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第二节:泰西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
(接上页)泰山气势雄伟,是我国五岳之一。泰西地区是指泰山以西的泰安、肥城、长清、东平、平阴,东阿、汶上、宁阳等县。这个地区有泰肥、大峰(长清)、平阿(平阴和东阿黄河以东地区)、东平四个山区,并基本上连接一起,这里山区面积占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二;泰西地区北靠山东省会济南,西跨黄河,东连津浦铁路,南有汶河两岸,是连接鲁西、鲁中的通道,可以直接威胁济南和津浦铁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统治山东多年的国民党军阀韩复榘的第三路军十多万人不战而逃,致使日军沿津浦铁路长驱直入,泰西许多城市受到敌机轰炸。日军于1937年底占领济南,接着兵分三路南进,数日内到达兖州、济宁等地,整个泰西地区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群众遭受摧残,广大人民群众对韩复榘不战而逃深恶痛绝,气愤万分,纷纷要求抗战自卫。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中共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于1937年10月在泰安城南篦子店召开会议,号召共产党员要脱下长衫搞武装。泰西地区参加会议的有崔子明、武冠英、张魁三、张韶三等同志。会议结束后,他们就在泰安二区、九区、十区和肥城三区,分头进行游击队的组建工作。战前的老党员张北华,远静沧同志,都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关进国民党监狱,"七七"事变后才释放出来。出狱后,张北华(山东商河县人)、远静沧(河北任丘县人)两同志没有回家看望,就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按照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同志的指示,到泰西地区去找在济南一起坐过监狱和认识的战前党员崔子明、王仲范、马醒民(马鸣歧)、牛和轩、李介人、武冠英等同志,发动游击战争。崔子明同志是泰安县夏张镇人,1933年入党,大革命时期曾做过农民协会工作,在夏张一带群众中有威信.在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等同志的领导下,于1937年12月31日晚,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程重远、夏振秋、夏天任、曹龙骧、叶子真,叶明伦、刘西歧等同志,在泰安二区夏张镇举行武装起义,这是我党在泰西地区最早建立的抗日武装之一。同时,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葛阳斋、陈惠民、孙诗轩(孙新民)等同志也在泰安九区和肥城三区发动建立抗日武装,当时李文甫、徐麟村、王少芬等同志,刚从南京出狱不久,也着手组建抗日武装,经各方面发动,迅速达到100余人,80条枪,于1938年1月11日到肥城二区空杏寺集合,根据泰安篦子店会议决定,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并制定了团旗,张北华、远静沧同志讲了话。大家推选张北华任自卫团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葛阳斋任自卫团副主席(葛是安临站高小校长)。同志们对游击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确定游击队要开展游击战争,在战斗中壮大,取得人民的支持。通过讨论,对游击队刚建立能否打仗持怀疑态度的同志放弃了意见。从那以后,游击队展开了对敌斗争,并连战皆捷,在战斗中发展了抗日武装,获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第一仗是打肥城,初战告捷。汉奸范维新在肥城组织维持会,自卫团决定先消灭范维新。徐麟村同志亲自到城里侦察敌情,回来汇报城里没日军,只有维持会长范维新20多人,十几条枪,很空虚。于是决定,由张北华、远静沧同志率领部队,趁范维新脚步未稳,冒雪袭击肥城。当时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部队从空杏寺出发,夜间行军50里,下半夜到达,隐蔽在城下,迅速机智打开城门,实行了突然袭击。由于对敌情了如指掌,行动迅速果断,没打几枪就将20余名敌人俘虏,十几条枪全部缴获,我军无一伤亡。当即决定将维持会长民族败类范维新枪毙。这一行动对肥城和周围各县震动很大,人民高兴,汉奸畏惧。群众都知道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打开了肥城。从此,打起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旗帜,部队扩大为三个大队,又补选李冠元任自卫团副主席;李文甫任自卫团政治部副主任;程重远任自卫团供给部长。
第二仗是夜袭界首车站。自卫团部队打开肥城后,为避免济南、泰安日军报复,暂时撤到城南山区活动。部队派队员侦察界首车站敌情,发现有四五十名日军,还住在两处。遂在1938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八),由张北华、崔子明同志率领,选拔60名队员,从靠近界首车站的响水寺出发,夜袭界首车站,乘深夜敌人正睡熟之际,用大刀砍死十几名日军,夺了两支崭新的日本三八式步枪和一支德国造马枪。撤出战斗后,部队到夏张镇过旧历年,群众见到缴获的武器,拍手称赞;原来对游击队说坏话的劣绅也目瞪口呆,不敢非议。这次战斗中,管伟(管仲富)同志牺牲。他是肥城三区安临站北站北头人,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是自卫团第一名牺牲的同志。当时决定,建立夏张办事处,由崔子明任主任。张北华、远静沧率自卫团一、二、三大队进驻肥城。这时,我党在长清县马山下马湾起义的部队也到达肥城,编为自卫团第四大队。该大队骨干较多,基础较好。

