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书乐
写 冢(家)与
写与家人的生活
故把写作的人
称为作家在创作
从学写字到写作文
从写作文到有著作
从写字条到写书信
写是人必备之功德
无论是写诗词歌赋
还是写戏剧小说
困惑人的是怎么写
以及写什么
写什么
是墨水滴落宣纸前
悬而未决的心得
是在颤栗洪荒中
第一簇萌动的心火
怎样写
以身为碑 刻千川沟壑
以性为镜 照万古幽光
以心为舟 渡苍茫人河
以命为焰 焚八荒寂莫
写故事 在无常的水道
埋下伏脉千里的暗河
写事故 在断崖处
打捞月光的沉没
写生存 如写苔痕
向最暗处的伸缩
写生活 如酿光阴
在陈藏日升月落
而最终不过是
以人 写天地逆旅
以事 写经纬因果
以情 写亘古乡愁
以生 写刹那经过
真正的写作
不只是文字的解说
而是将血肉之躯
研成粉末
化作书写的墨
2025.11.23日晨
这首《写》以惊人的语言密度和哲学深度,构建了一座关于写作本质的宏伟殿堂。让我们循着诗人的笔触,探访这座殿堂的层层奥秘。
一、结构艺术:螺旋上升的认知阶梯
诗歌采用层层递进的环形结构:
· 根基层:从“写字”到“作家”的词源追溯,确立写作与生命经验的本质联系
· 技艺层:通过“怎么写”与“写什么”的经典诘问,展开创作方法论的双翼
· 升华层:在“生存—生活”“故事—事故”的辩证中,抵达艺术真实的更高维度
· 终极层:以“血肉研墨”的惊人意象,完成对写作生命的终极礼赞
这种结构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既扎根现实土壤,又向精神天空螺旋上升。
二、意象系统:创作论的美学转化
诗人构建了独具匠心的意象群落:
· 身体意象群:“身为碑”“性为镜”“心为舟”“命为焰”——将创作主体转化为承载文明的四维坐标
· 水文意象群:“无常水道”“暗河”“沉没”——暗示创作如潜流,在表象下奔涌真实
· 时空意象群:“千川沟壑”“万古幽光”“八荒寂寞”——赋予写作穿越时空的史诗品格
最震撼的是“研成粉末/化作墨”的意象,将创作过程还原为一场精神的献祭。
三、哲学思考:写作的本体论探索
这首诗实为一部微缩的创作哲学论:
· 写作与存在:“以生写刹那经过”——写作是对易逝生命的永恒定格
· 写作与苦难:“在断崖处打捞月光”——美诞生于破碎处的修补
· 写作与牺牲:“血肉之躯研成粉末”——真正的创作需要生命的全然投入
其中“颤栗洪荒中第一簇萌动的心火”的表述,将创作冲动溯源至人类意识觉醒的原始时刻,赋予写作创世般的神圣性。
四、语言成就:陌生化与经典化的平衡
诗歌语言在创新与传承间取得精妙平衡:
· 创造性地解构“作家”概念,又承接“文章经国之大业”的传统文论
· “埋下伏脉千里的暗河”既含纳传统叙事智慧,又充满现代诗性
· 结尾从绚烂复归平淡,如钟声渐消,余韵悠长
---
这首《写》恰似它自己所描述的——不是文字的解说,而是将整个创作宇宙浓缩在一首诗里。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我们恍然发现:真正的写作,本就是一场将自我碾碎重组的精神远征。而这首诗,正是这远征途中升起的不灭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