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雨崩,一个让人语崩的地方
信义庄
一、穿越尼农大峡谷
“天堂在左,雨崩在右”。多年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只觉得不过是一句略带文艺的旅行宣传语罢了。直到在“色影无忌”、“新摄影”网站,看到有关雨崩的片片,那一张张照片里,巍峨的雪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湛蓝的天空下,五彩的经幡随风飘动,清澈的溪流在山谷间潺潺流淌,神秘的冰湖幽蓝梦幻,飞扬的神瀑从天而降,还有那错落有致的藏式木屋,仿佛世外桃源一般。“雨崩”这个词,才渐渐进入了脑海,并一度不停地在脑海中翻滚,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土地,感受那里的宁静与美好。但繁杂的工作,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自己紧紧束缚,那些关于雨崩的幻想,最终还是让其沉淀了下来。
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这不,朋友一句“去雨崩吧!?”,让自己瞬间从日常的琐碎与疲惫中惊醒。那深埋心底,关于雨崩的种子,仿佛被这简单的一句话点燃,迅速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原本平淡无奇的旅行计划,蓦然被这突如其来的邀约搅得地覆天翻。脑海中开始疯狂地想象着雨崩的模样,是比照片中更加震撼,还是会有别样的惊喜?
来不及多想,立刻收拾行囊,说走就走,深夜两点飞抵昆明,向西、向西、再向西。掠过风花雪月的大理,穿过丽江悠悠的古巷,直奔梦中的香格里拉。拂晓,在零下5度中启航,沿214国道,贴金沙江一路上行,弯道一个接着一个,上坡没完没了;瞻仰完“贺龙桥”的英姿,转眼又被壮美的长江大拐弯震撼。在一步一景,眼花缭乱、慨叹连连中,10:17分,终于上到了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观景台。静静地眺望云雾缭绕的白马雪山,心旷神怡,蓦然回望悠长神秘的峡谷,心潮澎湃。




畅然前行,穿过长长的白马雪山隧道,车辆随山势不停地转弯、下行,海拔急速下降,11:18分,到达夹在山谷中,准备整体搬迁的德钦县城的时候,海拔已下降到2908米。路边停车小憩,随领队格桑兄弟,去其表妹店加完热水,转瞬即拐上狭窄的237省道。在植被稀疏,泥石流频发,弯道密集的山路上,继续向雨崩挺进。一面是幽深的峡谷,一面是摇摇欲坠的乱石,看一眼都心惊胆颤,格桑兄弟却一脸的风轻云淡,每一处转弯,每一个下坡,车开的都是那样丝滑、平稳。疑惑间正待相问,格桑兄弟幽幽吐露了自己,将十四年青春献给这条路的故事。说话间,11:50分,车过尼农澜沧江大桥,终于来到了海拔1962米的雨崩徒步起点——尼农大峡谷入口停车场。




50分钟,疾步走过这段有惊无险的坦途,信心倍增,来到一棵高大的杉树旁驻足片刻,听一段雨崩河的“西皮二黄”,在猎猎作响的经幡中,跨过简易的铁桥,铆足气力开始一路攀升。

雨崩,是个不缺雨的地方,得益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滚滚涌入,每年降雨量达600毫米以上。正是因为水的滋润,随着海拔的提升,峡谷中雨崩河愈发地欢唱,植被树木愈发茂密、高大、苍翠起来。这“雨崩”名字的来历,不管有几种,我相信最初的缘由,是一定与“雨”相关的。问领队格桑兄弟,格桑笑笑说道:德钦藏话“雨”(གཡུ་)是绿松石的意思,“崩”(བམ་)是堆积的意思。“雨崩”坐落在绿树葱茏的大山之中,就像绿松石堆积的地方。没有充沛的雨水,哪有绿树葱茏,没有雨的雨崩,一定不是真正的雨崩。
沿着山腰间的小路攀升,路渐渐狭窄了起来,从刚才的宽不足2米,变为大多1米左右,小路蜿蜒,坡度越来越陡,坚硬光滑的水泥路面,让登山杖几乎失去作用。弯腰撅腚,从那高大的杉树开始,近乎一刻不停地爬升,直到20分钟后,上到海拔2263米的路途第一补给点,方才歇息片刻。抬腕看表,已拔高313米,行走4.21公里,用时仅1小时14分钟。
吃两个煮鸡蛋算作午饭,瞅一眼幽暗的“秘境客栈”,感慨万千;审视一番休息亭内桌椅墙壁上,重重叠叠无处不在的留言,想象着留言背后每个旅人的故事,勇毅前行。

起步即是考验,一段“之”字型的陡坡,坡度近乎80度;那磨得锃光瓦亮的路面,感觉登山鞋的摩擦系数小一点,都走不上去,目测比攀爬泰山的光石梁还要危险。犹豫片刻,忽见有驴友从崖边近乎垂直的野路上行,一素昧平生的广东驴友,掏出一块巧克力让俺吃下,然后笑着说:大叔,补充下能量,跟我冲。说完,撑着登山杖,背着一身重装,杀向了崖壁。拍一张头顶果树上的奇异红果,深吸一口气,俺也大踏步加入了攀岩的行列。手拽脚蹬,一番可劲的折腾,终于攀上了这段陡坡。头顶刚刚冒出,就看见那广东驴友,正笑眯眯望着俺翘着拇指。
“天下驴友一家亲”,这话在雨崩好像感受更加的强烈,路上遇到下行的驴友,几乎每个人都会对你说声:加油!看你攀爬疲惫想要止步不前之际,总有驴友在身旁鼓励:加油!来块巧克力补补能量,马上就到。这样的徒步体验真好,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人与人都能如此坦诚相处,携手共进,还有什么目标不能达成。
眼前是一段平坦的砂石路,踏入其中,恍若在泰山“快活三里”漫步。没有了安全之忧,忍不住静静观赏起了眼前的景致。只见四周山野五彩斑斓,就像一块巨大的俏色翡翠,那满眼温润的翠绿中,一抹绯红,一片金黄,任谁看了不怦然心动。回望一眼走过的峡谷,豪情满怀,眺望一眼前路的高山、密林,神秘悠长,令人想入非非。


小路开始转弯上行,渐渐进入原始森林,眼前不时冒出一棵棵粗壮高大的杉树。路旁崖边一棵笔直干枯的云杉,让你忍不住驻足。这树不知经过了多少的风雨雷电,苍老的树干底部已成空洞,遒劲的枝干大多枯死,但仍有枝干缀满翠绿的叶片,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实在令人赞叹!

