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胜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勤与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生活中,我们常能见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勤勉肯干、吃苦耐劳,收入也颇为可观,可日子始终过得捉襟见肘,不仅毫无积蓄,有时甚至要靠举债度日。正如俗语所云:“有搂钱的耙子,没盛钱的匣子。” 究其根源,便是只重“勤”而轻“俭”——花钱大手大脚,缺乏长远规划。古人早有箴言:“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个人的收支理当有章可循,切不可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月光族,更不能寅吃卯粮,依赖贷款、借款维持生计。反之,若只守着“俭”字而摒弃“勤”,坐吃山空,境况则更为糟糕。
如今,我们身处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和平盛世,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年轻一代,更应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薪火相传。要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力践行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米、每一分钱;要把资金用在刚需处、花在刀刃上,不浪费一丝一毫资源。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却老一辈人吃糠咽菜的苦难岁月。
然而,有个别年轻人对此不以为然,声称“未经历那个年代,不必如此节俭”,甚至对长辈的节俭行为嗤之以鼻。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这种行为若不及时教育制止,一旦形成习惯、蔓延成风,便难以纠正,贻害无穷。
我们当牢固树立“一分钱一斗谷,无钱难免愁眉苦”的生活理念,增强计划意识,做到“吃喝穿衣量家当,有多大荷叶包多大粽子”。不盲目攀比虚荣,不打肿脸充胖子,更不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勤俭节约的习惯需从小培养,长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唯有如此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才能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岁月长河中永久闪耀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