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家乡的白鹭
毛瑞练
我的家乡安子湾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一个盆地上,通天河自西向东把整个村庄分为河南河北两部分。在河滩上人们都零星栽上了速生的杨树。在村子东面的广阔河滩上,有两家农户共同承包了这片大约30亩的河滩 ,二十多年前栽上了数百棵优质杨树苗,它们渐渐长大成材,这河滩也随即变成了一个风明不透的杨树林。就是这个给人带来绿色生机的杨树林,不知从何时何地引来了一群白鹭在这里栖息、生活及玩耍。
我家距离这片杨树林不远 ,每天都能看到有一群白鹭鸟在河里捕鱼,在庄稼地里捉虫,然后又在树林里追逐打闹的情景,不禁令我心旷神怡。
白鹭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被认为是“河流和湿地的水质监测员”。因此,家乡能有这样的尊贵“客人”来居住的确是值得非常骄傲的一件事!
这群白鹭在这里大约生活了十几年,它们与人们和谐相处,繁衍生息,渐渐地在整条通天河两岸河滩的树上都发现了大批的白鹭。通天河白鹭群成为了我们家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白鹭,带动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通天河发源于海拔较高的西部山区,河流落差较大,每到夏天,降水偏多,山洪爆发,冲毁大量河坝桥梁,甚至淹没河两岸的村庄民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为了保护群众的利益,当地政府进行了河道治理,这些栽在河滩上的杨树、柳树等树木成了被清理的首要目标 。河滩上的树被砍伐,河的两岸砌成了数米高的河堤。通天河倒是顺畅了,但是却赶跑了那群美丽稀缺的白鹭鸟!从此,在家乡很难再见到白鹭了。家乡的白鹭啊,你们到底在何方?
在我村通天河的东岸,坐落着一座远近闻名的小学,其前身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与中学的完全学校 ,最鼎盛时学校师生员工达七百多人。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距离这片杨树林非常近,以往每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之时,老师们都带领学生来到河滩的杨树林开展各科课外活动。他们走进大自然,近距离观赏白鹭,欣然成为这块绿色氧吧的义务守护者。在近距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时,领略到了大自然中人类、动物和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从而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等动物。
这片杨树林也就成了学校对学生开展大自然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放松身体、陶冶情操的活动空间。
可是,随着杨树林的被砍伐,白鹭消失了 ,也见不到老师学生在此活动了。这里成了一片荒凉的河滩。
今年暑假的某一天,我突然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学校被合并了!一个曾经生机勃勃、校舍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教学质量和条件杠杠的学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被合并到街道办中心小学去了,只留下了不足十个孩子的幼儿园。也难怪,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到城市发展,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人数少的学校陆续被合并,这也是政府优化教育资源的一个举措。如今的学生,已不是以前令人讨厌的“顽皮”少年,他们就像是家乡的“小白鹭”,非常稀缺。他们被称为新时代的“小白鹭”,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期望。有他们在的家乡充满了勃勃生机,可现如今他们就像那群远遁的白鹭,就要离开这温馨而熟悉的校园,走向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了,留给家乡人的只是满心的惋惜和无奈!
林伐鸟散,人去楼空。但愿远去的白鹭仅仅是去进行一次远程的旅行,不远的将来还会归来;希望那些远离故土的“小白鹭”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茁壮成长,那舍弃的校舍还会在不久的未来重新开启。还一个“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大自然美景和一个有琅琅读书声的美丽校园!

作者简介:
毛瑞练,男,1966年4月22日出生,中学高级教师,莱芜区散文学会会员,莱芜区作协会员,曾在莱芜五中、雪野中心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现已退休。爱好文学,所写散文《看麦》、《我家的芙蓉树》、《捡栗子》及《家乡的花椒树》等分别在《雪野》杂志、《新莱芜》客户端、莱芜区散文学会公众号及爱济南新闻客户端等媒体上发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