琢磨技法,夜里待我们姊妹睡去,屋内仍会传出他钻研乐曲的声响,伴着母亲纺线的簌簌声,在夜色里交织成最绵长的烟火乐章。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们姊妹六人皆是伴着乐器长大,妥妥的音乐世家——兄长蔺文擅弹三弦,兄弟蔺武精于琵琶与月琴,而我与其他姊妹,也在日日听、日日看的耳濡目染中,与这份古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田中禾叔曾是校长,一身教学本领全用在了鼓乐传承上,每到闲暇,便在自家院子里摆开阵仗,邻居、朋友围坐一圈,跟着他学吹笙、唱乐谱,他眯眼校准声调,指尖轻点节拍,把汉韵唐声拆解成可感的音符,阳光漫过庭院的老槐树,乐声与笑语缠在一起,成了时光里最鲜活的注脚。

爷爷蔺逢乐的那支笛子,虽我少见他吹奏,却是这活化石的精神图腾。竹制的笛身被岁月磨得温润发亮,竹纹里浸着爷爷掌心的温度,吹孔边缘泛着经年摩挲的包浆,那是时光与匠心的沉淀。这支笛子吹过晨霜暮雪,奏过人间烟火,早已是堪比文物的珍宝。不知何时,它竟流失至专业音乐院校,被妥善收藏。田孝梨得知后,满心焦灼又满怀赤诚,愿倾尽心力寻回,让这件祖辈的信物重归鼓乐传承的根脉,虽终未如愿,这份遗憾却更显传承的赤诚——即便它未能归乡,无论在何处珍藏,都是承载着汉韵唐声、匠人初心的瑰宝,静静诉说着古乐流转的过往。
如今,在田孝梨的组织带动下,传承的火种愈发旺盛。起初,他在自家院落里搭起简易场地,日日带领乡邻、爱好者研习鼓乐,院落里的青砖地被鼓槌敲出岁月的痕迹,老槐树的浓荫下,笙箫声、节拍声、讲解声日日不绝;为让传承有更稳固的根基,他自筹资金建起一座宽敞的古乐教习场,开阔的场地里,乐器陈列有序,学员们分声部练习,从孩童到老者,皆在他的耐心指导下体悟古乐精髓,北京、广州、成都、郑州、贵州、昆明、徐州、包头、深圳等地的研学团队也纷纷慕名而来,在教习场里感受传统古乐的魅力。集贤鼓乐的曲库,恰似一座尘封千年的音乐宝库,每一曲都裹挟着历史的风烟与人文的温度,在鼓点笙箫间铺展成鲜活的岁月长卷。《圣寿乐》最是庄穆,此曲为唐高祖李渊祭奠老子而作,乐声开篇沉稳雍容,如古观晨钟穿云而来,笙箫和鸣间藏着道家的清寂与帝王的敬诚;《刮地风》则藏着兵家的灵动,相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所用,旋律起势急促如风云聚散,鼓点错落似惊雷暗涌;《水龙吟》满是沙场豪情,作为李世民大战刘武周时的破阵乐,开篇锣鼓铿锵如千军列阵,激昂处尽显盛唐开国气魄;《十美女进膳》藏着君子风骨,聚焦关羽被掳曹营的典故,旋律转折间见其凛然气节。而那些散落于民间的曲调,更藏着烟火温情:《粉红莲》婉转缠绵,《坐帐》沉稳厚重,《南吕一枝花》活泼灵动,《石板头》《将军令》刚劲有力,《打棍》《接圣旨》满是生活意趣,《耍社火》则尽显乡土欢腾。这些曲子,或关乎帝王祭典、沙场征战,或关乎英雄气节、民间欢情,千百年间在集贤的乡土间流转,每一段旋律都是一段历史的注脚,每一个音符都藏着文明的密码。

