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用微笑去面对世界
赵志超

当代诗人汪国真有一首诗《假如你不够快乐》,曾告诫我们:
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就很短暂,为什么还要在陪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
这诗句如春日细雨,润透了每个人被生活揉皱的心。人生不过百年,恰似白驹过隙,可风雨从来不会停歇:失意时的茫然若失,贫穷时的捉襟见肘,疾病时的身心煎熬,衰老时的岁月慨叹,甚至死亡带来的终极叩问,都可能在某个拐角与我们相遇。但古往今来,那些在风雨中站稳脚跟的人,都藏着一份共同的智慧:以微笑为帆,以坚韧为桨,在命运的浪潮里,把苦涩酿成甘甜,把崎岖踏成坦途,让荆棘化为鲜花。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的这句箴言,道尽了微笑面对苦难的真谛。人生总有不测风云,生活从不是温室,它会用挫折打磨我们的棱角,用困境考验我们的韧性,但真正的强者,从不会被痛苦击退。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生,堪称一部“贬谪史诗”:从繁华京城贬至黄州,再到荒僻的惠州、儋州,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人生的“断崖式跌落”。他在黄州有天与朋友兴致勃勃游览沙湖时,忽然天降大雨,没有带雨具,被淋得透湿,狼狈而归。一会儿,雨过天晴,苏轼踩着泥泞回家,吟出《定风波》一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轻胜宝马雕车,蓑衣斗笠能遮风雨,却遮不住那颗向阳的心。他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东坡”,把野菜做成佳肴,把孤独酿成诗句,连“东坡肉”的香气里,都飘着对生活的热忱。后来,他在《浣溪沙》中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名句,这份“老当益壮”的豁达,哪里是对命运的妥协?分明是有力的抗争,是用微笑把逆境活成了诗。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言:“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苏轼被打倒的是仕途的光环,却从未被打败那颗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
19世纪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克·显克维支说:“我笑,是因为生活不值得用泪水去面对。”遇到困难别沮丧,遇到危境别慌张。越是困境,越是大悟的契机。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我们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人在逆境中做事,必须谨慎,走错一步就容易摔跟头。正视困难,承受人生苦难,保持像孩子般乐观的心灵,对世界始终怀有一种好奇,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面对风雨,微笑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历经磨难后的清醒与坚定。左宗棠的诗句“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藏着他一生的风骨。他科举屡试不第,空有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可他从未消沉,而是在乡间埋首读书、研习兵法,静待时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他临危受命组建楚军,在战火中淬炼出铁血意志;年近古稀时,他以“舆榇出关”的悲壮,带着湘军穿越茫茫戈壁收复新疆,那一路的风沙、粮草的短缺、敌军的凶猛,都是命运降下的“天磨”,可他咬着牙扛了下来,用微笑面对困境,用坚忍排除万难,为国家守住了疆域、保住了河山。他深知,真正的“铁汉”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风雨里摔打出来的;那些嫉妒与非议,恰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种清醒,让微笑有了重量,也让逆境成了通往卓越的阶梯。
曾国藩也深谙此理,他在家书中对九弟曾国荃坦言:“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长可久者也。吾平生之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颓然自馁也。”他自己便是在“受挫受辱”中成长起来的:科举考了七次才中秀才,带兵打仗时屡战屡败,甚至一度因羞愧而意欲投水自尽。可他每次跌倒后,都能笑着爬起来,败了就复盘战术、总结教训,错了就修正言行、弥补不足,把每一次挫折都当成“蓄气长智”的机会。他教导子女:“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干不得事。”连女儿出嫁的嫁妆都只给二百两银子,就是怕他们在安逸中丢了面对风雨的勇气。这份“咬牙励志”的坚持,让微笑有了韧性,也让平凡的人生在磨砺中绽放出光芒。

