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历代书法家趣事
作者:陈继生 - 杭州

第二十八篇
一篇划时代的书论,“学书三阶段”
“五乖五合”至今仍视为经典
此人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 以自学成才而扬名,以书法入仕。有史记载:此人到了 40 岁,才做了“率府录事参军”的小官。可当官时间不长,就辞官回家抱病撰写书论,不久,因贫病交困,暴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终年 44 岁。
书论即《书谱》,暴卒又有什么原因呢?有记载:“因操守高洁,遭人馋议丢官”。有没有其自身的问题,从“四十见君后遭谗言”可找到端倪。
《书断》对此人评论: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峻拔刚断。他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连唐高宗李世民也称其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临摹达到真假难辨,这正是他遭谗言而致死的导火线。
初唐,唐太宗出重金收集钟、王等真迹, 举国上下积极进献。其中大量收集王羲之遗墨,命虞世南、褚遂良鉴定真伪。当时伪作之多也是数量惊人,此人也不由得参与其中。此人曾经将自己作品题署古人名号,还把绢帛装裱成卷的伪作拿给别人看,这岂不是授人以话柄。当时已进入武则天时代,告密之风盛行,他也由此中招,不得不是一件甚为遗憾而痛心的事。
此人死后,唐初大诗人陈子昂为他作《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言:“元常(钟繇)即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他比为三国的大书家钟繇,可见其在唐初很受推崇。
此人的书法论著《书谱》,是书文并茂的典范。
先了解其书法艺术成就:《书谱》笔法起源于王羲之,但比王羲之更为峻拔刚断、富有变化。其结构虽以平正为基调,但疏密聚散得宜,宽窄伸缩有致,在参差错落的章法中,更见浑然天成之妙。流畅婉转中极富变化,“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映带俯仰,气脉贯通。笔端或轻如蝉翼,或重若崩云,刚中显柔,柔中寓刚,飞动轻继,意趣盎然。”
最具有特点的是横划、长点捺,先顿笔重按,后顺笔出锋,使一笔中陡然出现两种变化,波澜跌宕,神采顿生。右环转下作弧笔时,笔画末端由精转而出细锋,锋芒咄咄,精神外耀,宛如瀑布突然受阻,流水变细,从岩隙中急转而出。藏锋、露锋、中锋、侧锋,无拘无束,自然挥洒。
此人既得“二王”笔法真谛,又有所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应规入矩,如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渐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尽情挥洒。首尾三千余字, 高潮迭起、一气呵成,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
书家孙承泽评议中肯:“唐初诸人无一人不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宋代的米芾虽然对前代书家颇为苛刻,但对此人的草书却心悦诚服。他在《海岳名言》中说:“(此人)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明代的焦谓:“昔人评孙书,谓千字一律,如风偃草,意轻之也。余谓《书谱》虽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故自森然。顷见《千文》真迹,尤可以见晋人用笔之意。”
此人的书法理论方面的成就更是了得!他的《书谱》涉及书法发展、学书师承、重视功力、广泛吸收、创作条件、学书正途、书写技巧以及如何攀登书法高峰等,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书谱》是一部书、文兼具的书法理论著作,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最有影响和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书中阐述的书理,见解极为精辟,其书法亦精妙绝伦,正如宋高宗所云:“《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其内容极其丰赡而精辟,含义深厚。
《书谱》在艺术主张、学书步骤、真草之辩证、书体的功用和特点、基本技法的总结、创作经验、学习态度、立身务本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宏论。
《书谱》上写道:字中点画是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书家必须对此十分精熟,才能通过点画体现“形质”,用挥写来表达“性情”。书法创作的成功与否, 除书法家的功力是否深厚外,人的情绪、工具、材料的优劣,以及天气季节的变化,都会产生影响。在最佳状态下挥毫,才能使书法艺术达到理想境界。
总结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此人认为学习书法有三阶段,即平正—险绝—平正。他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任何一位成功的书法家都是遵循这个规律,发展进步的。
此人除了《书谱》之外,还有这件《小草千字文》,同样是 墨迹本,并且满纸皆是晋人风度。从技法上来看,此人的这件《小 草千字文》则更为细腻和精到,真正达到了他在《书谱》当中所 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是唐人草书最为真实的书写状态,字字变化万端,并且字与字之 间衔接得极有韵律感,每一个字都是完美的晋唐法度的体现,此 作也堪称唐代小草中的极品。
《书谱》的作者是唐初著名书法家孙过庭。

作者简介:
陈继生:上世纪七十年代知青,杭州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副调研员,电大语文类毕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秘书长,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理事,《浙兵岁月》大型文集副主编,浙江杂文学会副秘书长,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社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邓国安、徐勤、徐忠友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11月28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