转过一处突出的崖壁,从一棵高大茂盛的杉树开始,小路开始沿山势蜿蜒上升。一路走来,这一段是坡度最大、路况最差、拔高比最大的路段,但庆幸的是,也是一路与雨崩河相伴,景色最美的路段。那俊俏的山峦,那一棵棵直刺蓝天的云杉,那斑斓的河谷,那五彩的经幡,那长满苔藓的枯树,那哗哗流淌的河水……。每一处,每一眼,无不让你流连忘返,尽消一路疲倦。



小路陡峭,坚硬光滑的水泥路面,登山杖难以发挥作用,无形中给上行增加了难度。为了节省体力,许多驴友被迫选择,从路基两边一脚宽的砂石路撑杖上行,虽然危险,但却省力。这一幕,让人禁不住怀疑,这路修的是否科学?忍不住遐想,这路要是保持原生态该有多好!
学着驴友的样子,在正路和野路间蹦蹦跳跳,跌跌撞撞,奋力上行,2:25分,终于上到了海拔2627米的第二补给点。看轨迹记录,已行走6.63公里,拔高686米,用时2小时25分钟。不敢相信,速度比平时竟快了许多。
撑杖驻足,看此地人来人往,闹哄哄的样子,感觉也没有什么休息补给的必要,随继续大步前行。刚行不远,路突然平坦宽阔起来,行走其间一时十分惬意,小风一吹,刚刚攀爬湿透的内衣,也很快干爽。悠然自得之际,忽然身后传来“突突”的摩托声响,回头查看避让之时,一辆白色皮卡呼啸而过,浓浓的汽柴油味及卷起的尘土,呛的自己一时差点窒息。雨崩不是天堂,不是世外桃源吗?怎么还有如此这些玩意?那一刻,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瞅来瞅去,也没有发现还有别的路可走,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突然,一头黑色牦牛横在了路中,侧身俯视,路旁坡地灌木中,竟有四五头牦牛在悠然进食;放眼观望,峡谷深处,雨崩河上一座木桥映入眼帘,小桥旁边,一片用木栅栏围起的平地内,两间破旧低矮的牦牛棚静静而立,想来,这里定是藏民的一处牧场。看来行走的方向绝对没错,雨崩应该就在前面。

上行已经3小时40分,海拔2864米,拔高962米,距离已近10公里;谷底再次出现牦牛、牧场,石砌的围栏内,赫然有一顶黑色帐篷,抬头眺望,隐隐可见远处山坡上一排排的房舍,想来,雨崩马上就要到了!

看前路是一段连续的上坡,随着海拔的升高,行走变得越来越费力,随断然决定休息片刻,再作最后的冲刺。
四五位年轻的驴友疾步走过,青春飞扬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你忍不住起步追赶。上行的路曲折盘桓,一棵棵古树或立或卧,静静分布在路的周遭,原汁原味沧桑斑驳的样子,令人对雨崩的向往,禁不住又多了几分。

刚刚踏入上行的盘路,就见一辆少见的卡车,卷着滚滚尘土,正急驶而下,吓的俺赶紧捂着嘴巴、鼻子,躲到路边。待尘土散去,抬眼观望,年轻的驴友已大多上到了坡顶;定睛察看,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走盘路,而是踩着崖壁间若隐若现的小路,垂直攀升。真是让人喜出望外,这还等什么!俺立马提着登山杖,如法炮制,迅速攀升。
累了,撑着登山杖站立小憩;喘不过气来,背靠大树深呼吸,一鼓作气上到顶端的时候,一副难以想象的画面,直接让俺瞠目结舌,也把俺所有的疲惫和烦忧一扫而光。只见坡顶森林中,一块不大的平地上,竟升着一堆篝火,一位身穿迷彩上衣的中年驴友,正躺在一把折叠椅上,享受着炭火的温暖;巨大的木块,厚厚的炭灰,黝黑的铁壶,围坐在四周木板上的三五驴友,似乎在告诉你,来吧,歇歇脚,喝杯茶,烤烤火,暖暖身子,这里是雨崩!这里就是你的家!



坐在厚厚的木板上,陌生而又熟悉,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眼神里传递的都是信任和温暖,在这里,人与人之间,似乎纯净的也与雪山一样洁白无瑕。
享受完短暂温馨的时光,在欣喜万分中,穿松林,过小桥,4:29分,大踏步迈进了雨崩下村。看海拔3050米,拔高1108米,用时4小时30分钟,行走12.67公里。


瞅一眼悠闲的牦牛,在白塔旁静静伫立;摘一片金色的叶片,观四周斑斓金秋;听骡铃叮当,恍若梦境。取下背包,一屁股坐在客栈前的木板上,任阳光抚摸;望着眼前飘扬的经幡,神秘的玛尼堆,木屋、石墙、柴堆……,远处及水中倒影的雪山,那一刻醉了,真的醉了!好想好想,就这样一直地醉下去……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