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一、核心健康观:食疗为先,治未病为本
中医常说“气血足,百病除;气血亏,百病追”,养生的核心在于养脾补气血,而最好的“药方”往往藏在厨房。中老年养生应遵循“是药三分毒”的原则,轻微不适优先通过食疗调理,重大疾病则需结合医学检查与药物治疗,双重保障健康。

中西医调理各有侧重:西医依赖仪器检查,精准定位病灶,但结果易不通用;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捕捉身体信号,提前预防干预,强调“治未病”,是生活经验的智慧总结。二者结合,才能更全面地守护中老年健康。

(一)肠胃调理:养好“后天之本”
脾胃是营养吸收的核心,脾胃健康则气血充足。
1. 养胃方(针对胃酸、胃胀、反流、胃溃疡):取2斤精瘦肉(优选里脊肉)剁成细腻肉末,加入1瓶普通云南白药粉,搅拌均匀后搓成弹珠大小的肉丸子,冷冻保存。每次3个,饭前1小时隔水蒸熟食用,忌加任何佐料,连续服用10-15天,可缓解胃部不适。

2. 脾虚调理方(针对大便粘连、头发出油、无饥饿感):莲子、茯苓、芡实、薏米、山药各50克(中药房抓药,选铁棍山药和熟薏米),打成细粉后装入密封罐。每次1勺(5-10克),用40-60℃温水冲服,连续服用5-15天,可改善脾虚湿气重的问题,5-8天就能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二)气血双补:筑牢“生命根基”
气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问题,表现为手脚冰凉、脱发多梦、记忆力下降,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双补原则。
1. 日常茶饮:保温杯泡5-10粒枸杞,加入1粒去核红枣,平衡阴阳不上火,每天一杯,简单方便。
2. 煲汤配方:黄芪10克+当归5克+乌鸡半只,煲汤1.5小时,每周1-2次,补气养血效果显著,适合气血亏虚人群。
3. 食疗小食:桂圆5颗+红枣3颗,蒸10分钟后食用,每天1次,温和滋补,无需复杂操作。

1. 止血方(针对牙龈出血、流鼻血):干紫玉米2根+蒿子1把,加3碗水熬至1碗,趁热饮用,半小时内可见止血效果,严重出血需先就医。
2. 骨关节疼痛方(针对颈肩腰腿痛、关节炎):干艾草50克+大蒜辫子1-2条+凤仙花干叶1小把,加5-6碗水熬煮20分钟,用热水熏蒸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坚持1个月可缓解僵硬疼痛。
3. 血糖调理方(糖尿病辅助调理):每天清晨空腹喝1杯苦瓜汁(可加少量温水稀释),日常用3-5克铁皮石斛泡水代茶饮,多吃苦涩食物,辅助保护胰腺功能,不可替代降糖药。
4. 血瘀调理方(针对心慌胸闷、肢体麻木):红枣5颗+山楂3颗+玫瑰花3朵,泡水代茶饮,每天1杯,辅助活血化瘀,严重血瘀需结合医学检查。
三、家庭自测:3分钟识别健康预警
无需专业仪器,通过面部、舌头、手掌的特征,就能快速判断身体状况,提前防范风险。
(一)面诊自测
- 脾虚信号:下眼皮肿大松弛、面色萎黄,伴随腿脚沉重、食欲不振,需多吃山药、薏米,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 肾虚信号:上眼皮浮肿、三角眼、睡眼朦胧,男性可能腰膝酸软,需多吃枸杞、桑葚,避免熬夜劳累。
- 心脏负担重:眉毛中间有两条明显横纹,伴随心慌胸闷,需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中午12-1点午休20-30分钟。
- 呼吸系统下降:眉毛中间有竖纹(川字纹),可能伴随肺结节、咳嗽,需多吃梨、百合,定期做肺部检查。