曾国藩:“吾平生之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当风雨指向生命的终点——衰老与死亡时,微笑便成了对生命最温柔的接纳。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终生未嫁,退休后独自面对岁月的流逝,却在《退休后的感悟》中写下:“生命的年轮不停旋转,似水流年把我带进垂暮之年,我安静地在时光隧道里漫游,心里一片坦然。”她不纠结于年轻时的“缺憾”,也不恐惧死亡的“未知”,反而把过往的辉煌与苦难视作“过眼云烟”——辉煌时不沾沾自喜,苦难时不怨天尤人,因为她懂得,人生的价值从不是长度,而是宽度。这种坦然,让微笑有了温度,也让衰老变成了一场从容的告别。正如庄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既然无法留住时光,不如笑着珍惜当下,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值得回忆的瞬间。
可生活中,总有太多人被“假想的风雨”困住。丘吉尔曾饱受抑郁症折磨,却在临终前道破真相:“人生的烦恼太多,但大部分都不会发生。”美国科学家的实验也印证了这一点:人们担忧的烦恼中,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而92%的烦恼从未真正发生。这像极了汪国真诗里所说的:“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很多时候,不是风雨太大,而是我们把自己关在了阴霾里。就像那些因洪灾失去家园的人,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绝境,可即使如此,依然有人选择微笑重建:因为他们知道,眼泪换不回家园,唯有笑着向前,才能在废墟上筑起新的生活。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射虎不成”的失意,以及“斩龙不断”的挫折,可正如唐代诗人李贺所写“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只要我们不放弃微笑,不放弃坚持,就能在风雨中长出翅膀。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天空不是每天都会放晴,生活不是时时会有欢喜。向日葵经历了风雨,站在阳光下更显灿烂;人生尝尽了酸甜苦辣,方觉更甜更爽。我们知道,风雨过后未必有彩虹,但微笑着走下去,一定能遇见更辽阔的天空。保持乐观的心态,幸福就会到来。

汶川地震中的微笑女孩
用微笑去面对世界,笑对人生风雨,是把苦难酿成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仍选择热爱的勇气。它让个体在低谷中不折、在风浪中不慌,也让社会在相互照亮中更有温度。苏轼屡遭贬谪,从京城到黄州、惠州、儋州,行囊空空却笑声未绝,“一蓑烟雨任平生”,把泥泞走成诗,把孤独煮成哲思。作家史铁生在轮椅上与命运对视,笑谈“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用温柔消解恐惧,用文字为无数人点亮夜行的灯。当代亦有抗癌博主以镜头记录笑与泪,把化疗的艰辛化作生活的注脚;汶川地震中的微笑女孩,在废墟边一笑,让绝望退场、让善意汇聚。这些身影告诉我们:笑不是逃避,而是转化——把挫折转为成长的动能,把压力化为韧性的养分,让心灵在风雨中更明亮、更有力量。
笑对人生,需要方法与修炼。其一,认知重构,把“失败”改写为“反馈”,把“失去”理解为“再选择”,用语言夺回解释权,让叙事从受害者转为创造者。其二,情绪调节,以深呼吸、正念与运动疏解压力,让身体先松下来,笑容才可持续。其三,行为练习,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小事,刻意练习微笑与表达善意,让正向循环成为习惯。其四,社会联结,与可信之人分享困境,加入互助社群,让笑与支持相互放大。其五,价值锚点,明确“为什么而活”的坐标,在动荡中保持方向与底线。当我们把这些路径落到日常,笑便不再是偶然的表情,而是以稳定的姿态,在风雨中不失尊严,在平凡中不失光芒,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起跳,每一次告别都指向重逢。

每天都面带微笑,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一首诗。有人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的确。不论什么原因,一定要让自己面带微笑,从容自若地去面对生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悟在当下。
愿我们每天都能带着汪国真的诗意,揣着苏轼的豁达,在人生的风雨里奋力前行。失意时不皱眉,贫穷时不低头,疾病时不放弃,衰老时不怅惘,用微笑把每一段逆境都酿成岁月的佳酿,把每一次考验都变成生命的勋章。毕竟,生活不值得用泪水去面对,而值得我们用微笑去热爱。
写于2025年10月20日
11月24日修改

作者简介:赵志超,湖南湘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湘潭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著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毛泽东一家人》《走出丰泽园》《播种芳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