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巴黎圣母院》后感
作者:靳艳军
法兰西文豪维克多·雨果,以笔为斧,凿开十九世纪巴黎之沉雾,著《巴黎圣母院》一书,流传寰宇,历久弥新。余近日披览终篇,掩卷长思,心潮难平,遂援笔缀文,以抒所感。
书之背景,在路易十一之世,巴黎城郭巍峨,圣母院耸峙于塞纳河畔,雕梁刻栋,鬼斧神工,其钟声晨昏相续,见证人间悲欢。雨果先生以建筑为骨,以人性为魂,将一众人物之命运,绾系于这座石制殿堂之中,或善或恶,或美或丑,皆鲜活如生,跃然纸上,读之令人动容,思之更觉深永。
书中人物,首推卡西莫多,其形之丑,世所罕见:独眼眇视,驼背佝偻,耳聋口讷,手足畸形,初见者无不骇避,谓其“怪物”。然其心之善,却胜似金玉。彼本弃婴,为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所收养,虽蒙抚育,却未得温情,唯以圣母院为家,以敲钟为业,与石兽为伴,默默守护这座殿堂。及见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人诬陷,身陷囹圄,将受绞刑之苦,彼时众人围观,或嘲笑,或冷漠,唯卡西莫多挺身而出,冒死将其劫至圣母院,以“避难权”护其周全。此后,他为她寻食送水,驱避恶徒,纵遭误解,亦无怨无悔。爱斯梅拉达身死之后,他竟殉情而亡,相拥于墓窟之中,直至化为尘土。观卡西莫多之行,方知“美”与“丑”之辨,不在形貌,而在本心。世之常人,多以貌取人,见俊朗者便生亲近,遇丑陋者即生厌弃,却不知皮囊之下,或藏豺狼之性,或蕴菩萨之心,卡西莫多之形象,恰如一面明镜,照见世人之浅薄,亦彰显本心之可贵。
与卡西莫多相对者,乃副主教克洛德,其形端方,身着法袍,居圣母院高位,掌宗教之权,在外人眼中,俨然一副圣洁庄重之态,可谓“貌善”。然其心之恶,却令人发指。彼自幼研习神学,本应心怀慈悲,普度众生,却因长期压抑情欲,心性扭曲,沦为欲望之奴隶。初见爱斯梅拉达,为其美貌所惑,便生占有之心,先是暗中设计,欲夺其清白,遭拒后竟恼羞成怒,罗织罪名,诬陷其为女巫,致其含冤而死。更甚者,他见卡西莫多护佑爱斯梅拉达,便心生歹意,欲纵火焚烧圣母院,其心肠之狠辣,手段之卑劣,与“副主教”之身份,判若两人。克洛德之悲剧,非因宗教之过,实因自身之偏执与贪婪。他以宗教为外衣,掩盖内心之肮脏,以道德为枷锁,束缚他人之自由,最终为欲望所吞噬,落得坠楼而亡之结局。雨果先生刻画此角,并非单纯贬斥,更在揭示人性之复杂——善与恶并非泾渭分明,纵是身处“圣洁”之地,若不能坚守本心,亦可能滑向“罪恶”之深渊。
书中女主角爱斯梅拉达,则是“美”之化身,其貌若天仙,肌肤胜雪,身姿窈窕,更擅歌舞,一曲吉普赛之舞,令巴黎市民为之倾倒。然其美,不仅在形貌,更在品性。她心怀善良,见卡西莫多受刑口渴,不顾众人非议,递上清水,此一善举,亦为日后卡西莫多舍命相护埋下伏笔;她坚守贞洁,面对克洛德之威逼利诱,始终宁死不从,纵使身陷绝境,亦不向恶势力低头;她重情重义,对军官弗比斯一见倾心,即便知晓对方薄情寡义,甚至为其蒙冤,亦未曾全然怨恨,直至身死,心中仍存一丝纯真之念。爱斯梅拉达之死,是全书最令人扼腕之处——如此善良美丽之人,竟死于世俗之偏见、权贵之阴谋、人心之冷漠,她的逝去,不仅是一个生命的消亡,更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无声控诉。彼时之法国,宗教势力横行,贵族阶层腐朽,底层民众困苦,正义被践踏,善良被摧残,爱斯梅拉达之悲剧,不过是无数底层民众命运的缩影。
除三人之外,书中其余人物,亦各有深意。军官弗比斯,英俊潇洒,却虚伪自私,贪图美色,背弃誓言,他是世俗“美男子”之代表,却徒有其表,内心空虚;诗人甘果瓦,才华横溢,却懦弱无能,为求自保,不惜放弃尊严,甚至出卖朋友,他是当时知识分子之写照,在黑暗现实中随波逐流,丧失本心;还有那些围观爱斯梅拉达受刑的市民,他们愚昧麻木,或跟风起哄,或冷眼旁观,成为恶势力的“帮凶”,他们是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缩影,虽身处苦难,却未曾觉醒,反而将痛苦转嫁于他人。雨果先生以寥寥数笔,便将这些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一众人物的命运交织,勾勒出十九世纪巴黎社会的众生相,其笔触之深刻,视野之广阔,令人叹服。
更值得称道者,是雨果先生对巴黎圣母院建筑之描写。书中多处笔墨,详述圣母院之结构:尖顶高耸入云,拱门雕刻精美,窗棂镶嵌彩玻璃,石兽屹立于檐角,每一处细节,皆栩栩如生,仿佛将这座古老建筑,从历史深处拉至读者眼前。雨果先生为何如此钟情于圣母院?盖因在他眼中,圣母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历史之见证,是文化之载体,是人性之象征。彼时之法国,许多古老建筑正遭受破坏,雨果先生借《巴黎圣母院》一书,呼吁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珍视历史记忆。如今,巴黎圣母院虽历经战火与岁月洗礼,甚至在近年遭遇火灾,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这其中,亦有《巴黎圣母院》一书之功。
读罢全书,余不禁感慨:雨果先生著此书,不仅是讲述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更是在探讨人性之本质、社会之现实、文化之传承。书中之“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今之世,仍有人以貌取人,以利交友;仍有人披着“道德”“正义”之外衣,行卑劣龌龊之事;仍有人在现实面前,放弃本心,随波逐流。此时重读《巴黎圣母院》,恰似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坚守本心,明辨是非,不因形貌而轻视他人,不因欲望而迷失自我,不因现实而放弃善良。
卡西莫多之善,虽貌丑而心洁;克洛德之恶,虽貌善而心污;爱斯梅拉达之美,虽身死而名传。《巴黎圣母院》一书,如同一座永恒的精神殿堂,其钟声穿越时空,仍在向世人诉说着人性的真谛。余愿世人皆能读此书,悟其理,守其善,让美与善,如圣母院之钟声,永远回荡在人间。
作者简介:靳艳军,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诗人、辞赋家。国内多所双一流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中国海归派成功创业者代表性人物,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业余从事诗词赋创作及红学研究,10余篇辞赋被勒石镌刻;部分诗赋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十余种语言,并为众多书法家选用创作。截至目前,已创作发表古体格律诗词9500余首、辞赋280余篇、《红楼梦》研究文章162篇,另著有楹联、古代散文、新诗等1000余篇(首),各类作品累计150余万字。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二维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