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一座城市【110】北京啊北京,“芝麻烧饼”演绎出的“烧饼歌”
作家: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我知道“黄桥烧饼”很有名,是江苏菜系里的风味小吃,在江淮一带极具盛名。
可是,我在北京也越来越来发现,北京人对烧饼的依赖岂止是“喜欢”,更是一种离不开、舍弃不了的吃食,也可以说几乎到了每日必餐、百吃不厌的程度。烧饼在北京人的眼里分为烧饼和火烧两种,一般带芝麻的叫烧饼,不带芝麻的叫火烧。如果往细里分,最常见的烧饼有吊炉烧饼、焖炉烧饼、白马蹄烧饼、红驴蹄烧饼、油酥烧饼、肉末烧饼、牛肉烧饼、豆馅烧饼、椒盐烧饼、马蹄烧饼、麻酱烧饼等;火烧有糖火烧、豆馅火烧等,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北京的烧饼种类远不止这些,并且每种烧饼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方法,这也是北京人对烧饼品种的挑剔原因。
能数得上来且靠前的护国寺“芝麻烧饼”算是榜上有名的一家。它的“芝麻烧饼”作为招牌名吃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食客喜爱。首先在原材料选择上非常讲究,面粉和芝麻都是上乘优质的,成品外皮酥脆,内部柔软,芝麻层分明,每一层都充满了芝麻的香气,制作与处理分布尤显均匀;其次是烘烤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控制精准,出炉后色泽金黄,外皮酥脆,柔软多汁,色味香形俱佳。最后是配料运用精致有特色,多样化的配料使烧饼更加入味,入味后更有嚼头。还有一点就是价格的亲民性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份美味。“芝麻烧饼”一元五角一个,价格适中被大众消费者接受,使得成为京城小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京城人的口碑和人气中一直保持火爆,名气置顶,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和追捧。
坊间有传,护国寺的“芝麻烧饼”配方从不外传。其实这也是“芝麻烧饼”能经久保持旺盛人气的关键因素,倘若如此,这恰是广大消费者的福音,对食客来说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特别喜欢“芝麻烧饼”,还与重臣刘伯温演绎出一段《烧饼歌》的民间故事,使得“芝麻烧饼”成为他们君臣之间及历史上留存的一个重要符号。
一次,朱元璋在与刘伯温谈话中,为考验刘伯温的智慧,将一个咬了一口的烧饼用瓷碗扣住,让刘伯温猜测碗中之物。刘伯温凭借其聪明才智,结合当时情境和朱元璋的习惯,准确地猜出碗中是烧饼,并且还巧妙地用诗句“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来形容这个烧饼,既指出了烧饼的形状,又暗喻了朱元璋的身份。此事后,刘伯温应朱元璋的要求创作了《烧饼歌》,这首歌谣以烧饼为引子,预言了大明王朝乃至之后数百年的兴衰走向。虽然《烧饼歌》的真实性在历史上有所争议,但它确实成为了刘伯温与烧饼之间联系的象征。此传说虽来自民间,但却看出烧饼在明朝皇室文化中占据的一定地位,以及明太祖对“芝麻烧饼”产生的特殊感情,这些都可以将其“芝麻烧饼”视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食物。
(2025年11月17日于北京市北京站东街地铁站汉庭酒店980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