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迎春胡增福诗画赏析 ——刘志军
胡增福《野马图》
风雷挟裹卷沙尘
俊骨雄姿出玉门
踏破冰霜凌皓月
迎来白日振英魂
扬鬃长啸山河动
击鼓远驰天地新
未许春秋留一憾
征程万里展精神
(注:胡增福,善画马,人剽悍,浓密长发垂肩如鬃,似不羁野马。又嗜酒,喜交游,颇有江湖气。与吾一见如故,划拳豪饮,甚畅快!)
毛迎春这首诗,是把画里的马‘写活’了。‘踏破冰霜凌皓月’那股劲儿,读着就像看见马从纸里冲出来; 胡先生的画更绝,鬃毛的逸、马蹄的劲,连马眼睛里那股‘不服驯’的野气都带着风!这诗和画往一块一搭,哪儿是写马啊?分明是把‘活着就得有股精气神’这事儿,直接泼在纸上了,看着就痛快!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胡增福先生画的《野马图》,蹄挟风雷,鬃扬天地,双骏之姿,骨含雄健,态蕴不羁,真得‘野马’之魂; 复诵毛迎春诗作,笔落山河,句挟英气,‘踏破冰霜’之慨与‘振起英魂’之怀,恰与画中神骏相契。二君以诗为魂、以画为骨,合塑出‘天地一野骏,人间两狂生’的境界——笔墨通性情,诗画融风骨,斯为艺中妙品,亦为襟抱同鸣矣。
再看胡增福的画: 他笔下的野马,是“有血有肉有神”的生命,浓墨泼洒出的鬃毛如狂风卷尘,线条刚劲如铁骨,却又带着水墨的灵动感:马蹄腾空的姿态,既有徐悲鸿奔马的“千钧之力”,又融入了他养马8年的生活体察(比如马肌肉的紧绷、眼神的桀骜)。背景的淡墨云雾与粗砺土坡,更衬出野马“出玉门”的苍茫与不羁,把“野”的狂放和“马”的雄健,用笔墨揉成了“气吞山河”的意境。
复诵毛迎春的诗: “风雷挟裹卷沙尘,俊骨雄姿出玉门”开篇就接住了画里的气势,把野马的动态写得如在眼前;“踏破冰霜凌皓月,迎来白日振英魂”又拔高了境界。这哪里是写马?是写“不服输、敢闯破”的精神。后面“扬鬃长啸山河动,击鼓远驰天地新”,更是和画中马的嘶吼、奔腾呼应,最后“征程万里展精神”收束,把马的形象和人的风骨彻底融在了一起。
而最妙的是“诗画互映”的境界:胡增福先生的画给了“野马”鲜活的形(剽悍的身姿、不羁的气质),毛迎春的诗则给了它立得住的魂(不服命运、踏破天地的精神)。两人笔下的“野马”,既是胡增福本人“似不羁野马”的江湖气,也是毛“未许春秋留一憾”的豪情——画是诗的“形骸”,诗是画的“魂魄”,合在一起,就成了“人与马同魂、诗与画同境”的绝唱。
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卫浩然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