(二)舌诊自测(重点看舌下两条血管)
- 正常状态:粉色、直直延伸,宽度不超过2毫米,无分叉血丝。
- 异常信号:
- 血管黑紫+宽度超2毫米:提示血瘀,易引发心脑血管问题,需做D-二聚体检测或颈动脉彩超。
- 血管集中发黑在下部:冠状动脉淤堵,需尽快做冠状动脉增强CT,警惕心脏急救信号。
- 血管渗出血丝血点:易长斑块,可能引发“五高”,需严格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芹菜、洋葱。
(三)手诊自测
- 脾胃虚弱:掌心管肠胃的横线未在中指下方停住,或有分叉,需规律饮食,服用五行健脾散。
- 心肌缺血:大鱼际与小鱼际中间有竖线向中指延伸,延伸越长越严重,需做冠状动脉增强CT,避免剧烈运动。
四、用药与检查:科学守护不踩坑
(一)心脑血管检查建议
中老年需定期做健康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1. 颈动脉彩超:45岁以上每2年1次,60岁以上每年1次,排查颈动脉斑块,是全身血管的“窗口”。
2. D-二聚体检测:血瘀明显、有“五高”症状者每年1次,精准定位斑块位置。
3. 冠状动脉增强CT:频繁心慌胸闷、舌下血管发黑者需及时做,明确血管淤堵程度。
4. 冠状动脉造影:已出现心梗症状或严重淤堵者,作为手术前的“金标准”检查。
检查科室优先选心脑血管科、内科或外科,三甲医院均可开展,部分社区医院可做基础筛查。
(二)用药安全提醒
1. 西药慎用:
- 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仅心梗、脑梗病史者服用,长期服用伤肝肾功能。
- 沙坦类药物(降压):仅血压持续偏高者服用,长期易致血管脆化。
- 阿司匹林(防血栓):需医生评估后服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 速效救心丸(急救):仅突发症状时舌下含服,日常服用易产生耐药性。
2. 保健品理性选:红曲、鱼油、蜂胶等带“蓝帽子”的产品,不能替代药品,需常年坚持服用才见效,适合经济条件较好者作为辅助调理。
3. 通用原则:西药是“双刃剑”,优先食疗替代;用药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压血脂。
五、家庭必备健康好物推荐
修正复方小分子阿胶(阿胶草本高)
适合中老年气血不足、有心血管风险,且担心上火的人群,还可用于女性痛经、晕车、高原反应。采用小分子技术,2小时内快速吸收,不上火、不影响血糖血压,成分含阿胶、黄芪、人参等十几种补气血中草药,舌下含服10秒即可,方便快捷。1盒20支(某东售价1980元),血瘀轻微者每天1支,严重者2-3支,5盒为1疗程,工厂团购或药店议价可享优惠(咨询电话:15702005890,QQ:1211336301)。
家庭健康守护,无需复杂繁琐,掌握科学的食疗方法、自测技巧和用药常识,就能用最安全、最实用的方式,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屏障。愿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能气血充足、身心康健,安享幸福晚年。
作者:谦和
作者简介:
方兆宝(笔名谦和),浙江义乌人,工学博士,总参某研究所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拥有30年军旅生涯与自然资源领域工作经历,长期深耕海洋探测装备、海洋科技研究,研究方向聚焦海洋战略、低空经济与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兼具扎实的工程技术背景与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
作为退休银发干部,他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既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以专业积淀贡献智慧力量;又携手退役军人海剑艺术团,深耕红色文化传播,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更心系民生、情牵基层,多次为独居老人、特殊群体开展慰问活动,走进社区与商场带来公益演出,以“文艺下三乡”等形式扎根群众、服务大众,传递温暖与正能量。
同时,他也是资深科普爱好者,始终以多元视角推动知识传播:深耕海洋知识科普与海洋红色军旅文化弘扬,让专业领域内容更贴近大众;对先进医学科技抱有浓厚兴趣,尤其关注干细胞、外泌体等前沿领域,以业余爱好者的热忱参与相关知识科普分享,致力于多领域文化与前沿知识的普及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