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情迷下川岛------文徐元鸿







寒潮掠过岭南腹地,下川岛仍浸在澄澈暖阳中。这座南海小岛褪去盛夏人潮,以银滩椰林为卷、渔火繁星为墨,更缀满“中国红”的炽热印记——码头红旗猎猎映碧波,渔村红灯笼缀满街巷,旅人肩头的国旗徽章与晚霞交辉,让冬月海岛既有自然清韵,更藏着中国梦里的家国热忱,引人沉醉其间。
登岛时客运码头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海岛迎冬启新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字迹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岸边数十面五星红旗沿堤岸舒展,海风拂过,红绸翻卷与湛蓝海浪形成鲜明撞色,渔民们扛着渔具登船时,肩头补丁衣衫与胸前党徽相映,粗糙手掌攥紧的不仅是渔网,更是靠海吃海的踏实日子。弃舟登岸后,椰林小径旁的宣传栏里,老党员守岛护海的事迹配着泛黄照片,诉说着海岛人用坚守诠释的初心,让初到的旅人瞬间感受到红色基因与海岛风情的交融。
暮色四合时,渔村的烟火气裹着红色暖意漫开。川东大湾的渔排上,红灯笼次第亮起,与海面落日余晖交织成红金辉映的图景。归航渔船停靠码头,渔民们抬着满筐渔获走过红色廊桥,桥身镌刻的“渔业振兴”标语,恰是他们增收致富的生动注脚。岸边大排档里,清蒸鱼的鲜甜混着剁椒的香辣飘散,桌旗上的“中国红”图案与青花瓷碗相映,食客们举着印有国旗元素的水杯碰盏,闲谈间满是对海岛生活的满足——“如今休渔期有补贴,游客多了收入涨,这日子比红灯笼还红火”,老渔民的话语里满是幸福感。
下川岛的冬夜,红色印记与星空共舞。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夜空下,渔村广场上的红色灯塔彻夜明亮,为归航渔船指引方向,也照亮了村民们的文化活动,老人们带着孩子坐在小马扎上,银幕光影映在孩童胸前的红领巾上,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沿小路漫步时,偶尔能看见民宿门口悬挂的“党员示范户”红灯牌,推门而入,墙上的红色剪纸、窗外的红灯笼,让海岛民宿满是家国情韵。观景台旁,一面巨型国旗依山而立,与远处碧海、近处椰林构成壮丽画卷,游客们纷纷驻足合影,举起手机记录“红旗漫卷海岛”的景致。园内许愿树上,红绸带挂满枝头,既有“家人安康”的期许,更有“祖国繁荣”的祝福,风拂绸带作响,似在诉说着海岛儿女与家国同心的心愿。下山途中,偶遇海岛小学的研学队伍,孩子们举着小红旗,听老师讲述海岛发展史,红色教育与自然研学的结合,让“中国梦”的种子在童心扎根。
冬月的下川岛晨雾未散,川东大湾的码头已热闹起来。十几名渔民扛着百余米长的大网登船,竹编渔网浸着海水泛着暗光,网眼细密如筛,边缘系着的浮标在晨光中晃出细碎光斑。“今天潮水正好,能满载!”船老大一声吆喝,渔船载着期待驶向深海,一场与大海的协作捕捞即将拉开序幕。



























抵达捕捞海域,渔船精准锚定后,渔民们分工协作展开作业。两人站在船舷两侧,奋力将渔网向海中投放,深蓝网体拖着雪白浮标沉入海面,如一条巨蟒悄然铺展。其余人握紧船舷的拉网绳,粗麻绳在掌心磨出温热,随着船身缓慢移动,合力将渔网向岸边拖拽。海风卷着浪涛拍击船板,渔民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嘿哟——拉哟——”的吆喝与海浪声交织,在碧海间荡开层层回响。
网绳渐渐绷紧,水下传来重物拉扯的沉坠感,渔民们眼中亮起光,拉网节奏愈发急促。年轻渔民弓步发力,臂膀肌肉线条绷紧如拉满的弓;年长老者稳站船尾,借着船体晃动的力道巧劲牵引,粗糙手掌满是与渔网磨合的厚茧。随着渔网缓缓收拢,海面泛起阵阵涟漪,银鳞闪烁的鱼群在网中奋力跳跃,浪花裹挟着鱼虾的鲜甜气息扑面而来,引得众人欢呼雀跃。