1937年八九月间,魏金三、夏页文同志("七七"事变前在济南人党),遵照山东省委指示,回到长清家乡和张耀南同志(长清一高小学校长)一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了一批"民先"队员和少数共产党员,成立了长清县抗敌后援会,推选张耀南为主任,后着手组织游击队。1937年底济南沦陷后,他们转移到南坦山村活动。魏金三同志到泰安向省委汇报,省委指示他到平阴县旦镇去找从冀鲁边来的三位战前党员联系。魏返回后,和崔健同志到旦镇,见到万晓塘、袁彰武(袁振)、冯向前(冯乐进)同志和冯晓云(冯鼎平)同志,交换了工作情况。他们先后都到南坦山村。经研究决定建立了党支部,万晓塘任支部书记,冯向前、袁彰武、魏金三任党支部委员,分管组织、宣传、军事工作。党支部于1938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五)在马山马湾集中多人,40条枪,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山东抗日救国军,推举张耀南为委员长,冯晓云为指挥。
第三仗是配合台儿庄大战炸万德铁桥和一列军车。1938年春,正值台儿庄会战,日军兵力只顾确保铁路干线。夜袭界首车站后,自卫团团部和一、二、三、四大队驻在肥城。时形势很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自卫团发展到17个大队、1个先锋连、1个特务队,2000多人,千余条枪。这时,原来归韩复榘指挥的展书堂的八十一师、吴化文的手枪旅也到泰西,他们是奉命破坏铁路,配合台儿庄大战的。自卫团团部派张维之、袁彰武同志和他们联系,他们出炸药,由自卫团炸铁路。于是派三个大队炸了万德桥。崔子明、李正华、马醒民同志率部队在泰安城南黑虎泉山峪炸了一列军车,使敌人六七天不能通车,迟滞了敌人的行动,配合了台儿庄会战。此时,敌人对我军实行报复。在我一大队第二次出击阻止敌人修桥时,在万德西峪受到日军夜间包围,我军伤亡数人,夏张镇长马世进同志和范正德同志牺牲。

第四仗在道朗村和红枪会配合共同打敌人。一大队在万德车站西峪受敌袭击后,撤回肥城城里,数百名日军尾随而来进行报复。自卫团团部决定撤出肥城,将在城里的部队分两路行动。一路由自卫团政治部副主任李文甫和徐麟村同志率领第四、十一、十七大队到肥城西南尚里一带和长清大峰山区活动;一路由自卫主席张北华、政治部主任远静沧两同志率领团部和一、二、三大队,沿肥城至泰安的公路,到泰肥山区活动。部队当晚驻在鱼池镇,次日早晨听到鱼池镇正东几里路的道朗村和小马庄村一带有密集的枪声,是日军和道郎村,小马庄村红枪会正在激战。因日军沿路烧杀,激起了红枪会的反抗,红枪会用长矛大刀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搏斗,日军死伤20多人,红枪会也有不少伤亡。后我自卫团部队发起冲锋,将敌人打散,有20多名日军带机枪跑到道郎村东头一坟地内,利用有利地形顽抗。下午泰安敌人出动快速部队,将日军接走。在这次战斗中,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远静沧同志不幸牺牲,一大队队长邹筱孟同志,二大队中队长牛顺山同志负重伤。

第五仗是在下巴村伏击日军汽车。1938年6月,到大峰山地区活动的自卫团第四、十一、十七大队,为了适应斗争需要编为我党领导的六专署十支队独立营。该营同时受自卫团双重领导,由汪毅和红军干部曹洪胜任独立营正副营长(汪、曹两同志在1938年10月、1939年6月牺牲),李文甫任政委,张耀南任参谋长,冯向前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7月在汪毅、冯向前两同志指挥下,在平阴至长清公路上的下巴马庄南边杨沟里,选择山谷有利地形,出敌不意,用手榴弹伏击日军汽车,杀伤日军20余人,战士高传富同志牺牲,负伤一名。这是我军在大峰山区的首次告捷。这次战斗提高了部队士气,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为开辟大峰山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自卫团的部队从1937年底开始组建到1938年7月,在半年的时间内,进行了打肥城、袭击界首,炸铁路和道朗战斗、下巴战斗,连战皆捷。通过这些战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镇压了汉奸特务,锻炼了部队,激发了群众的爱国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我党在泰西地区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奠定了基础,为开创泰西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