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有好利而不亡者(16)
文/脱明忠(北京)
按语: 王符说,“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意思是从古到今,上自皇帝,下至百姓,没有贪图财利而不灭亡的。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遏利》篇说:人们口头上,无不推崇廉洁谦让而鄙视物质利益;但等到实际中,却多半都是抛弃廉洁而贪图物质利益。
王符认为,这种人只知道物质利益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却不知道得到的未必是福,失去的未必是祸。
王符说,“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意思是从古到今,上自皇帝,下至百姓,没有贪图财利而不灭亡的。
王符以周厉王和商末的伯夷、叔齐两位王子,还有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司马桓魋为例,说明贪财好色都没有好下场。同时又以春秋时期楚国的斗子文、齐国的晏子和晋国的介子推为例,说明清正廉洁,舍己救人,世世代代享受天赐的福分,美好声誉流传不息。
王符认为“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意思是财物不多,吃穿不富足,音乐女色不够美妙,威力权势不能施展于天下,并不是君子所担忧在意的;做的善事不多,正确的思想学说讲述不明白,节操和志向无法确立,道德仁义不能彰显,这些才是君子应该感到羞耻自责的。
在如何对待金钱财利方面,王符还告诫人们,对于子女的态度应该是勉励他们正直善良,而不鼓励他们为非作歹;把勤俭节约的事迹拿给他们看,而不让他们看到奢侈浪费的行为;将至理名言留给他们,而不将财产留给他们。
王符说:“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说的是子孙如果贤能,不要期待他们有多富贵;如果他们不贤能,就会因为家产财富多了而招致怨恨。
王符还说,西汉的思想家董仲舒一辈子仗义疏财,临终散尽家产,连皇上赐给他的养老金也不留给子孙。
因为董仲舒和王符一样,都知道“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没有德行而财物丰富,是祸乱的根源。
回头看看社会现实,无论是巧取豪夺、还是强取豪夺的;不管是已经查出来的贪官污吏,还是没有查出来的伪君子、两面人。王符在一千九百年前就预言:“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祸患的根源就在那里。“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虽然得势、得利于一时,到头来被破产、被倒闭、被关押、被杀头、被破人亡只是早晚的事蔑有好利而不亡者
(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甘书协会员赵金锁 · 书))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