当渔网被拖至浅滩,丰收的画卷彻底铺展。银鱼如碎银穿梭,鲳鱼挺着扁圆身躯挣扎,对虾弓着身子弹跃,还有肥硕的螃蟹挥舞螯钳,网中活物挤挤挨挨,满是生机。渔民们抄起竹筐分拣渔获,动作麻利如行云流水,欢声笑语中,竹筐很快堆成小山。岸边等候的游客纷纷上前帮忙,指尖触到冰凉的海水与鲜活的鱼虾,真切感受着渔耕生活的质朴与热烈。
冬月的下川岛晨雾刚刚散尽,码头旁的吉普车车队已蓄势待发。金属车身映着澄澈天光,越野轮胎碾过青石板路的脆响,与海风的呜咽交织成序曲。选一辆军绿色硬顶吉普坐定,系紧安全带时指尖触到微凉的方向盘,伴着引擎轰鸣,这场穿越椰林、海岸与渔村的环岛之旅,便在山海相拥的画卷中开启。
驶出码头镇区,环岛公路如绸带缠绕海岛。吉普车碾过路面的碎石,车身轻微颠簸间,两侧椰林渐次铺展。墨绿椰叶在风里翻卷,漏下细碎阳光,光斑在车身上流动跳跃。偶有成熟的椰果挂在枝头,沉甸甸坠向路面,司机娴熟打方向盘避让,笑着调侃“这是大海的伴手礼”。车窗半降,咸湿海风裹挟椰香涌入,发丝与衣角一同翻飞,远处海平面泛着粼粼波光,蓝绿撞色的景致让人晃神,仿佛驶入流动的海岛油画。
深入海岛腹地,公路穿进原始村落。青砖黛瓦的民居错落分布,墙角爬满绛红色三角梅,几位老人坐在门槛上织渔网,竹梭翻飞间,满是岁月静好。 首站行至牛塘湾,这里藏着未被过度开发的秘境。吉普车停在沙滩入口,下车徒步片刻,便见月牙形海湾嵌在山海间。沙粒细软如粉,踩上去悄无声息,海浪卷着泡沫漫过脚踝,清冽中带着暖意。岸边礁石缝隙里,小螃蟹横着爬行,贝壳泛着彩虹光泽。几位游客在沙滩上野餐,餐布上的零食与水果,与远处的吉普车、碧海构成悠闲图景。司机拿出便携茶具煮茶,茶香与海味交织,坐看浪起浪落,任时光在惬意中流淌。
继续驰骋,车辆攀至高处观景台,七星伴月的壮阔全景骤然铺展眼前。七座小巧岛屿如珍珠般散缀在蔚蓝海面,错落排布,与身旁月牙形海湾形成“七星伴月”的绝妙景致,传说这是仙女遗落人间的玉饰,在南海中静静闪耀。停下车登高远眺,海面烟波浩渺,岛屿在阳光下泛着淡绿光泽,渔船驶过留下粼粼波痕,与天边流云共绘动态画卷。沿海岸线蜿蜒而上,景致渐变间抵达米岩。这里是海浪与岁月共同雕琢的地质奇观,褐红色礁石群依山临海,经亿年潮起潮落冲击,形成蜂窝状孔洞与层叠肌理,阳光照射下泛着温润光泽。停下车徒步登岩,潮起时,雪白浪花如奔涌的白玉撞向礁石,溅起数米高的水雾,轰鸣声震耳欲聋;潮落时,礁石滩露出全貌,岩缝间藏着各色贝壳与小海螺,成为赶海人的惊喜宝藏。驱车穿梭于岩间小径,车轮碾过沙砾与青苔,偶有海鸟低空盘旋,鸣啼与引擎声交织成独特乐章。登顶观景台俯瞰,褐红礁石与湛蓝海水撞色碰撞,海岸线蜿蜒如丝带,将海岛的雄奇与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驱车前行,沿海岸线蜿蜒而上,景致渐变间抵达米岩。这里是海浪与岁月共同雕琢的地质奇观,褐红色礁石群依山临海,经亿年潮起潮落冲击,形成蜂窝状孔洞与层叠肌理,阳光照射下泛着温润光泽。停下车徒步登岩,潮起时,雪白浪花如奔涌的白玉撞向礁石,溅起数米高的水雾,轰鸣声震耳欲聋;潮落时,礁石滩露出全貌,岩缝间藏着各色贝壳与小海螺,成为赶海人的惊喜宝藏。驱车穿梭于岩间小径,车轮碾过沙砾与青苔,偶有海鸟低空盘旋,鸣啼与引擎声交织成独特乐章。登顶观景台俯瞰,褐红礁石与湛蓝海水撞色碰撞,海岸线蜿蜒如丝带,将海岛的雄奇与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返程途中,已是中午时分。吉普车车队驶过下川岛沿途渔村,红墙白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车轮滚滚向前,椰林、沙滩、渔村渐次后退,引擎声与海浪声相伴,成为归途最动人的背景音。
回望环岛路蜿蜒向远方,白日里的追风逐海、烟火人文仍在脑海中流转——硬派吉普与柔美元气的碰撞,让海岛风光多了份野趣;沿途的自然景致与人文风情,让每一段路程都藏着惊喜。这场环岛游,不仅是对海岛风光的遍历,更是与自由、野性的亲密相拥,成为下川岛之旅中,最鲜活滚烫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