田孝梨便是接过这副“活化石”传承重担的新一代守护者,他扛起的不仅是乐器与乐谱,更是祖辈们的心血、期盼与未竟的心愿,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让这份千年古乐声名远播。近几年,集贤鼓乐的影响力早已越出乡野,诸多音乐界专家学者纷纷踏足这片孕育古乐的土地,亲耳聆听、深入研习,对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给予高度评价。全国各地的音乐人也纷至沓来,春日里,田孝梨带着老艺人在田埂间奏响古乐,鼓点混着泥土气息漫开;夏日午后,古乐教习场的凉棚下,他执笙授课,细致拆解演奏心法;秋日庙会,鼓乐声里藏着最浓的乡土情怀,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个鲜活瞬间。田孝梨与一众传承人倾囊相授,让这千年鼓乐在交流与碰撞中,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当年我半开玩笑地说想进乐队,田孝梨笑着摆手:“你有学问、会说话,外联工作非你莫属。”那份玩笑里的期许,我一直记在心底,只是每每念及,总免不了几分愧疚——兄长蔺文、兄弟蔺武皆承袭祖业,指尖流转的是汉韵唐声的传承,而我,却在笔墨丹青里寻了另一片天地,与亲人们坚守的鼓乐行当,看似渐行渐远,实则初心相通。
时光回溯,那些关于乐队的日日夜夜,仍清晰如昨。或许是某个星子满天的夜晚,老艺人们围坐庭院,鼓点起时,汉风唐韵仿佛穿越千年;或许是某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年轻一辈跟着田孝梨在教习场学唱乐谱,沙哑的嗓音里藏着对千年传承的渴望;又或许是节日里的街头,鼓乐声起,古乐风雅与乡土欢腾交织,那是最质朴的欢喜,也是这“音乐活化石”最动人的模样。那些故事,琐碎却鲜活,平淡却深情,真要细细讲来,三天三夜也道不尽其中滋味。

如今,笔墨伴我晨昏,鼓乐藏我心间。书画与鼓乐,虽形式迥异,却皆是中华文脉的延续——笔墨里有山河远阔,藏着文人风骨;鼓乐中有汉韵唐声,载着岁月长情,爷爷的笛、父亲的乐、田孝梨的坚守与亲授,还有四方而来的研学脚步与业界的认可,都是这千年文明的鲜活印记,是传统在新时代里的蓬勃生长。田孝梨的邀约与今日的鼓乐教习,让尘封的记忆再度鲜活,也让我愈发明白,传承从无定法,无论是指尖鼓点、笔端墨痕,还是口传心授的技艺、亲力亲为的坚守,只要心怀敬畏、热爱不减,便是对这千年传统最好的回应。
集贤鼓乐的汉韵唐声,早已刻进我的血脉,与笔墨书香交织成生命的底色。那些过往的日日夜夜,那些亲人们的坚守、期盼与遗憾,还有新时代里鼓乐声名远播的荣光、政府的鼎力支持与今日耳畔的鼓点声声,都将化作前行的力量,让我在书画之路上不忘来路,也让这“音乐活化石”的绵长韵律,永远萦绕在岁月深处,生生不息,续写着汉唐以来的文明传奇。

蔺莉,女,集贤人。周至县第十五届、十六届政协委员,周至县第二届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执行副会长,周至县第一届新联会副会长,周至县美协副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市女画家艺委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花鸟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3年9月25日《社会保障》报有专版介绍,题目为“浴火重生金凤凰”。2018年2月,被授予为西安“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9月,被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23年,作品《中国人的饭碗》入展由西安市政协举办的书画展。2022年9月,作品《青山沐雨》入选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艺心向党”自由职业艺术家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作品展,作品于2022年9月29日至2022年11月29日在上海市奉贤博物馆展出,并在中华数字艺术馆云展。2023年12月,《中国人的饭碗》为市政协书画院馆藏作品。2024年初作品《莲说》入选自由职业人士全国书画展。2024年9月作品《十二月忆长安》入选中共西安市统战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全市政协和统战系统书画展。2024年8月《虽微致远同光和尘》获省委统战部优秀奖2024年底受市委统战部表彰并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