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的“艳情”词
原创作者:周书荣
秦少游(1049--1100),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进士出身。他的词比诗著名,但都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语言精致纤巧,往往流露出消极感伤情调。有《淮海集》。
秦少游一生仕途坎坷、连遭打击,斥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的经历类似柳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场屋”即考场。在那些落魄的日子里,“青楼”是他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他的风尘知已。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秦少游对歌妓们同情并且尊重,正因如此,她们也对他报以真心,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如柳七郎当年。
秦少游写过许多有关男女之情的词,《满庭芳》是其中的代表: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饮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与柳永的《雨霖铃》同一题材,写的是多情才子与他的心上人离别的情景。难舍难分本是情人间的常态,而秦七比柳七似乎更多了一层愁闷和迷茫,那是一种把握不住自已命运的无奈和伤感。他是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使词的内涵比单纯地相思离别丰富多了。
据说,这首词曾得到过他的老师苏东坡的批评,但在歌楼妓馆中却大受欢迎,以致于流行四方。在杭州有一个名妓琴操,她有一次听人唱“画角声断斜阳”,便纠正道:“画角声断谯门,不应是斜阳。”那人说:“你能不能改韵?”琴操想了一会便唱了起来:“山抹微云,天连芳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莲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情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据说苏东坡听到这首歌以后,十分赞赏琴操的聪明,大概因为她是歌妓,能改韵而不改意,而对他的学生则应有更高的要求。
秦少游写过一首非同凡晌的七夕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牛郎织女本是古代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七月七日这一天也成了无数中国诗人咏叹的题目。这支千年咏叹调在秦少游开口之前一直是低沉的,《鹊桥仙》却摆脱了俗套,它提出了一个新观念一一人间无数夫妻朝朝暮暮耳鬓厮磨,它能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欢会相比吗?欢乐和痛苦本属对立统一的范畴,没有离别的痛苦,又哪有相逢的快乐呢?其结尾两句更是成了瞥句一一真正的爱情应经得取分离的考验。对人世间的牛郎织女们来说,却是一块试金石。
秦少游的词语言清丽,没有浓艳的词藻,也不大用典,浅白流畅,清人冯煦曾说:“他人之词, 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2011年7月于车城十堰


作者简介
周书荣,湖北麻城人。1978年服役铁一师。历任电影组长,宣教指导,工委主任。高级美术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秘书。ISQ9000A认证中国国画家,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藏典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九次参加中国美术馆《大路画展》。先后获世界美术大奖,中国书画届艺术创作金笔奖,湖北省第十二届楚天群星奖优秀作品奖。2004年,出席人民大会堂全国第五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代表大会,获优秀代表称号。2012年,出席钓鱼台国宾馆全国第四届华语文学艺术大赛颁奖大会并致词,作品获一等奖。2019年,获金牌书画家网络评选大赛第一名。七幅作品收录中国邮政邮票、电话卡、明信片和珍藏版邮册。十堰电视台、《十堰晚报》、《黄冈日报》、《长江日报》及《华人世界》、《新闻三味》、《文化春秋》、《工友》等杂志专栏报道。作品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和文化部、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广州军区武汉军代局、青海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和领导收藏。传略及作品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书画藏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等典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