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荣宠加身
晋王党羽覆灭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朝廷的封赏便已如春风般拂向历经劫难的虞府。昭元皇帝显然深谙恩威并施之道,对在此次风波中蒙受巨大冤屈与损失的虞家,给予了超乎寻常的荣宠。
追赠虞弘毅为“忠勇公”,谥号“武毅”,配享太庙,极尽哀荣。其北境旧部,如张贲、雷校尉等,皆论功行赏,或擢升,或得到丰厚抚恤,人心得以安抚。
对于虞家兄弟,皇帝更是亲自召见,温言抚慰。虞皓明因在江南查案有功,虽身体受损,仍特授光禄寺少卿之职,这是个清贵显要的闲职,便于他安心养伤。而虞皓清,则以“忠勇之后,智勇双全,临危受命,肃奸有功”为由,破格赐爵“靖安伯”,食邑五百户,并授羽林卫骑都尉,允其入值宫中,随侍御前。
如此年轻的伯爵,且是实权武职,可谓本朝罕有。圣旨下达之日,虞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前来道贺的官员勋贵几乎踏破了门槛,与数月前门可罗雀的凄清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身处这突如其来的荣耀漩涡中心,虞皓清却异常清醒。他恭敬地接下圣旨,得体地应对着各方来客,脸上带着符合他年龄与身份的谦逊笑容,但眼底深处,却是一片波澜不惊的平静。他深知,这煊赫的爵位与官职,既是褒奖,是皇帝对虞家忠诚的肯定,也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是将虞家,尤其是将他虞皓清,更深地绑在皇权战车上的印记。
第一百五十三章 门庭若市
封爵之后,虞府彻底从之前的阴霾中走出,成为了长安城中最炙手可热的新贵门第。每日前来拜会、投帖、送礼的人络绎不绝,有真心仰慕虞帅忠烈前来结交的,有见风使舵前来攀附的,亦有各方势力派来试探这位年轻伯爵深浅的。
福伯忙得脚不沾地,既要打理府中事务,又要甄别来客,处理堆积如山的礼物,脸上却洋溢着多年未见的红光。石勇则更加警惕,将府中护卫安排得滴水不漏,唯恐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
虞皓清大部分时间待在书房,对于许多不必要的应酬,都借故推脱了。他并非清高,而是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虞家刚刚经历大劫,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根基未稳,此刻更需低调行事,谨言慎行。
这日,太子少傅林文正亲自来访。屏退左右后,林文正看着眼前沉稳得不像少年的皓清,眼中满是赞赏:“皓清,如今你承袭爵位,简在帝心,前途不可限量。太子殿下对你亦是青眼有加,望你日后能多为国效力,成为朝廷栋梁。”
话语中的招揽之意,不言而喻。
皓清起身,恭敬行礼:“林大人言重了。皓清年少德薄,蒙陛下天恩,已是惶恐。唯有恪尽职守,忠君报国,方能不负圣恩,不负家父遗志。”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对皇帝和太子的尊敬,也表明了自己以国事为先的立场,并未明确投入太子门下。林文正深深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只是勉励几句便告辞了。
送走林文正,皓清独自在院中踱步。权力的中心,果然步步惊心。他如今就像站在一块崭新的棋盘上,每落一子,都需深思熟虑。
第一百五十四章 兄长心结
相较于外界的喧嚣,虞府内院则要安静许多。虞皓明的伤势在吴老的调理下日渐好转,已能拄着拐杖缓慢行走。身体的恢复固然可喜,但皓清却敏锐地察觉到,兄长眉宇间常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郁色。
这日午后,皓清端着一碗参汤来到兄长房中,见他正对着一局残棋发呆,眼神空茫。
“大哥,该喝药了。”皓清将药碗放在他手边。
虞皓明回过神,勉强笑了笑,端起药碗一饮而尽,动作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闷。
“大哥,可是有什么心事?”皓清在他对面坐下,轻声问道。
虞皓明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皓清,如今你爵位在身,深受皇恩,重振虞家门楣,指日可待。为兄……为兄甚是欣慰。”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低沉,“只是,回想此番遭遇,为兄身为长子,非但未能护佑家族,反累父亲蒙难,让你年纪轻轻便背负如此重担,深入险境……我……我实在愧对父亲,愧对你……”
原来,兄长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觉得是自己江南失利,才导致了后续一系列悲剧,更是觉得自己如今成了需要弟弟庇护的“废人”,无法再为家族贡献力量。
皓清心中了然,他握住兄长冰凉的手,目光坚定地看着他:“大哥,你切莫如此想!若非你在江南查到关键证据,我们如何能扳倒晋王?若非你拼死守住秘密,我如何能顺利救你出来?我们兄弟二人,一明一暗,缺一不可!父亲若在天有灵,也绝不愿看到你如此消沉!”
他语气诚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虞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兄弟并肩同行!你的阅历与智慧,是我远远不及的。养好身体,朝中之事,家族之事,还需大哥为我掌舵!”
虞皓明看着弟弟清澈而坚定的眼神,感受着他手中传来的力量,眼眶微微发热,心中的郁结似乎松动了一些。他重重地回握住弟弟的手,点了点头。
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整家业
安抚好兄长,虞皓清开始着手整顿虞府内部。经历此番大变,府中人心难免浮动,一些陈年积弊也需清理。
他首先与福伯、石勇进行了一次长谈,充分肯定了他们在危难时刻的忠诚与付出,并重新明确了府中权责。福伯依旧总管庶务,但皓清将账目核查和人事任免的权力收归己手,并让伤势渐愈的癸一从旁协助,建立更严格的稽查制度。石勇则全面负责府邸护卫,整合“紫影卫”明面上的人员与府中原有护院,制定更严密的巡防体系。
对于府中下人,皓清并未进行大规模清洗,而是恩威并施。对忠心可靠者,厚加赏赐,委以重任;对少数曾有摇摆或手脚不干净者,小惩大诫,逐出府去;其余人等,则明确规矩,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一番整顿下来,虞府上下风气为之一新,效率与凝聚力都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梳理父亲留下的各种人脉与产业。那些在虞家落难时雪中送炭的,他亲自登门或修书致谢,加深情谊;那些落井下石或冷眼旁观的,则疏远关系。父亲在北境的旧部关系,他通过张贲等人小心维持着。至于“紫影卫”和“四海”镖局这些隐秘力量,他则更加谨慎,非必要绝不轻易动用,让其继续潜于水下,成为虞家真正的底牌。
夜幕降临,虞皓清独自坐在书房里,看着眼前梳理清晰的账册、名帖和规划,长长舒了口气。重建一个家族的秩序,远比在朝堂上扳倒一个敌人更加繁琐,但也更加踏实。
他知道,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靖安伯府的门楣立起来了,但要让它真正屹立不倒,还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智慧。前路依旧漫长,但他已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风雨的少年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丛书》杂志社副主编。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