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青神,2025年的第一场温柔相拥
2025年的今天,青神在晨光未醒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轻轻拥入怀中。这是岁末的第一场雾,带着冬晨特有的清润,悄无声息地漫过岷江河畔,缠绕着竹影婆娑,将这座满是竹韵与古韵的小城,晕染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推窗望去,天地间早已失了分明轮廓。国际竹艺城的标志性展馆隐在白茫茫中,48.8米高的身影只剩朦胧剪影,仿佛是竹编艺术里刻意留白的笔触,引人遐想馆内千件竹编珍品是否也沾了雾气的温柔。江湾神木园的明清建筑群褪去了往日的清晰,飞檐翘角在雾中若隐若现,与岷江水汽交融,分不清哪是屋宇倒影,哪是雾霭流动。远处的中岩寺山峦更是遁了形迹,只偶尔透过雾隙瞥见一抹淡绿,印证着“先游中岩,后游峨山”的千古盛名。
踏上晨雾中的小径,湿气扑面而来,像极了指尖划过竹编的细腻触感。路边的竹林凝满了细碎的水珠,每一片竹叶都成了雾的容器,风一吹便簌簌落下,打湿眉梢鬓角,带来清冽的凉意。偶尔有早起的行人,身影在雾中忽隐忽现,脚步声被雾气滤得轻柔,连同远处隐约的鸟鸣,都成了这朦胧晨景的背景音。汉阳古镇的青石板路被雾润得发亮,吊脚楼的木窗半掩,炊烟与雾气缠绵交织,让“富汉阳”的古韵多了几分缥缈。
雾气最是调皮,时而在竹林间凝聚成牛乳般的浓白,将竹枝竹叶裹得严实;时而又轻轻散开,漏出一角黛瓦或一竿修竹,刚让人看清轮廓,便又拢起轻纱遮住。行走其间,仿佛闯入了竹里萤光艺术馆的幻境,只是没有霓虹闪烁,唯有自然馈赠的朦胧诗意,让每一步都踏在虚实之间。抬手去触,雾霭从指缝溜走,只留下掌心的微凉,像是小城递来的温柔问候。
日上三竿时,阳光终于穿透雾层,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带,丁达尔效应让无形的雾有了可见的轨迹。雾气渐渐升腾、消散,竹艺城的展馆恢复了挺拔身姿,岷江水波光粼粼,竹叶上的水珠折射出晶莹的光。远处的山峦、近处的街巷,都在晨光中渐渐清晰,仿佛这场大雾只是一场短暂的梦境,醒来后,小城更显清润鲜亮。
2025年的这场初雾,是青神岁末的温柔序曲。它用朦胧的笔触重新勾勒了小城的轮廓,让竹的坚韧、水的灵动、古的厚重都多了一层诗意滤镜。雾散后,阳光正好,而那份被雾气浸润过的宁静与温柔,却留在了每一位早起者的心头,成为这个冬日里最珍贵的初见记忆。
本文视频A1制作完成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