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8年王震率领的十万复转军人奔赴黑龙江,开发建设北大荒。在复转军人中,有老红军60余人,老八路2000余人,参加过解放战争的1.6万余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5.3万人。
现如今,他们许多人已经长眠在黑土地,长眠在第二故乡北大荒。今年是1958年军垦将士进军北大荒65周年。谨以此作品,纪念1958年十万复转军人开发建设北大荒65周年,讴歌英雄的北大荒人,礼赞这片神奇的黑土地。
作者:李阳
缓缓走进北大荒博物馆,浮雕墙展现一幅历史画面。每一个场景历历在目,每一组雕塑似曾相见。不同年代有过共同经历,曾经的岁月难忘的记忆。当年党中央决策发展军垦农场,我跟随父亲来了到北大荒。
十万复转官兵进军亘古荒原,青春热血融化寒地黑土。冰天雪地留下将士的足迹,干打垒泥草屋是新家新房。沃野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垦黑土地建设天下粮仓。
北大荒是十万官兵屯垦戍边的战场,北大荒是军垦战士第二故乡。南泥湾精神在他们生命里延续,北大荒精神,他们用军魂铸就。
英雄的父辈,戎马生涯贡献给了祖国解放。光荣的父辈,军垦人生奉献给了北大荒。是他们践行誓言把忠诚坚守,用生命谱写农垦历史的篇章。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不朽的丰碑矗立在黑土地上。
接过父辈的旗帜,我成为军垦第二代。传承着北大荒精神,肩负起农垦事业。耕耘与收获,奋斗与开拓,奉献与追求,光荣与梦想。
如今,三代农垦人,把北大荒建成中华大粮仓。拓荒历史见证了人间奇迹,为共和国留下永久的辉煌。高歌一曲北大荒人的歌,那是岁月如歌的交响。
默默地走出博物馆,思念的泪水在流淌。十万官兵今何在?无名花开满原野上。沧海桑田春色换,物换星移几度秋。军垦成为历史的名词,农垦已是岁月的过往。
有多少老照片见证青春,有多少情缘难以割舍,有多少故事刻骨铭心,有多少荒友一生难忘。有朝一日离开北大荒,我将用余生来守望。
守望青山秀水稻花香,那是我美丽的家乡,守望魂牵梦绕的黑土地,那是我永远的故乡。
守望魂牵梦绕的黑土地,那是我永远的故乡!
【本期文本中图片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