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客人也叫执事人,掌柜的,招呼人,也就是现在的主持人。因为小时候农村人家境一般都不好,有大小事情都在自家过有趣的民间风俗有很多,现在人讲排场大小事儿都到饭店里待客许多风俗礼节都简化了,也就失去了乡村特色,看客人也渐渐的成为历史角色,下面我来回忆一个我们村那些年比较有名气的看客人,现在他老人家已经做古,也当是对任老先生的一种缅怀吧!

如果村上谁家娶媳妇儿,像这种大事儿都比较隆重东家提前已经把该用的,该办的都准备好了。事儿上前两天晚上开始请看客人及显红人,备上酒菜香烟款待众人,酒过三巡菜下五味东家开始和看客人商量该咋弄咋弄,谁干啥干啥?商量好决定住以后各自回家休息,第二天看客人早早来到东家安排干活,该下厨了下厨,该挑水劈柴的,该蒸馍烧茶的都由看客人调配指挥,那时候在小孩子眼里看客人很加史,胳膊下头夹条烟走到哪儿都是问这弄好木有?沃弄啥劲儿了?很了不起的感觉。总想着咱长大也当看客人拽拽。 最有意思是娶媳妇儿当天也是看客人最出风头儿的那天。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新媳妇儿已经到家门口·,看客人喊到来接客类,话音一洛东家赶紧给娘家长辈接到上座首席坐定,看客人赶紧让上烟喊叫着外头人快点上茶,寒喧客套几句都出门招呼去了。紧接着喊到远客都先坐啊本村及闲人先让让。而我们小家伙都紧紧挤到门口一是看新媳妇儿二是等着看画眼镜儿类,呵呵呵呵......,这时候看客人一边给我们往边儿拨拉一边说小娃子往边上冽冽给路让开。随之站在台阶上高声喊到,大厨务小厨务,众人答有。端盘子拾馍类,答,有。上茶类收碗类,答,有。你们准备好木有,答,好了。这两天你都为东家受累吃苦了,吃不好也睡不好,让东家给你们倒杯酒吧,众人答免了。这可有点太省事儿啊,那让东家表示表示吧,众人起洪到,好。接着看客人喊一声,给东家拉出来。能和东家开玩笑的人则拉的拉拽的拽将藏起来的主家可押上来了,有人已经备好了黑墨水和毛笔抢着往新媳妇儿公婆脸上画眼镜儿,公婆俩人此料着不叫画,有人领住头有人拉住胳膊非往上画不中。呵呵呵呵呵......,画好之后看客人问这眼镜戴着美不美?主家答美,美?美着再画一个吧?主家则慌着说不不不不......,本村人及送客都哈哈哄堂大笑。哈哈哈哈......,看客人一声令下放开吧。公婆俩人急忙去打水洗脸了看客人笑呵呵地来到娘家长辈这边儿和管事的一块儿上桌收四大件暖壶,钥匙,脸盆和炉子紧跟着东家管事儿的发喜钱儿,这些做完之后开始上菜,看客人吆喝着开始上菜啊送客都往跟来啊,木啥好酒好菜虽然是粗茶淡饭各位乡亲都也得吃饱喝好啊,以前是两家人现在都成一家人了都包客气啊。说完夹着烟到伙房看菜够不够?馍够不够?再料几盒烟给大伙鼓鼓劲儿。

等送客酒足饭饱之后,看客人来到首席和东家一起同娘家长辈说会话,互相介绍认识。时间差不多娘家人同东家握手道别,看客人让上烟也紧跟相送,至此事情已经接近尾声,看客人也可以稍做休息。待本村人吃过晚饭事罢以后看客人会招呼大伙把能顺手带走的桌椅板凳带走,给东家打完招呼也要离开,东家这时会拿出一条香烟两瓶白酒做为谢意。
现在回忆起以前的事总觉得很温馨,可惜再也看不到了,我上面所提到的看客人是我们村的任红旭老先生,此人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白发红面,声音哄亮,双目炯炯有神。他一生为人正直,性情良善·为乡亲们看客从来分文不取因为他不喝酒爱抽烟,乡亲们事毕之后一般都拿条烟作为谢意。虽然他老人家已经做古,但他这种助人为乐的高风亮节应该受到后人的称颂!
本文作者李燕军,洛宁故县乡人。因本文是在上班的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比较粗略不能更加细腻的描述当时的洛宁风俗民情,还请各位不要见笑。

