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写完了一篇关于小鸭子的文章。从未想过,这篇文章会激起这么大的反响。内心既兴奋又复杂,虽然大多数人给了赞赏和肯定,但也有人说我纸上谈兵。说实话,看到批评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确实太软弱了,有些自以为是。可我写的东西出自真挚。不过是把自己的真心话糅合在字里行间。
我没有否认自己的缺点,正如从小到大,我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弱处。太软弱,让一个人容易被外界质疑击垮;太自以为是,又容易让人忽略他人的声音。或许我的成长过程总是不太坚定,每当别人挑战我时,我常常退缩。但这些年,我也在默默调整,尽管路总是弯弯曲折。
说道“小鸭子”,其实我是想写一个小小的故事,关于那些柔弱却勇敢的生命。好比一只小鸭子,它可能脚步蹒跚,却依然向着阳光跳跃。我和它有共鸣,因为身体素质上的残缺时常让我感到局限。我并非刻意强调这点,只是想让大家看到,即便身体如纸,我们的精神却能扬起帆。
“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这句简·爱的话,一直是我最珍惜的一句。它提醒我:不管外界眼光如何,内心的力量从来平等。读《简爱》时,那句对白深深击中了我,不仅因为它美,更因为它真实。残缺不等于无能,平凡不等同于软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上挣扎、成长。
有人觉得我只是用文字在纸上谈理想,缺乏实践经验。我不反驳,因为生活总在考验我们落实的能力。但我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在于它能承载精神,搭建桥梁。你会发现,小鸭子的故事并非空谈,它反映的是坚持与希望的共性。即便我自己走得慢,我也在努力用文字去鼓舞自己和倾听他人。
说到底,批评的人也在帮我进步,认可的鼓励推动我前行。软弱或许是我的底色,但也在促使我学会坚强;自以为是的固执,让我警惕自省。真心话终究会让价值观透明,这也是为什么我坚持写作。我们或许外表各异,但精神的韧性并无高低之分。愿你我都能像小鸭子一样,迎着光,风雨无阻。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老家
谁想一辈子这样啊
文/张蕾
重脑瘫的女性,每一天都在那张不大的床上度过。晨光从窗帘缝隙挤进来,照在我的脸上并不暖和,反倒显得有些刺眼。我知道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唯一能做的,就是趴在这儿,等有人来。
等人的滋味是什么?是挂在墙上的时钟每一次滴答声,都在提醒我时间的流逝如此缓慢。是从窗外时不时传来的汽车喇叭声、邻居开关门的声音,甚至小鸟叽叽喳喳的声响,都在告诉我:外面的世界正在运转,只有我,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样,困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偶尔会听见楼道里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我的心会猛然揪紧,充满期待——或许是妈妈买完菜回来了,或许是护工阿姨按时来帮我翻身、擦洗。但很多时候,脚步声只是路过家门口,又渐渐远去。那一刻,失落感会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
这种等待,并不只是被动地消磨时间。身体不能动,但头脑却异常清醒。我会一遍遍回想以前能跑能跳的日子,那些记忆像老照片一样有些泛黄,却是我唯一能自由“去”的地方。也会忍不住去想,此时此刻,我那些曾经的朋友在做什么?她们可能正在办公室里忙碌,可能在逛街,可能在和恋人约会。而我,连最简单的翻身,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对比带来的苦涩,常常让我鼻子发酸,但我连抬手擦眼泪都做不到。
最亲近的人,比如我的父母,他们爱我,照顾我无微不至。妈妈总会用温热的毛巾轻轻给我擦脸,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珍宝;爸爸下班再累,也会坐在床边,跟我讲讲外面发生的趣事,努力让房间里的气氛轻松一些。我看得见他们眼中的心疼和疲惫,也感受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内心深处那份孤独,他们真的能完全体会吗?
他们可以理解我身体上的痛苦,却未必能读懂我精神上的煎熬。当他们因为忙碌而不能及时出现在床边时,我心里会涌起一阵强烈的歉疚和无力感。我恨自己成了他们的负担,这种念头比身体上的僵硬更让人难受。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只是递上一杯水,或者说一句“你们辛苦了”,但我做不到。这种无法表达的感激和自责交织在一起,成了只有我自己才能品尝的滋味。
有时候,护工阿姨会推着我的轮椅到窗边,让我看看楼下的车水马龙和来来往往的行人。那短短十几分钟,是我一天中最像“活着”的时刻。我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能看到树叶在风里摇晃,能看到孩子们追逐打闹。那些鲜活的生命力,像一道光,短暂地照进我有些灰暗的世界。但回到床上,四周重新变得安静,那种与世界隔绝的感觉又会卷土重来。
夜深人静的时候,等待变得更加漫长。家人都睡了,整个屋子只有我醒着,听着他们均匀的呼吸声。黑暗里,思绪会变得更加汹涌。我会想,我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等待,直到生命终结?也会渴望,渴望能有一个真正走进我内心世界的人,不是出于同情或责任,而是能看懂我沉默背后的呐喊,能理解我无法动弹的身躯里,住着一个多么渴望自由和连接灵魂。
这种滋味,复杂得像一杯未经调试的苦酒。里面有无奈的等待,有深刻的孤独,有对亲人深深的感激与歉疚,也有对生命不屈的渴望。它沉淀在每一天的分秒秒里,渗透在每一次呼吸中。它无法用简单的言语说清,甚至最亲近的人,也只能触摸到它的边缘。这滋味,恐怕真的只有自己知道,并且,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品尝。与品尝了。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个人简历
唐小虎,笔名:梦里,酷爱文学。喜爱散文、歌词创作。《三苏文学》常务社长,微信号/wxid_s3otpbxws4pn21,青神县作家协会会员。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发表;主要作品:《青神之夜》、《峨眉情缘》、《老家的味道》、《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开放包容之浪漫丽江》、《腾冲之约》、《梦幻泸沽湖,摩梭走婚俗》、《洱海的风令人醉》、《邛海结缘》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