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殷殷慈母情
毛瑞练
母亲今年已经八十八岁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由我们兄弟三人照顾已经快三年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得过大病,只是晚年得了脑萎缩,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在医院给她作体检时,各项检查单一大摞,除了血压有点高以及脑萎缩外,基本上没有一点毛病,就连医生也惊叹地说,像她这样岁数的老人,健康状况无大碍,实属罕见!
但是就是这司空见惯的“老年痴呆症”,折磨得她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再也不能搭理自己的生活,不得已,我们弟兄三人商量决定:轮流照顾老母的起居饮食、吃喝拉撒,周期是一周。
母亲独自住在我们家的老宅子里。老宅离我们三家都较远,我们平时都很忙,难有时间去老宅看望她,她也不怪我们,总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一家一家地转悠,哪怕是家里没有人也来看看,十多年了,似乎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能动,就雷打不动!每到黄昏,也就是到了下班的时间,她总是独自一人倚靠在村东头公路旁的一棵榆树旁,等待着我们回家。
大街上的人们总是看到她脖子上挂着三串钥匙:一串是四弟家的;一串是二哥家的;一串是我家的。我们每天都很晚才回来,尤其是前几年,二哥在外电厂工作,嫂子也在外一同打工,家里没人,她成了二哥家的看家护院的人。后来嫂子身体不好回家养病,她和嫂子作伴,因此,二哥在外工作非常安心。二哥国企退休后,母亲又帮着四弟看家护院。四弟是工程老板,整天忙,弟妹也帮忙搭理工程,因此很需要有一个照料家庭的人。可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向来都是想着照顾我们的母亲终于需要别人的照顾了!由于经常跌倒,我们不让她出门,在家里她最终过上了孤单凄凉的老年生活。
我们三个都精心照料母亲,一日三餐基本不重样。母亲向来脾气软绵,从未与别人红过脸,在村里口碑很好,是人人夸赞的“大善人”,她对人说话和和气气,也从不训斥我们。我们送的饭菜从不挑拣,偶尔送晚了也不介意。都说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就骂人,我母亲却不骂人,她还和以前一样会说话,说暖人心的话。今年春上,亲家一家来看她,她对亲家说:“孙女找了个好婆家,我们打心里高兴!孙女回来常说婆婆对她很好,像亲闺女一样!”说得亲家一家心里暖暖的。事后女婿对我说,奶奶不像是生病的人。
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幼时得了重病差点夭折,孩童时代正赶上日本侵华,为躲避战乱,由姥姥带着到处流浪,逃荒要饭,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成年后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弟兄四个(大哥早年已故),帮助我们成家立业,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但她认准了一个理,那就是:要想有出息,能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上学念书!因此,她非常支持我们读书。我们弟兄三个都是高中毕业,由于家里穷,二哥四弟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就没去复读,造成遗憾。我求学的经历非常艰辛,读高中是在离家六十里远的口镇莱芜二中。那时家里困难买不起自行车,我只好每周步行往返学校,单程就走六个多小时,双脚磨起了泡。一路上背着干粮,为了打发这艰辛的旅程,我在漫长的途中默默地记单词、背课文,甚至构思文章和诗篇,这使我从中找到了乐趣。由于学校离家远,不方便捎饭,我经常数着煎饼吃,经常挨饿。冬天天短,我走到半路天就黑了,为了少走点弯路,我就抄近道走山间小路,但是山路漆黑僻静得吓人,就在我惊魂失魄时忽然听到了“三儿,三儿”一声声喊叫,原来是母亲和父亲来接我了,我和母亲情不自禁地相拥而泣!父亲说,这书别念了,我们农家有几个考上学的?省得吃这样的苦。在母亲和我的坚持下,我还是顽强地继续坚持下去,最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高考,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母亲年轻时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是老年来的生活是滋润的。这种滋润的感受并不是来自生活上的,而是来自精神上的。我二哥和我四弟都努力打拼,成就非凡:二哥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项目经理,前年已退休;四弟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大老板,包揽工程,建筑装饰,事业红火;我混得也不算差,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也已退休,每月领着令人羡慕的养老金。母亲本可以申请特困户,但是却被卡住了!原来,子女是公职人员的不行,是企业职工的不行,是大老板企业家的不行。母亲总是自豪地说,孩子有出息,我宁可不要低保。对此,她从不感到遗憾!
母亲最高兴的时候是我们弟兄三个家庭集合到她家吃饭的时候。这种机会是不多的,一是在她生日的时候聚餐,二是大年三十的晚上聚餐。她总是望着我们傻笑,看着家里四世同堂,热热闹闹,心里无比高兴。老是夸自己的儿子有多俊,儿媳有多孝敬,孙儿孙女多有出息,孙媳妇长得俊俏孝顺,孙女婿有多懂事,曾孙女有多乖。她总是说话这么暖人心。久病床前无孝子!有时候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冲她发牢骚,她却安慰我们,给我们消气,我们立马就高兴起来!
母亲不但是个有福气的老人,而且也是一个幸运的老人。首先,说她有福气,是因为我们都非常孝敬她。不说我们弟兄三个,两个侄子都非常孝敬奶奶,经常给她买好吃的东西,还会给她买成年尿不湿、衣服之类的东西;孙媳妇更是孝顺,送吃送喝,嘘寒问暖;我女儿也非常孝顺,前年春上为她奶奶买了一张单人床,还给她添置了新被褥;孙女婿也不嫌弃奶奶身上有异味,每次回来,都要去看看她。她的儿媳们更是端屎倒尿,洗衣擦身。母亲用的药,我们弟兄三个都争着给她买,另外各种营养品都不缺少。在这样和谐的大家庭中母亲难道不感到幸福吗?
其次,说她幸运,一是因为她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差 ,没有其他老人的病痛,她只是老年痴呆了,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没有遭受病痛的折磨。有时我问她,你认得我吗?她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咋不认得?我又问她,那我是老几?你不是老四?她经常把我说成四弟,把四弟说成我。二是我认为她的运气好。我们弟兄三个都没有远离母亲,而且二哥和我也相继退休,有充裕的时间来照顾她,作为极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来说,儿女能在床前尽孝是最大的幸事!
母亲确实老了!望着日渐孱弱的母亲,我思绪万千:母亲在年轻时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供我们上学读书,虽然母亲能力微弱,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了社会上的有用人才,在各行各业为社会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年轻时的生活磨难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是我人生的内驱动力!
母亲现在老了,失去了自理能力,但她的儿子们就是她的最大的靠山,最大的精神支柱!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为母尽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最无尚光荣和幸福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赓续下去,使我们的中华民族始终高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毛瑞练,中学高级教师,作品散文《家乡的花椒树》、《我家的芙蓉树》等分别在《济南日报》(副刊)、新莱芜官方客户端上发表,并引起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