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晨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 高文
“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有人言此语出自司马光笔下,亦有人称其源自左宗棠之口,确切出处虽暂不可考,却如淬了毒的匕首,一剜便见东洋倭国民族性里溃烂的脓疮——这不是文人的臆想,是历史铁钉钉进骨血的真相,是千年间他们揣着赌徒心理演给世界看的丑剧。

回溯至明朝,日本在明朝初期与中后期截然不同的表现,将“畏威而不怀德,弱必卑伏,强必盗寇”与骨子里的赌徒本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帝)派遣大军奔赴辽东望海埚,在此地与来犯的倭寇展开激战。彼时的明军实力强劲,战术精妙,打得倭寇落花流水,千余人命丧当场。经此一役,日本深知明朝的强大与威严不可侵犯,乖乖收起赌徒的侥幸,当起了“好学生”。他们频繁派遣使者前来朝拜,恭敬地学习中国文化、制度,甚至在贸易往来中,也表现出一副恭顺模样,表面上对明朝的宗主地位尊崇有加,仿佛真的一心与明朝交好,实则不过是畏惧明朝武力,不敢轻易下注,尽显“弱必卑伏”的姿态。
可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朝廷腐败,海防松弛,国力逐渐衰微,日本那股赌徒劲儿便再也按捺不住,獠牙也彻底露了出来。先是浪人与海盗纠集而成的倭寇,抱着“赌一把能抢就抢”的心态,在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村庄被焚为焦土,百姓尸横遍野,连婴儿都被挑在刺刀上取乐,昔日“恭顺”的面具被撕得粉碎;更甚者,到了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更是赌上全国国力,公然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率二十万大军渡海进攻朝鲜,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中国——他赌明朝国力衰退无力援救,赌朝鲜不堪一击,赌自己能一举实现“大陆梦”。这场历时七年的“万历朝鲜之役”,日军在朝鲜土地上的暴行罄竹难书:平壤城破后,屠城三日,老弱妇孺无一幸免,汉江水面漂满尸体;他们强征朝鲜百姓为奴,掠夺粮食、珍宝,甚至将朝鲜工匠掳回日本,妄图窃取技艺。可这赌徒终究失了算,明军迅速出兵援朝,将日军打得节节败退,丰臣秀吉的“大陆梦”彻底破碎,日本也因这场豪赌国力大损。这般行径,哪里还有半分对明朝“宗主之谊”的敬畏?分明是见明朝国力稍弱,便敢押上全国筹码发动侵略,将“强必盗寇”的野心、残暴与赌徒本性,写满了朝鲜半岛的山河,也写进了明朝军民的血泪记忆里。
再看“强必盗寇”与赌徒心理的交织,二战时对美国的所作所为更是将其演绎到极致。二战初期,美国本未参战,甚至与日本维持着所谓“友好贸易”——日本一边从美国购置大量钢铁、石油等军援物资,靠着这些“友邦”供给的命脉物资支撑侵略战争,一边却在谈判桌上假意周旋,背地里偷偷集结舰队,赌美国不会防备,赌自己能一举摧毁太平洋舰队,赌这场突袭能为侵略赢得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军战机呼啸着掠过海面,炸弹将美军战舰炸得四分五裂,士兵在火海中哀嚎,两千余美军葬身海底,太平洋舰队几乎瘫痪。可这赌徒又一次算错了,他们赌来了美国的全面参战,也赌来了自己最终的惨败。这哪里是“友好邦交”?分明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揣着赌徒的疯狂,得了好处便反手咬断恩人的喉咙,把“强必盗寇”的蛮横与卑劣,刻在了太平洋的波涛里。
而“弱必卑伏”的丑态,在二战战败后对着美国的模样里暴露无遗。1945年,美国将“小男孩”“胖子”两枚原子弹投在广岛、长崎,蘑菇云升起后,日本那点赌徒底气彻底消散,才仓促宣布投降。美军舰队进驻日本时,日本民众虽有不满,却被高层强行压下——彼时的日本政府,哪里还顾得上民众的尊严?广岛、长崎的废墟未平,美军军营外便有日本女孩被强暴的惨剧发生,可日本高层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忙着与美国讨价还价,核心不过是保住日本天皇的“不倒台”。为了一个天皇的虚位,他们能把民众的苦难当筹码,能对着曾经的“敌人”弯腰屈膝,连国民的尊严都能弃之如敝履。这般“弱时卖民求荣”的姿态,比当年黑船叩关时的摇尾乞怜,更显无耻。
至于“知小礼而无大义”,旅顺大屠杀时的场景堪称极致。日军进城前,还对着俘虏“鞠躬行礼”,转头便举起屠刀,四天三夜里,老弱妇孺无一幸免,街道上的血能没过脚踝,婴儿被挑在刺刀上取乐,而那些施暴的士兵,写给家人的信里竟还沾沾自喜地说“今日礼仪练习满分”。南京城里更是荒唐,日军士兵一边给孩童递块糖,一边就能把孩子的母亲拖进巷子里施暴;一边对着国际红十字会的志愿者“鞠躬道歉”,一边就能抢走安全区里的粮食。他们的“礼”,不过是裹在屠刀上的丝绸,是用来掩盖暴行的遮羞布,掀开这层布,底下全是血淋淋的“无大义”。
还有那“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二战后的倭国更是演得炉火纯青。如今他们总在国际上装“和平使者”,官员出访时自带拖鞋怕麻烦别人,企业捐赠时大张旗鼓拍照片,连垃圾分类都要做到“毫米级”精准,仿佛处处透着“文明”。可一提到历史,便立刻换了嘴脸——靖国神社里供奉着甲级战犯,首相年年去参拜;教科书里把“侵略”改成“进出”,把“大屠杀”说成“局部冲突”;对中国、韩国等国的赔偿诉求,要么装聋作哑,要么百般抵赖。他们把“小节”做得比谁都精致,却把“大德”踩在脚下,把“廉耻”抛到九霄云外,这般“选择性失忆”,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
千年下来,倭国的性子就没改过——弱时摇尾,强时便揣着赌徒心理噬人;懂些小礼,却无半分大义;守些小节,竟失全部廉耻。他们总以为能靠粉饰太平掩盖过往,可历史的匕首早已把他们的伪装割得粉碎。那些被他们杀害的冤魂,那些被他们掠夺的土地,那些被他们篡改的真相,都是刻在他们民族骨头上的耻辱。若还执迷不悟,抱着赌徒心态妄图翻案,终有一天,这把匕首会再刺下去,让他们为自己的“无德无耻”,付出该有的代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